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08 18:07:02瀏覽233|回應0|推薦0 | |
大概對症狀與治療有個大概的了解之後,我分享一下我對這些症狀如何去舒緩,以供大家能自我療程。
就個人經驗來說,我個人舒緩症狀的邏輯是偏中醫經絡的六條脈絡,但在實做上,會在循傷中加入筋膜的線性邏輯去幫助理解。若要再思考理路簡化的可能,就是從點線面不斷變化去做切換,以增加揉推的可操作性,歸結一下,就是以經絡的點位為主力,以經筋的線或面去區分上到的區域。一開始,先了解症狀是從手上哪的指頭或手部的哪個區塊,這是面的了解之後,再加上縱向水平的的線性思考,去試著找出會酸會痛的地方,再進一步從線性的尋傷的原則中,找出最有可能的痠痛點,到最後,再從眾多的痠痛點中提煉出最嚴重或最痠痛的的點位去加以揉推。到此,只是敘述了尋傷與舒緩的流程,再進一步,還要再反過來去詢問患者生活上會有那些症狀能看出是哪個五臟六腑的問題。上述的從面、到線、到點、在找最痠痛點、在詢問有沒有其他可參考的症狀,目的就是把處理的方向與目前最可能出理的方法理出來,並且在推揉完後,再次地告誡患者回去之後,一定還在自己多加油,回去後自己還要再揉一揉最痠痛的點位,以加速復原的速度。在當中,或多或少還是希望找出會可能致病的原因或者不好的生活習慣,工作上的慣性,還能進一步地告訴患者,最好的復健,就是不要再破壞了,減少錯誤的動作與慣性,是當務之急,如果還有餘力的話,再加上最痠痛點的揉推,以及要有的態度,舊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有了大概的方向與揉推的點位後,還會再下一次的復健上,在一次地去確認這些點為是否有效,也會去思考同樣的點位是否同樣適用於其他人身上,可以以此類推。而後面的實作與驗證的過程中,必須一遍一遍耐心地修正,一次一次地去打破慣性的思考框架,重複再重複,破壞後再建設。當然,這過程絕對是互動下所產生,處於其中,有時也會發現自己很容易被舊思維所局限,以至於霧裡看花,越看越花,只能說過去的慣性思維與手法的慣性,反而到頭來會蒙蔽自己,找不到方向。如果可以忘掉過往,也不去空想未來,一切就在當下的此時此刻,有沒有,高下立判,對不對,當下即知。心中其實明白的很,師傅就在眼前,答案很可能就在隱微之間,教學相長,學無止盡,這條路還漫長的呢!再沒有找到真正的答案之前,就沒有停止的一天。
寫完尋傷的方法與態度後,再來就是講一下我目前慣用的手法。如果是單獨的拇指問題,而且有板機指的症狀,我會去揉大拇指魚際穴,如果要再加,就是翻掌後的合谷穴。如果是食指的問題,我會揉合谷穴後,在往手腕處找痛點,這部份好像跟大腸經息息相關,如果還要加揉的話,再多揉列缺穴,此外,如果還手肘外側不舒服的問題,再加揉手三里及曲池穴。再來是中指的問題,甚至有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的表現,手末梢會麻,我會去揉魚際穴、太淵、孔最穴。小指頭的話,除了後谿外,我還會加陽谷、少海兩穴,但是我最會去揉的地方,是手背小指頭與無名指兩者的交界處。無名指的部分,因為偏心經,我平時很少去處理這一塊,都是統一處理小腸經的穴位,手背指縫的第三指縫頂端處。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