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15 20:30:10瀏覽687|回應0|推薦5 | |
看到馬劉體制被反對黨及媒體逼得團團轉,特別是蘇花高變成蘇花替,儼然要形成政治風暴。然而仔細的檢討過去 50 年中,政府部門不都是一直都有一個貼補的政策工具在運用嗎? 在農業方面農委會不是一直在 貼補肥料嗎?甚至連運送肥料的運輸費用也在貼補。稻穀不是有貼補收購價格嗎?另外台糖的契作,煙葉的保證收購甚至養殖業的抽水馬達,漁船的用油,那樣不在貼補呢?我們又看到南部有幾個縣,政府也編列預算貼補客運公司,以服務偏僻鄉下的居民。這些林林總總的貼補,在各部會施政預算項目下真的是族繁不及備載。 因此蘇花高也好,蘇花替也罷,是否可以稍微轉換一下腦袋也來個部份貼補?這樣的貼補有二種方式 1. 是僅貼補飛行花東線的航空公司或 2. 貼補搭乘花東線乘客。這樣的貼補一年不會超過 50 億元,然而建設一條準高速公路沒有 1 千億是下不來的。換言之至少可以貼補 20 年。這樣不是一舉數得嗎?第一、它可以遲緩建高速公路的壓力。第二、它可以打消環保的壓力。第三、它對航空公司及乘客有實質上的實惠。第四、它可以帶動花東的觀光業及地方的繁榮。第五、它能表現出新政府解決問題的能力。何樂不為呢?(注:本人並非花東居民)。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