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5 21:31:54瀏覽1030|回應0|推薦4 | |
這裡所說的中國人當然包括全世界深受中國儒家文化薰陶及影響的華人,臺灣當然包含在內。中國人當然有他的優點,這些包括耐心、智慧、務實、樂觀等,在中國人身上均可充分看到。中國人其實最缺乏的是人格與良心,以上是清朝末年(距今130年前)在山東傳教的外國傳教士 (A.H.Smith)在「中國人的德行」中所寫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外國人在130年前是如何看中國人的:
●中國人總是推薦不合格的親戚擔任不合其能力的職位(按: 即今猶然,如貪扁的濫用外戚)。 ●中國人不能理解信仰是互相排斥的(即不能又信這個教,又信那個教)。在神殿中何尊神明位階較高沒有人講得清楚(按:即今猶然)。 ●中國人是按照戲劇來思維的,因此常常有些過門、身段、姿勢等,當他們在做這些假動作時,若打斷他們作戲時,則被認為大失面子。這是西方人難以理解的。(按:如連戰當時不欲再繼續選黨主席,其實尚未真正決定,結果吳敦義搞不清楚,誤以為已決定,把連不欲再選的話講了出來,讓馬英九順勢參選。又如馬當時因不知為何而戰而辭職時,他講了超過一百次以上不再選了,結果姿勢做盡,最後借着6個老兵勸進,就順風扯帆參選市長了)。 ● 智力混沌:由於漢字本就缺乏精準,且漢語無時態、性別、假設語法、因此橫看成嶺側成峰,怎麼解釋都可以,因為話都講不清楚,給外國人的感覺是智力不足(按:一中各表或中國台北/中華台北)。
● 麻木不仁:中國人對於吵雜環境通常不太有感覺,顯得麻木不仁,因此不論飯館、甚至看病,均充滿吵雜(按:即今依然,不勝枚舉)。 ● 缺乏公共精神:中國人常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凡涉及大眾的工程均不耐用,也因此在中國大多城市裡,狹窄的街道,擺滿各種攤販,不論吃的、穿的、用的。此種心理即發源於對於「公共」毫無興趣(按:即今依然,不勝枚舉)。 ● 守舊:從孔子「吾不夢見周公久矣」即知中國人之尊古精神其來有自。中國人認為凡是老的、古的即是好的,從迷信、風水、命理、命名、卜卦、求籤、擲杯、就可看出,即使大學教授依然樂此不疲(按:即今猶然)。 ● 猜忌:中國人家家戶戶均建有圍牆即知。而洋人則無此風俗(按:即今猶然)。 ● 缺乏信用:表面上「仁義禮智信」朗朗上口,事實上則是口是心非,我們並非肯定在中國找不到真誠。然就經驗及觀察而言,找到真誠的確很難(按:即今依然,不勝枚舉,咦!貪扁不是送給宋一個「真誠」的匾嗎?)。 如何,一百三十年前洋人即深刻了解中國人,可能比中國人還要了解自己。而一百三十年前中國人的缺點,至今猶然,毫無改變跡象。實在令以生為中國人為榮的我有些慚愧。以這種習性,想要進入現代文明國家是否還有一段路要走?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