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南高雄八日遊之五∼六龜、桃源
2019/02/28 15:40:07瀏覽1583|回應0|推薦21

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子南橫之行進入第五天。第五天的早上由甲仙出發,沿著南橫公路往六龜去。來到台南、高雄的這幾天,天氣都是風和日麗,但今天的旅程卻是在2009年的八八水災中,曾被重創而造成嚴重災難的六龜、桃源。

沿著南橫公路(也就是台20)由甲仙往六龜,半途中路旁一座白雲寺。這座白雲寺距離甲仙有一段路程,而離六龜也不近,附近又看不出什麼住家或聚落,怎麼會在這看似沒什麼人跡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哪來的香火呢?不過香爐裡插著尚未燃盡的香,可見早上有人來上過香,廟旁停了車,禮貌性的上了一柱香,再繼續往六龜前進。

沿著台20來到六龜,在荖濃國小前右轉,轉入台27,來到新發大橋前,橋頭一座天地圓融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為了紀念新發大橋重建竣工而設置,象徵天、地、人和諧共處,生生不息。

天地圓融紀念碑前就是新發大橋,舊的新發大橋在民國98年的莫拉克颱風造成八八大水災中被沖斷,現在的新發大橋是水災後由中鋼捐贈重建,橋長465公尺,寬12公尺,採雙跨度桁架式鋼結構設計,桁架中央高度30公尺高。

為了降低被洪水沖毀的風險,新建的新發大橋比起舊橋提高19公尺,並且在河道內僅設置一座橋墩,增加通水斷面,減少因豪雨、土石流、漂流木帶來的沖擊。新開大橋於民國99年1月動工,100年6月完工。

站在新發大橋上,看到斜側方高處有座白色的拱橋,那又是什麼橋呢?待會兒再去看看。

另外,角度再稍微斜些,比起白色拱橋更遠些有座大佛,莫非就是六龜大佛?

離開新發大橋,出發前往六龜大佛。沒料到在新發大橋上看到的白色拱橋,就位在往六龜大佛的路上,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白色拱橋距離新發大橋很近,轉個彎就來到橋前,這座拱橋名為新寶橋,橋拱的橫柱上除了新寶橋的橋名外,還寫著不老溫泉,所以過了橋也就是通往不老溫泉區的路。

新寶橋看起來和新發大橋一樣,都是新建的橋,推斷應該也是八八風災之後重建的橋之一。

在新寶橋上由側面看新發大橋,比較容易看出新發大橋的全貌。看得出採雙跨度桁架式鋼結構設計,而桁架中央高、兩端低。

六龜大佛距離新寶橋很近,過了新寶橋,很快的抵達六龜大佛。

若要登上大佛處,必先走上大佛前的階梯,佛前的階梯均為石板鋪設,共121階。階梯中央有道石雕九龍御路,因而這道階梯也被稱為九龍梯。

六龜大佛在2000年開始動工建造,莫拉克風災時,大佛正好抵擋住後方滾滾土石、拯救了下方村落,若說這是大佛的慈悲似乎也有幾分道理。大佛佛身高24公尺、重達167公噸,十分的壯觀。

由大佛處往下看,園區尚未完工,還在施工階段,往前方看,視野良好,翠綠山巒起伏,景色美麗。

九龍梯旁一座「天下第一手」,大佛施工期間,有一工人由大佛頭部不慎摔下,掉落於大佛手部,跌落高度約有六層樓高,可能是大佛庇佑,雖然傷勢嚴重,卻能在短短幾天內轉危為安而康復。願此天下第一手庇佑人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六龜大佛的斜前方道路邊有座新開紀念公園,98年莫拉克颱風夾帶驚人的雨量,對六龜新開部落造成嚴重的災害,為了緬懷在莫拉克風災失去生命的親人,而設立了「新開部落罹難者紀念公園」。

新開部落罹難者紀念公園占地面積約一公頃,由舊新發國小新開分校原址興建而成,闢建工程於100年1月開工、100年7月竣工。紀念公園是一座兼具了追思、生態、防災功能的複合型公園,內部設有追思廣場、教育廊道,其設計理念,主要是以在地人文特色與生態保育意涵,希望藉由莫拉克風災經驗中記取教訓,讓悲劇不會再重演。

在新開紀念公園,往右斜前方望去,可以看到位在半山腰的六龜大佛。

離開新開紀念公園後,在不老溫泉區逛了一圈,離開不老溫泉區後回到南橫公路上,往寶來前進。來到寶來,打算去逛逛寶來花賞溫泉公園,將車停在停車場,準備穿越過寶來國中的操場,但看到操場對面可以停車,又將車開到操場邊停放,再登上山坡邊階梯,往公園去。寶來街上的街道都不寬,車輛又多,許多十字路口對左右方向的視線十分不良,若在這些街道上開車務必小心。

往公園的階梯十分寬敞而且坡度不大,十分好走,遊客車輛禁止上山,但有看到有高齡長者不良於走階梯,正和停車場入口處的管理員溝通,可以通融讓車開上山去但不得將車停於公園裡。

在階梯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寶來國中的操場,而操場的一偶鋪設了小碎石,做為停車場用。

階梯不長,很快的就抵達山上的公園。公園裡有手湯和足湯,足湯區要買票才可進入。

手湯區不用錢,但比起足湯區似乎趣味性少了許多,沒了吸引力好像只是裝飾品般。

足湯區範圍廣,一夥人來泡泡腳、聊聊天,休閒放鬆一下似乎很不錯。

園區裡除了足湯、手湯之外,還有大面積的花木區,在花季來臨時,應該會是另一番美麗的景象。

離開寶來後繼續沿著南橫往桃源前行,進入桃源區後,首先造訪位在高中里的索阿紀吊橋。

索阿紀吊橋橫跨在荖濃溪上,是全國最長的車行吊橋,換句話說,這座吊橋不只是行人可通行,小型車輛也可以通過這座吊橋而來往荖濃溪的兩岸。

索阿紀吊橋橋柱彩繪模擬熊鷹羽毛圖樣,橋台外觀做成山豬造型,充滿拉阿魯哇文化圖黱意象。

桃源區應該可以說是較接近深山的地域,出現了生活在深山的烏鴉,兩隻烏鴉飛來短暫的停在橋柱頂端,不一會兒又飛走。

吊橋很美,加上不是要到對岸的山上工作不趕時間,所以就以步行方式漫步吊橋。可以通行汽車的吊橋,橋身十分穩固,沒有走吊橋的搖晃刺激。

到了吊橋的另一端,橋頭處有些房舍,似乎有些住家,幾隻狗很盡忠職守,不斷的阻止再往前,為了尊重牠們的盡忠精神,到了橋頭就折返,不再往前進入探索。

由六龜到桃源,沿途的荖濃溪河岸邊,處處可見被削去半邊的山壁,大自然災害的力量看了令人觸目驚心。

繼續沿著南橫公路往梅山方向前行,來到位在公路旁的桃源區原住民文化館。

桃源區原住民文物館位於南橫公路94公里處,於民國97年1月1日成立,館舍共有三層樓,館舍前有大型戶外展演場,為一處可供各種祭典活動舉辦的場所。

桃源區主要族群為布農族及拉阿魯哇族,此外尚有少數排灣族、魯凱族及漢人等。桃源區原住民文物館蒐藏、展覽的典藏品主要以布農族及拉阿魯哇族文物為主。

桃源區原住民文物館再往前些又有一座吊橋,名為嘎啦鳳吊橋。

嘎啦鳳吊橋為桃源區台20線南橫公路重要景觀地標及新興旅遊景點之一,吊橋長度176公尺,可讓總重3.5噸以下小型車與救護車通行;橋塔以布農族衣飾菱紋樣式設計彩繪,展現布農族文化意象。

嘎啦鳳吊橋可以通行車輛,但一樣以步行走吊橋來回一趟。這座吊橋橋身很新,應該也是和索阿紀吊橋一樣,都是風災後重建的吊橋。

離開嘎啦鳳吊橋後繼續沿著南橫往梅山遊客中心前進,時間有點晚,今天的行程沒有安排在梅山住宿,所以中途不再停留,直往梅山遊客中心而來。

來到梅山遊客中心時,難能可貴的是還有梅花的身影。

遊客中心前公園裡,梅花不是唯一見到的美麗,嫣紅的櫻花也正在綻放。

遊客中心前的梅花枝頭上還有五分白,走上遊客中心看梅花去。

時間不早,遊客中心旁的布農文化展示中心已經走人關門。

南橫尚無法通行到台東,時間有些晚,不打算再往山上行,這趟的南橫之行到此為終點,所以要在遊客中心折返。露營區裡很熱鬧,但我無法在此久留,晚上沒有要留宿在梅山,沿著南橫公路下山去,以後再另覓時間,再來繼續南橫未完成之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