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4個比利
2007/01/31 20:41:11瀏覽1642|回應11|推薦45

本書敘述的是一則真實故事-威廉‧密里根(比利)是美國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結果卻獲判無罪的嫌犯,因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1977年,在美國俄亥俄州涉及連續強暴案的嫌犯威廉‧密里根遭警方逮捕。但是,他對自己曾犯下的罪行居然毫無記憶。


24個比利
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

 

作者:丹尼爾‧凱斯
譯者:小知堂編譯組
出版社:小知堂
出版日期:1994年07月01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說上所記載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樣使用杜撰的假名,從被逮捕到被控訴開始,他一直都是爭論性的公眾人物。他的面孔出現在各報章雜誌的頭版和封面上,心智檢查的結果不僅出現在夜間電視新聞節目,更成了報紙的頭條新聞,迅速傳遍全世界。他同時也是第一位住院接受徹底檢查的多重人格病患,檢查結果則由四位精神科醫師和一位心理學家共同宣誓證明。


事實上在他內部(包含比利在內)總共有24個人格存在,這些人格不僅在性格上,甚至連智商、年齡、國籍、性別方面也都各不相同。這些不可思議的人格,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一貫性的意識被剝奪、數度企圖自殺、精神被迫壓抑的比利,是如何處在此一混亂的人格分裂狀態?面對此一事實,法官要如何做出抉擇..?-摘自『24個比利』書介


我想~一般人在第一眼看到此書的標題時,首先會冒出來的問題是:何謂多重人格障礙?而造成此種病症的原因為何?《美國精神病大詞典》的定義如下:『一個人具有兩個以上的、相對獨特的並相互分開的子人格,是為多重人格。這是一種癔症性的分離性心理障礙。』


而依照一般的說法,「多重人格分裂症」的成因大致有兩點:一、幼年時期遭受長期的暴力虐待、性侵害等,造成個人人格成長的扭曲。身體上受到痛苦的折磨,但無處可逃,只好在心靈上成長出另一種保護性、逃脫性、甚至暴力性的人格,作為面對痛苦的解決方法。二、受到劇烈的打擊或壓力,無法承受,也有可能產生人格分裂的情形。


究竟多重人格分裂患者有何特點可茲判斷?


一、患者分裂出來的「人物」,會有獨立的人格,而每個人格特質往往大不相同

『24個比利』中分裂出來的人物,除了性格上有明顯的差別外,還有性別(男女皆有)、年齡(最大的27歲,最小的3歲)、種族(美國人、英國人、南斯拉夫人、澳洲人、猶太人等等)、家庭特徵;尚有不同的智商和視力;更有甚者,有的對同一種藥物竟也有不同的反應。尤具戲劇性的,是有些人格還可相互交換意見,並合作進行某項活動。


二、分裂出來的人格,相互間可能彼此知道彼此的存在,但也可能不知道。通常會有一個「領導者」的角色出現

在《24個比利》中的領導角色,就是一名稱為「老師」的人物(融合後)。而在人格未融合之前,則是由『亞瑟』(安全環境中)及『雷根』(危險環境中)來掌控哪些人格可以出現,哪些不可以出現。因此有一些『討人厭的傢伙』是不被允許與外界接觸的。而3歲英國小女孩克麗斯汀則是第一個知道有其他人格存在的人格。


三、人格的轉換,通常是因受到外界特定的刺激,而出現特定的人格。轉換時患者通常會有劇烈的行為或感受發生。書中主角「比利」就有昏倒、大叫、歇斯底里的情形。


四、記憶發生不連貫的情形。當一個人格浮現出來,其他大部分人格即處於失憶狀態

所以當比利被警方逮捕時,會說「發生了什麼事?我傷害了什麼人嗎?」而且比利總是處於『遺失時間』的狀態中,也許剛剛還在哥倫布市的家中刮鬍子,再度<清醒>時卻是在飛往聖地牙哥的班機上。每個被允許出現的人格,常常是在一個搞不清楚時間、地點的狀況下莫名其妙地現身。


對比利進行長期的觀察與治療之後,心理醫師丹尼爾‧凱斯(即是本書作者)認為:「應該避免對患者的任何一個人格抱以反感或惡意,設法對他們進行融合,這樣的治療最具動力。如果治療者試圖操縱和離間多重人格,或是企圖消滅其中之一,比利就會強烈抵禦一切治療,甚至出現新的、更具有攻擊性的人格。」


因為就在比利被法官判決~送到州立利瑪醫院(該院並不相信比利為多重人格患者且將其視為罪犯虐待)治療之後,原本漸漸融合成『老師』的比利,竟然再度發生分裂的現象,其中有些人格失蹤,有些人格則『不知名』,於是比利又回到了融合前的混亂狀態之中。


看到最後其實很替比利感到悲哀,就因為社會大眾的恐懼以及輿論壓力對他的攻擊,使得他無法以病患的身份進入適合的醫院治療,還得忍受沒尊嚴的囚犯似的生活。書本末尾作者如此寫道:『比利對於法院作出不利的判決似乎並不覺得痛苦。我有一種感覺,他已厭倦這所有的一切。..有一次我去看他,他回答:「我不知我是誰,我只覺得一無所有。」』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vasyc&aid=703894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AnKo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同情與恐懼
2007/02/01 12:04
給與患者的是同情
但,普遍人對患者的恐懼
那是正常反應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