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印度
2013/04/03 14:07:51瀏覽136|回應1|推薦3

“二十五歲的印度”是好是壞

20130219 15:07:45           來源: 環球時報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2/19/c_124363766.htm

 

全國人口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印度真的像一個二十啷當歲的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嗎?在一些全球投資者看來,擁有5億青年的印度是一個“寵兒”。但“人口紅利”並不是表面光鮮的經濟術語。在持續兩個多月的“黑公交輪姦案”背後,憂鬱和沮喪侵害著越來越多的印度年輕人。16日曝光的一起6歲女童被“二十出頭的男人”強姦的案件讓印度人再次震驚。犯事的和最先聲討這種獸行的都是年輕人,對政府不滿又對國家未來充滿希望的還是年輕人。“如此年輕的印度”是好是壞?在《環球時報》記者與印度年輕人的交流中,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

  印度年輕人愛批政府不作為

    位于首都新德裏市中心的標誌性建築印度門總是靜靜地看著形形色色的印度年輕人走過。印度為有傑出貢獻的青年設立“國家勇敢獎”,在國慶節的閱兵和巡遊中,得獎的青年會出現在其所在邦的花車上,從印度門經過,接受政要的檢閱和民眾的歡呼。2012年底發生在新德里的“黑公交輪姦案”以及一系列強姦案的密集曝光,又使數千年輕人來印度門示威和抗議。在輪姦案中,6名施暴者都是年輕人,年紀最小的只有17歲,而隨後走在街頭抗議隊伍前列的也全都是年輕一代。

  在印度門,德里大學20歲的學生沙爾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那些罪犯都該死!他們都來自一些最貧窮的邦,沒什麼文化,只能打打零工。”但沙爾瑪也說:“好工作誰不想要啊,可連我們這些大學生都不一定能找到好職位!知道嗎,印度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接近20%。”

  遊行示威在印度經常有,但如此大規模、長時間的比較罕見,上一次類似的示威是在2011年夏天,當時的主題是“反腐敗”。在最近的這兩場大型示威中,最受詬病的就是政府不作為。印度年輕人很有意思的一點是,當你言語中露出對印度的不滿時,他們會與你據理力爭,維護祖國形象;而當他們自己批評起印度時,卻往往更加嚴厲。印度年輕人對自己國家最滿意的一點是民主制度。然而示威期間,記者也注意到,在警方用催淚彈和高壓水槍對示威人群進行驅逐並逮捕一些人後,有年輕人舉的牌子上寫著“民主已死”。

  印度尼赫魯大學的博士普拉波哈特庫馬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實社會的確給年輕人潑了冷水,政客和官員的腐敗、政府各機構運作效率低下以及社會不公讓他們怨氣增多。他們對強姦案的激烈反應,一方面是表達長期積蓄的不滿,另一方面也希望展示出他們是對社會發展負有責任的一個群體,希望得到重視和認可。

  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圖書館,印度留學生阿米塔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很多人會把印度發生的強姦案和年輕人聯係起來,但我覺得這跟年輕人沒有什麼特殊關係,而是跟人們的受教育程度、經濟水平有關。你知道在印度有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他們努力工作,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而且思考全球所面臨的問題。”

    印度人有種說法是“法官的兒子還是法官,賊的兒子永遠是賊”。在北京留學、生活過多年的高興說,印度人的係管理,會要求官員或者老師、大學生這些人一定要誠信,而對于底層的勞動者比如三輪車夫,他們為了生計偶爾騙騙人,大家都覺得不足為奇。而德里大學19歲女生阿爾卡說,她來自各貧窮家庭,兄弟姐妹6個只有她上了大學。好多窮人家的孩子都不上學,因為家裏需要他們出去掙錢養家。在這些人家,經常會有家庭暴力,女性地位不高。阿爾卡說,輪姦案中的那幾個年輕人就來自這樣的家庭,很難說他們會去尊重女性。

另眼相看“如此年輕的印度

  世界銀行做過一個預測:2020年,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齡為29歲,屆時中國人口平均年齡是37歲,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的人口平均年齡將達到45。這意味著當工業化國家普遍進入老齡社會的時候,印度卻會繼續擁有一個充裕的年輕人群體,這些人正處于生產力的巔峰年齡。進入新世紀以來,印度的“人口紅利”效應逐漸開始釋放,但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看好”還是“看衰”,印度國內和國際上一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擁有如此眾多的年輕人!”讓印度前總統卡拉姆如此自豪的是印度青年和體育部做過的一個統計。相關數據顯示,印度總人口的40%15歲到35歲之間的年輕人,接近5億人。根據2011年印度全國人口普查,印度全國人口達到12.1億,平均年齡只有25歲。拿到美國高校統計學博士學位的印度學生普瑞塔本月將回印度,在一家統計公司任職。他和《環球時報》記者聊到“如此年輕的印度”時也很自豪。普瑞塔說:“我們的年輕人將來肯定會推動印度經濟增長的,這毫無疑問。但印度政府並沒有把合適的財政資金投入到教育上,而是投入到發展軍力中,這讓很多年輕人無法得到最好的教育,給社會帶來隱患。”

  瑞士銀行研究新興市場的權威主管巴韋賈近日在《金融時報》網站撰文說,未來20年對全球勞動力市場貢獻最大的是印度,它是全球投資者的“人口寵兒”。但巴韋賈也寫道:12億人口的印度每年需要創造1000萬就業崗位來安置它日益增長的勞動力,可是根據非政府組織的報告,印度政府每年只能創造600-70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大部分又在非正式部門就業,這嚴重稀釋了“人口紅利”對印度的潛在貢獻。

  印度工業聯合會等機構和《今日印度》等媒體也經常邀請專家討論如何才能讓印度充分享受“人口紅利”。教育和經濟結構是兩個讓他們不安的問題。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所主任拉吉夫庫瑪認為,印度高等教育總體狀況糟糕,對合格人力資源的供應構成了嚴重制約。而印度計劃委員會公布的有關基礎教育數據顯示,印度小學四年級學生有38%不能閱讀由短句構成的短文,有55%不會做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術題。盡管小學教育的入學率接近100%,但識字率仍低于70%,輟學率則高達31%。印度的師資力量也不容樂觀。去年12月底,印度中央中等教育委員會公布的當年全國教師資格考試結果顯示,竟然有99%的參試者沒有及格!

  印度龐大的農民群體有8億多人,但只能創造全國15%GDP。印度經濟結構呈現出一種類似于發達國家的分布態勢,服務業對GDP的貢獻達到55%,比工業創造的GDP比例高出25%。印度一些精英已意識到,要想達到社會穩定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強國,印度無法繞開工業化的發展,它不可能只依靠佔全部入口的精英階層拉著95%的印度人民飛速前進。《今日印度》評論稱,印度年輕一代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和職場競爭,再加上社會環境的變遷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他們比老一輩印度人更辛苦,也更迷茫。環球時報》赴印度記者組近日在與印度一家主流報紙交流時了解到,大學畢業就來報社工作者起薪為稅前3.5萬盧比,約4000元人民幣,這在印度算是相對具有競爭力的待遇。印度年輕人在選擇專業時,受父母影響很大,這一點和功利性較強的中國父母一樣。在印度,醫生、IT業等都是很有“錢景”的職業。

  “現在印度國內的機會比過去多得多”

  《印度時報》曾在18歲至25歲的群體中做過一個社會調查,結果顯示,這個群體認為“腐敗是對自由的最大威脅”。都市年輕人最關注的幾個話題是:充分的自由民主、就業機會、嚴懲腐敗和板球比賽。在印度,與尼赫魯大學的學生座談或是走進貧民窟與年輕人閒聊會有不同的感受。大學生們願意談的是對社會腐敗、糟糕的基礎設施的不滿,而貧民窟中的年輕人相對來說更加關注如何賺錢。

  《環球時報》赴印度記者組215走進印度頂級商學院印度管理學院班加羅爾分校採訪時,曾工作8年、現就讀行政管理專業的學生莎拉說,情況慢慢在改觀,她本人畢業後會考慮留在印度工作,因為“現在印度國內的機會比過去多得多”。以往,好學生畢業後往往選擇到西方國家發展,不少人能拿到1萬歐元以上的月薪,這種流失導致印度至今尚未形成規模巨大的海歸潮。

  印度尼赫魯大學博士普拉波哈特庫馬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印度來說,改進年輕人的社會問題是非常龐大的統工程,包括教育和社會管理等各個方面。印度是發展極其不平衡的國家,城市之間、城鄉之間的巨大差異,以及社會層級的不同、發展的不平衡,最終造成教育和人口素質的極端不平衡。

  與印度年輕人接觸多了,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特點與印度的媒體和政客很像——喜歡談論中國和美國。在他們看來,中國非常神秘。對中國有些了解的人,也對中國這些年的發展感興趣。在一家中資技術公司工作的印度小夥子艾米特說:“先別管什麼社會制度,中國老百姓能把錢賺到手,這讓我們印度普通人很羨慕。他希望,印度年輕人要多了解中國。”艾米特說,中印有很多互補性,中國的硬件做得好,印度的軟件世界聞名,“我們聯合起來,就是世界第一”。

  談到美印中未來的經濟發展空間,來自印度工業比較發達的西孟加拉邦的普瑞塔說,他更看好自己的國家,因為印度經濟對外依賴度不高,年輕人又多,這些都是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而美國經濟對外依賴度太高,尤其是對中國的依賴,導致美國的經濟後勁不如印度。從這些年輕人的言論中,聽得出他們對印度未來的某種期待。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eatherfight&aid=7459942

 回應文章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侵害婦女的罪行那麼多
2013/04/04 16:11

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