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刨根格格
2013/04/28 01:28:16瀏覽458|回應1|推薦9

大稻埕

「哥哥…」這位老兄導覽出心得,他一聽我的姓就說︰「妳是滿人。」與迪化街商家相熟,號稱人文導覽可以闖入商家深戶內,據其中某戶說“ 此屋原長,可直抵淡水河濱…”那可得有百來公尺了?  迪化街商家的門面寬度一致,顯得極為狹長、深遂,卻也是事實。職場上,往來客戶我會常到『O華食品』拜訪,進門後總是上樓見『社長』,只緣身在門窗皆屬古蹟中,對於屋子的深度頗為稀奇但僅粗具印象;導覽者說「大稻埕」是由『O華食品』的祖輩開拓、發跡起,可惜當年毫無遊憩的心思,否則,從老板口中聽到第一手『大稻埕發跡史』,多美! 老板當時只邀我瞧:「這裡的一窗、一門都是古蹟」。

 

導覽老兄對腦門兒上冒三條線的迪化街掌櫃解釋:「我不是叫她『哥哥』,是叫她『格格』…」 這樣老兄也開心地不斷介紹與重覆,成為導覽新標的時與主場主人見面的〝開場語〞,老兄既然高興,我只好配合演出;如此三個小時的大稻埕行腳,末了、他請喝咖啡… 我只得回請吃簡餐了。  隔些日子,再到延平北路附近… 走入『台味濃厚』的地區,是我故意繞路〝串街亂逛〞。

 

 

萬全街

從早期紅燈戶林立的『保安街』走到『萬全街』–這個巷弄的名字取的真好! 這裡居然還有六、七零年代 『懷舊』店舖,賣戳戳樂–數十來個小方格(約10X10)戳獎–戳到什麼、是什麼,不是故作時髦–板橋大遠百的『懷舊店舖』,是真古舊年頭的甘仔店;再多走兩步,可以見到新北市景美的人權監獄中給遊客展示的〝福利社〞,模樣擺飾幾乎一個樣…  若是有拍電影或拍紀錄片者,可以到『萬全街』取景,且別讓『活』店鋪消失而空留遺恨。

 

那日,我沒帶相機(手機)。

 

『萬全街』公寓的豆腐工場,我見到從黃豆到豆腐的製成過程–半自動生產線,進屋、駐足看人工的操作,興趣盎然地研究半天。 這巷子太有趣了,哪天還要帶相機前來… 在台北,串街走巷會有許多的新發現!

 

 仁愛路圓環

鬧市的東區,仁愛路圓環原『鑽石樓』旁裡接壤的一巷,OO饅頭店的趙姓山東籍老板說:「屋子地坪太小,只能建五樓… 建商沒有興趣。」左鄰右舍可都已改建了,他尚有九十高齡的老父︰「民國三十八年,父親(當兵)到了基隆港喝了口茶… 又,轉赴海南島與共軍作戰。」民國四十一年退伍,台南安養在學校做工友,娶台灣女子(他的母親)… 後來,還好遷居台北,方有此處店面,住家另居他處五樓,花了二十萬買了可爬行樓梯的電動座椅:「老父因糖尿病已截去一肢。 父母皆是糖尿病患者,我也遺傳有糖尿病!」買些包子饅頭也能窮聊,我‘確定’是一種『老化的現象』。

 

 莫言–山東高密人

趙老板說:「莫言就是我的同鄉,山東高密人。」 「莫言小說總提到『高密東北鄉』…」 「他說的是『高密南城』、『高密北城』。」 「我正在看莫言小說,你也看呀?」「我沒有看。」翻著封面半折裡子上,書︰“莫言  山東高密人,1955年生。  2012年10月1119時,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果然不是在說〝東北〞,是山東的『高密東北鄉』。 莫言小說太複雜,有時真想一目十行… 太厚的文章讓我總在兩、三頁後就眼酸… 半會兒就闔上眼、睡去,半夜醒時再續… 看個半頁、十行的又睡去;八部小說,才看完了三部,『高密東北鄉』頻繁出現–『到底東北(兩字)的形象大於高密鄉』… 要不是聊天聊到〝山東高密同鄉〞,似這般『半夢半醒』屌而啷鐺瞎對付〝壯覽〞小說,哪時才(或許永無機會)能發現錯誤哩?!


轉載:  《漫談寫作》從莫言談起

2013-04-25 | 趙時良(北維州中華基督教會會友)

若不是上帝的旨意與帶領,我們如何能將所領受的發出聲音、表達成語言?最終就是要傳達耶穌道成肉身的道…

文字就是作者心思的表達、思路的軌跡,實踐過後將其記載下來,進而文以載道

一個作者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以自己的方式來講述故事,以符號記錄個人靈魂深處的回應。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莫言,以說故事的方法寫作,結合中國傳統說書方式,平鋪直敘地表達他過去在困苦時的環境與心情,反應了當時人們的心思意念。他更以想像出的「高密東北鄉」,作為他個人抒發、模擬、幻想、意喻、揣測的天地,把大千世界各種人事物,演繹到他的天地之間,沙盤推演式的再活過一遍。

 

莫言的母親經常出現在他的文章裏,她代表中國傳統女性的堅忍、憐憫、自尊及同情心。譬如多年之後,她遇見一位在她拾拿麥穗時曾打過她的老人,莫言想找那老人報仇,他的母親卻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同一個人。」雖是同一個人,但在不同的心情、環境與場景裡,內在的認知就可能有所不同。

 

「別讓娘丟了臉!」丟臉對中國人而言是挺要緊的事,中國人愛護自己、家庭及祖宗的名節,個人丟臉事小,讓家人及祖宗失了光彩體大。莫言的母親一肩挑起家庭的擔子,拚了老命也願意為家人擺上。

 

尋找說故事平台

而作者思考的背後需要時間的沈殿。莫言曾幽默地公開:「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後甚至當面嘲弄我的相貌,而我則心平氣和地向人家道歉。」由於莫言從小有個對家人說故事的平台,才有他炫耀自己記憶力的空間。

 

莫言的作品裏都有他童年時的影子,他當年的許多幻想都被寫進了小說,包括他對貧窮及苦難的經歷,對未來盼望的願景及異象。  (轉載止)

… 原文自: http://www.ct.org.tw/news/detail/2013-01043

                                                                                                                                

格格–刨根

法國的洋妹夫詢問我家家譜,老妹方知:「大姑姑的姓,與二姑姑和我們的不同耶? 大姑姑姓“全”…」 「我早就知道了,爸爸說的…  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 反正是滿州人漢化的姓,〝代用〞姓啥就不必研究了!」

 

老妹捎來說明,如下︰

姓氏,本來是表示血緣關係的稱謂。 滿族“父子不同姓”. 實是一種誤解。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隨名姓”。

滿族的民族史,雖然有過幾次變稱和變化,堯舜時為肅慎,三國時為挹婁,南北朝時為勿吉,隋唐時為靺鞨,宋、元、明時為女真。民族雖發展變化了,但有個習俗卻相沿數千年而不改。無論官方文書還是互相稱謂,都只稱名字而概不稱姓。1635年命名滿(漢語音譯,也有的譯為曼殊,滿語吉祥之意。 建國後沿為音譯滿)後,直至清朝末年,這種習俗仍然延續了下來。  例如我們稱溥傑老為“溥老”,而不稱“金老”或“愛新覺羅老”。 這說明滿族有自己長期形成的獨特習慣。

南北朝時,勿吉派遣出使北魏的使臣叫乙力支,這是名字而不是姓。隋朝時粟末部首領突地稽,這也是名字而不是姓。唐朝時為震國公的乞乞仲象,只是震國公的名字,乞乞仲象本姓大氏。 金代的阿骨打,不姓阿,本姓完顏氏,阿骨打是他的名字,全稱應是完顏‧阿骨打。可是,漢族對滿族的習俗不瞭解,他們按照自己的習慣來稱謂滿族。如福陵有個七品官那丹珠,漢族就把他稱為“那大人”,實際上他不姓那,而姓覺爾察氏。撫州將軍常恩,人稱“常將軍”,他也不姓常,而姓富察氏。清朝有個大學士叫瑞麟,人稱“瑞中堂”,以為他姓瑞。他的兒子懷塔布,任禮部尚書,人稱他為“懷尚書”,好像他姓“懷”。瑞中堂的兒子是懷尚書,豈不是父子不同姓嗎?  其實,他父子姓葉赫那拉氏。直隸總督那彥成,人稱“那總督”。他的兒子容安,任副都統,人稱“容都統”,“那總督”和“容都統”,都姓章佳氏。這些雖然是由於誤解造成的,但久而久之,也確有少數滿族人沿用這種稱謂,取自己名字第一字,作為本家族後代子孫的姓氏,於是演變為“隨名姓”。

清代西林覺羅氏四世祖鄂拜,任國子監祭酒,其子孫就隨其名第一字而姓鄂了,如鄂爾泰、鄂實、鄂津等等。清朝中期有個名叫萬顯豐的人,他原姓舒穆祿氏,他的本支子孫,即以“萬”為姓了。清朝後期遼陽有個愛新覺羅‧海臣,他的子孫即以“海”為姓。 清末瀋陽有個喜塔拉‧文忠額,他的子孫也以“文”為姓了。

其實,這種後代子孫以父祖名第一字為姓的“隨名姓”,只是表示他們是原姓的那一個分支,並不是“父輩一姓,子輩一姓”,也不是每一輩都要“隨名改姓”。 而且,在取了“隨名姓”後。 也絕不否認和忘記祖先的老姓。 例如海臣的子孫隨名姓海,都要承認和記憶自己家族的老姓為愛新覺羅

==== ==== ====

契約精神

http://phtv.ifeng.com/program/qqsrx/

鏘鏘三人行 査建英:西方注重契約精神 認為人治不靠譜

http://phtv.ifeng.com/program/qqsrx/

鏘鏘三人行 中國人在美國只生活於中國圈子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eatherfight&aid=7554373

 回應文章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有意思
2013/04/28 16:29

長了見聞。

我有一位朋友姓穆,是滿人。

這下知道由來了。


雪風(featherfight) 於 2013-04-28 21:01 回覆: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