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克服對未來未知恐懼的好方法
2011/10/13 00:11:07瀏覽63|回應0|推薦4

對有些人來說,未來未知一點都不可怕,不是因為他們天生樂觀,而是他們知道未來未知可能會是怎樣子的,或是準備好處理未來未知了。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答案就是-閱讀。

我回想起曾有ㄧ個禪修多年的長輩很訝異地問我:你那麼年輕,怎麼會有這些好的想法呢?我當時的回答就是:因為我很喜歡看書,這些想法都是我看完書之後的心得。

我ㄧ個月讀50本書。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閱讀克服對未知的恐懼

不懂、不會嗎?沒關係,這世上總會有相關的書。

書的內容很少說錯,傳遞的知識比談話更有系統;而且,良師難尋,好書卻很多

用跟一餐飯差不多的價格(台灣商業書平均定價約260元),就可以買到成功者累積多年的經驗,閱讀可說是最划算的自我投資,購買金融商品可能會虧損,但讀書所產生的效益永遠不會是負的。

真正困擾的是:「『如何』讓閱讀產生效益?」

若排除單純為了娛樂而讀書,幾乎所有談論閱讀的書籍,都有一個共通前提:閱讀是有策略、互動的行為,不是單方面聆聽作者,而應該抱持「對話」的心情。這是提升理解力,把知識內化的訣竅

《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則認為,「閱讀的基礎在於,讀者要提出問題,並在閱讀過程中嘗試回答。」因此,讀者必須能夠回答以下4個問題,才算是真正「讀完」一本書: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2.詳細的內容是什麼,它是如何表達的?3.這本書的論點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4.這本書與你有什麼關係?

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教授、《讀書力》作者齋藤孝建議,想要提升閱讀效率,最好懂得善用80/20法則抓出重點。不一定要把書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後一個字,「只讀了兩成,卻能掌握其他八成的內容,可以說是很會讀書。

就書籍的內容屬性或難易程度而言,的確有些書需要用很慢的速度閱讀才能理解,但不可諱言地,有些書只需快速讀過即可。因此,經理人不宜把速讀與精讀一刀兩斷,只選擇其中一種,真正要追求的目的應該是「多讀、廣泛讀」。

讀書的範圍太狹隘,很容易將單一的想法視為絕對的真理,削弱自己綜合判斷的能力。商業世界的本質就是變化,廣泛閱讀是與趨勢脈動同步、充實常識的好方法。

盡可能接觸大量的書,也有助於解決「選不出好書」的困擾

「作者都是基於一個或一連串的問題開始寫作,所以每本書都是一個答案或許多答案;但作者不會告訴你問題是什麼,有賴讀者自己去發現,」莫提默‧艾德勒因此主張,多讀,才能找出「作者的問題」,鍛鍊「選書眼」。

例如,許多書籍都提到的共同內容,某種程度上就可被視為真正的重點;而比對過多本作品不同、甚至是矛盾的觀點後,也才能判斷出究竟孰優孰劣,進一步確認書本的價值。

「如果老是覺得『有空時再讀書』,那你就會老是抽不出時間;就是因為沒讀書,才會沒有時間。」本田直之認為,藉由閱讀,後人可以遵循成功者留下的捷徑,不用耗費時間,凡事從頭摸索。

真正想讀書、喜歡讀書的人,隨時隨地都能利用零碎時間讀書。

經理人的閱讀行為,就像運動選手的日常練習──不練習,不可能成為一流選手。以「一周一本,持續兩年」為目標,選定幾個主題,規定自己讀完100本稍有難度的書,當閱讀成習慣,就能日積月累地練就一流商業人的基本功。(摘錄自經理人雜誌2011-09-10

ESI 廣翰思惟-速讀理解力特訓請見http://www.thinksmart.com.tw/index.php/zh_TW/frontend/courses/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si1314&aid=573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