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在心中未曾離
2008/09/07 17:38:25瀏覽1675|回應5|推薦57
 

97/9/3()

佛在心中未曾離,人心思變忘佛跡,

偏離軌道任自棄,護衛眾生佛難棄。

宋朝的大文豪蘇東坡與佛印禪師是方外之交。有一次,東坡訪佛印暢談禪學,臨別時,佛印問東坡:「學士看我像什麼?

東坡好戲謔,略加思索之後答道:「禪師像豬」。

佛印禪師毫無生氣,淡然一笑。

東坡隨即問道:「那禪師看我像什麼呢?」

佛印毫不思索便答道:「佛」。

東坡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裏,蘇小妹見狀便問道:「大哥為何如此得意呢?」

東坡告知詳情,蘇小妹不但不替他高興,反而責怪道:「大哥輸了!」

「何以見得?」東坡反問。

蘇小妹說:「禪師心中有佛,故所見皆佛。大哥心中有豬,故所見皆豬也。禪師心淨,大哥心穢!」

東坡聽了慚愧萬分,以後再也不敢口出穢言。

聖嚴法師說:「佛在心中、佛在口中、佛在我們的行為中」,也就是佛在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一言一行的生活中。「佛在口中」,就是佛的語言,即是智慧的語言、慈悲的語言、柔軟的語言、安慰的語言、鼓勵的語言、讚歎的語言、教化、教育的語言、感動的語言。「佛在我們的行為中」就是以佛的心理、語言以及身體這三種行為當作我們的準則。 (資料來源:佛在心中、在口中、在行為中/聖嚴法師)

佛在靈山不遠求,靈山只在汝山頭」,我們的自就是佛心,從未曾,只是因為起貪念、有煩惱,心思不斷向外追求,卻了本已存在我心的性,所以佛性不現前。佛心既被貪心、煩惱心所遮蓋,所以只見煩惱不見菩提。也因為我們偏離了正常的軌道棄自性佛於不顧,我們本來應該可以做得到的事,但自己就是不想做,也沒有意願做,所以隨口而出的,多是粗惡語、挑撥語、妄語、綺語,很少是佛的語言。若自己生活行為不檢點,身語意三業沒有一定的標準,不僅對自己造成的後果不堪設想,對他人也將造成許多不方便的困擾和煩惱。慈悲的陀不捨眾生,為了護衞苦惱眾生,現身說法,示現祂的身語意,導引眾生開發自有佛性,重享智慧人生。


Om Mani Padme Hum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zmind&aid=2197898

 回應文章

牛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8/10/02 13:20

牛兒大概遠離挺久的~~~

墮落容易~

ez(ezmind) 於 2008-10-02 15:15 回覆:
呵呵~~
牛兒應該是帶著佛心出走而已啦~~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佛自在我心
2008/09/20 10:06
佛在心中未曾離,人心思變忘佛跡
這話一語驚醒夢中人
習道者終日忙碌追求
忘了佛在自性中
感恩您的禪語,獲益良多~
敬祝順心安康囉!
ez(ezmind) 於 2008-09-21 05:09 回覆:

心即是佛

佛即是心

心佛不二

佛心常住


生命之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向外追求
2008/09/19 06:28
佛在靈山不遠求,靈山只在汝山頭」,我們的自就是佛心,從未曾,只是因為起貪念、有煩惱,心思不斷向外追求,卻了本已存在我心的性,所以佛性不現前。~~很深又很受用的話語~~自性光明~~
ez(ezmind) 於 2008-09-19 15:52 回覆:
呵呵~~
捨近求遠
徒勞無功
直心道場
就在當下

黃冠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佛在心中
2008/09/08 21:01
原來吾等凡人心中皆有佛
ez(ezmind) 於 2008-09-09 23:34 回覆:
佛性人人皆有
只因煩惱覆著
貪瞋癡毒彌漫
戒定慧香清淨

♡ 綾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V
2008/09/08 11:56
好久不見您這尊「佛」了呀!!
歡迎您加入『無聲息的歌唱』CITY。請點圖片連結進入,^(OO)^~文字
ez(ezmind) 於 2008-09-08 18:11 回覆:
呵呵~~
最近啊
只見煩惱
不見菩提
所以
消失一陣子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