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趨勢 (Trend) 和 季節性 (Seasonality) 的英文
2017/09/02 06:22:22瀏覽3398|回應0|推薦0

金融市場, 產業, 經濟, 有漲有跌 (ebb and flow, rise and fall, up and down...), 也有僵局如多空拉鋸 (back and forth, push and pull, to and fro, ..). 也因此, 在股市分析的時候, 我們會想抓所謂的趨勢 (trend)來預測未來, 趨勢自然是分上升和下跌波段, 但這波段中又含著季節性(seasonlity) 的因素影響短期走勢.

在常見的公司基本分析裏, 三種以不同時間基礎, 評比每個月(季)營收的成長比例, 所架構而成的走勢圖, 大致可拿來作預測公司未來的趨勢. 其各別的含義, 淺見如下:

年成長% YoY: year on year

季成長% QoQ: quarter on quarter

月成長% MoM: month on month

年成長

通常而言, 是了解公司每年的經營能力, 長期趨勢有沒有增強. 正常情况下, 公司透過絶對資產的增加, 創造更多的月營收. 公司在每年的十二個個別月份中, 和去年同期比較, 營收皆有正成長, 成長比例曲線是往上趨勢, 而公司也正好在產業主升段 (primary/ impulsive/ major + wave.. ). 這公司自然是一個所謂的成長股 (growth stock).

在股市裡面投資, 我們當然是尋找成長股, 因此, 每月每季的營收年成長率的變化值, 便可以拿來當作長期投資的指標之一. 另外, 不同的產業, 有不同的年成長比例訴求. 比如說, 餐飲和飯店股, 就不一定需要高速的年成長營收來支持獲利, 也不可能. 他們也不是製造業, 畢竟獲利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季成長和月成長

主要是用來尋找歷史性, 季節性變化的時間落點, 及其對營收的影響. 在每年的一段時間的某季或月份, 公司或産業, 常面臨可否持續背靠背式(back-to-back) 的成長考驗, 進而反映是否已處在淡季 (slow/off/weak + season .. ), 或者是旺季 (busy/peak/strong + season....).

如果一個公司或產業從旺季進入傳統淡季, 當季(月)和前季(月)份營收成長相比是負的話, 是很正常的. 只要不影響它的年營收長期上升趨勢, 也就是年成長率還是維持正數. 畢竟在股市或者產業裡面, 沒有一種現像, 發展, 是可以一條直線永遠不變的 (Nothing can be proceeded as a straight line. 這個句子我還蠻喜歡). 主要趨勢裡面一定會有短期的休息 (short-term pause/hiccup...).

但如果看到當期這種背靠背式的業續減緩幅度, 比去年同期的減緩還少還小, 或者反而逆勢成長. 呈現淡季不淡, 那是正面的了, 可以進一步拿來當作觀察成長股的現象之一. 反之, 在旺季中業績衰退, 旺季不旺, 就不好了.

目前台股裡面受這種季節性的影響最明顯的當然是電子股, 一些節慶如 51勞動, 雙11, 耶誕假期, 春節等, 之前都會有所謂的舖貨效應 (pull-in order, procurement, placement, preorder, clients inventory buildup .. ). 還有就是蘋果的新產品發表時間, 發表之前產業鏈都會動起來 (rev up, warm up .. ). 按照這幾年 蘋果手機大概都是九月十月發表, 換言之 七八月可能電子股就反應一波了.

但是電子股裡面的設備製造商就很難說, 其季節性的影響, 主要是看它的客戶有沒有擴產. 因此. 公司和客戶之間的營收認列(sales booking/recognition)時間, 就不一定有固定季節性了. 同樣的, 營建股的營收認列時間, 淡旺季之分也難定奪.

公司的營收, 如果受淡季季節性影響, 造成常態性(regular, seasonal, normal, traditional...)的營收下滑, 進而股價也随之下跌, 多少可以提供買進切入點(entry point), 或者一般說的逢低承接 (buy on dip/low/weakness..). 再擴大而言, 就形成是順勢操作(follow the fad/tide/trend ...)的策略之一.

總結而言, 上面的三種成長值, 經常性(recurring)影響的因素 含資本支出 (capex), 研發費用, 產業政策, 大環境 (macro factors), 產能增加(capacity ramp-up), 在手訂單量(current order flow) 等等, 也包括一些一次性 (one-off/time), 亦即非經常性(non-recurring) 的項目如, 合併 (merger), 聯盟 (alliance, partnership), 分割 (split-off, spin-off), 匯率(forex rate), 轉單 (switched order), 延遲訂單(deferred order)等等. 今年的第一季台幣升值6.4%, 可能就會有蠻大的影響.

註:

1.淡季不淡 (above-seasonality in an off season, to beat slow seasonality, to defy/buck the downtrend, above-par showing ..)

2.旺季不旺 (below-seasonality in a peak season, to miss peak seasonality, sub-par showing .. )

3.季節性(seasonality)的英文名詞, 可以拿來代替使用的有 convention, custom, habit, history, norm, par, pattern, standard, stereotype, tendency, tradition ....

4.本文並沒有特别提到上下半年 (HoH: half on half )的成長比率, 或者年度的營收比較走勢圖的含義, 我想大家已很清楚, hoh是說上下半年營收的集中度. 如同背靠背式的季節性含義, 我就不多言了.

5.個人偏好, 以前在分析報告, 製作組合圖時, 如果是成交量或者營收的數值, 我是用bar 柱狀圖. 如果是成長率, 毛利率等這些百分比(%) 我會用曲線.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8677db1&aid=10848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