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義寧陳氏
2010/08/12 22:32:03瀏覽413|回應0|推薦0
江西義寧陳氏祖孫,自寶箴、三立父子於湖南推行新政,至寅恪以學貫中西之一代大儒老死為止,可謂一部中國近代史,寫盡百餘年來之政治滄桑、文化凋零。

戊戌政變後,寶箴降貶,終至賜死;三立革職,永不敘用。《散原詩集》中,三立於乃父墓側崝廬所寫述哀諸詩,語最沈痛。畢竟,作為父親智囊,因薦舉戊戌黨人而獲罪之事,兒子難辭其咎。況慈禧賜死寶箴之事,據說一與三立資助文廷式逃日之事有關,一與當時流言陳氏父子將於湖南稱王造反有關。是則父親之死,可謂間接出於兒子之手。無怪乎三立詩中泣血痛哭,自比梟獍。

時人也多歸咎三立。據陳寅恪《寒柳堂記夢未定稿》(補)第二章〈清季士大夫清流濁流之分野及其興替〉:「先祖撫湘,多用湘人辦湘事。當時,先君友人中有欲側身礦務局,不能如願,遂懷怨望者。光緒二十五年中,先祖、先君罷職後,歸寓南昌磨子巷。忽接一函,收信人為『前湘撫陳』。寄信人不書姓名,唯作『湘垣緘』。字體工整。啟視之,則為《維新夢》章回體小說之題目一紙,別附七絕數首。其中一段後二句云: 『翩翩濁世佳公子,不學平原學太原。』乃用《史記平原君傳》及新舊《唐書太宗紀》。先母俞麟洲明詩夫人覽之,笑曰:『此二句卻佳』。當戊戌時,湘人反對新政者,謠喙百端,謂先祖將起兵,以燒貢院為號,自稱湘南王。寓南昌時,後有人遺先君以劉伯溫《燒餅歌》鈔本一冊,以其中有『中有異人自楚歸』句,及『六一人不識,山水倒相逢』,暗藏『三立』二字語。」

實則寶箴、三立父子所行新政,與康梁大破大立之新政頗有距離。俞大綱《寥音閣詩話四》謂三立政治主張多受郭嵩燾啟發,是由下而上,以國民為本的漸進改革,非康梁由上而下之急功激進:「散原先生平生政治主張,首重羣治,屢見於詩。〈渡湖畢江行遣興絕句〉云:『煮茗傾醪與餞春,衰顏照水洗呻吟,分瓜邊警喧人海,訴與沙鷗隸國民。』其意蓋謂人人以為中國有瓜分之憂,何忽視國民如此。又崝廬述哀詩云:『民有智力德,昊穹錫厥美,振厲掖進之,所由奠基址。列邦用圖存,羣治抉癥痞。雄強非偶然,富教耀歷史。』……戊戌政變之失敗,由於政令太驟,此康梁輩之主張也。康長素上光緒書,謂守舊不可,必當變法。緩變不可,必當速變。小變不可,必當全變。速變全變,惟有革命。散原先生父子雖倡導維新,力主變法,然極不滿康氏之躁進。先生崝廬述哀詩:『平生報國心,只以來訾毀,稱量遂一施,堂堂待惇史。惟彼誇毗徒,浸淫壞天紀,唐突蛟蛇宮,陸沉不移晷。朝夕履霜佔,九幽益痛此。兒今迫禍變,苟活蒙愧恥。』未嘗不以為庚子之禍,種因於戊戌新黨以激進取敗,反令老朽昏庸之輩盤穴中樞,徒敗國事也。放逐之哀,蓼莪之痛,殘生血淚,霑灑青氈(先生閔災詩中語)讀先生自辛丑迄辛亥十年中所作詩,要不可不知先生當時之心境也。」

無怪三立〈雜說一〉有此一歎:「倖而偶有其人也,遂偶有其政也,易一人,則未可知也。」因無治法,但憑治人,復不幸而得康長素。於是政治乃成新、舊兩極端較勁之場,而中間漸進派乃全軍覆沒。最諷刺的是,當時犧牲於革命者,往往亦非頑固派,而是思想較為進步開明之士。

三立光緒十九年(1893)〈高觀亭春望‧之一〉名句「憑欄一片風雲氣,來作神州袖手人」雖可作政治風暴前之尋常頹唐語看,亦不啻一語成讖,正可寫照政變後其心中至痛。

民國之後,三立詩風又一變。《寥音閣詩話五》云:「大抵先生之詩,辛丑至辛亥,感情奔放,多激越之音;自民國元年迄十二年,感情漸趨凝歛,其詩如秋氣之清而肅;十二年以後,則鑄冶人間之衰樂,融會天地之精神,冥合天人,詩境頗近於宗教矣。」

但觀鼎革未久,清社方屋之際,三立詩作,語仍激越沈痛,頗有無力回天之慨。似已於沐猴而冠的政壇走馬燈、徒具形式的邯鄲學步、棄儒毀佛的雛形文化大革命中,預卜後世玉石俱焚的災難:

「淮南傳說遺丹鼎,鷄犬升天祇等閒。」(〈無題〉)
「一官初脫蛟蛇窟,四海都成蟋蟀盆。」(〈乘電車訪實甫寄廬〉)
「典謨眼底飛灰盡,機石天邊鑿空求。」(〈醉後漫題〉)
「森森麒麟楦,纍纍蛇虺窟。」(〈於乙盦寓樓值汪鷗客出示所寫山居圖長卷遂以相餉余與乙盦各綴句記之〉)
「蟾蜍蝕月無餘魄,蟋蟀殷牀寄此身。」(〈劉潛樓自青島胡漱唐自南昌先後至滬賦此詒之〉)
「羣兒戲帷幄,澤竭小雅廢。起陸兆龍蛇,浩蕩恐莫制。」(〈吳劍泉鑑園圖〉)
「夷市今秦坑,存遺供一瞥。」(〈正月晦雪過李道士出醇釀飲之醉寫所觸〉)
「今為何國更何時,乳臭半尸縣知事。」(〈缶廬屬題所獲先人詩幅遺墨〉)
「前年恣殺戮,屍橫山下城。婦孺蹈藉死,填委溪水盈。……指點女牆角,鄰子戕驕兵。買菜忤一語,白刃耀柴荊。」(〈由滬還金陵散原別墅雜詩之三〉)
「宗周有由滅,抵隙號天助。猥詡捕蟬功,黃雀欲誰斃。舉世化螳蜋,一一飽長喙。狂酲迷不醒,鼇極瞬破裂。」(〈由滬還金陵散原別墅雜詩‧之四〉)
「殺機猶見起龍蛇,安臥何由傍雞狗。」(〈浴佛日超社第四集酒坐送林健齋樞相游泰山〉)
「後生聽披猖,吾輩與有罪。」(〈題馬通伯碧梧翠竹山館圖〉)
「尊前身手儒冠賤,紙上心肝往事哀。」(〈答李審言〉)
「此日肯為老醜延,此身差免沙蟲伍。爬抉物怪寫離亂,自然變徵音酸楚。雍容揄揚又一時,追拾墜韻同鸞羽。漫從隆污別壇坫,但令哀樂赦肺腑。諸公騷雅關運會,不廢江河殉初祖。異軍積甲跨大邦,願裂邾莒附齊魯。」(〈八月廿八日為漁洋山人生辰補松主社集樊園分韻得魯字〉)

三立始終不仕民國,於抗戰時絕食而死。至純至潔,徹始徹終。誠如歐陽漸〈散原居士事略〉之評:「改革發原於湘,散原實主之;散原發憤不食死,倭奴實致之。得志則改革致太平,不得志則抑鬱發憤而一寄於詩,乃至於喪命。徹始徹終,純潔之質,古之性情肝膽中人。發於政不得以政治稱,寓於詩而亦不可以詩人概也。」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ymbhk&aid=4315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