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析事理應有的角度
2014/02/02 00:28:15瀏覽874|回應2|推薦14

有句話說,事未易查,理未易明,世間的事多半如此。所以古人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我們看到馬英九、王金平、黃世銘幾個人鬥來鬥去,到底真相如何呢?黃世銘究是貪功冒進抑或奉命長期監聽王呢?另外幾個有名的案子如陳水扁的二顆子彈、連勝文臉頰骨的一槍,到底真相又如何呢?

 

我對事情的看法是總要儘量往懷疑裡去找。不要輕易相信別人說的,特別是官方的說法。因為魔鬼藏在細節裡。毛毛燥燥,風風火火的跟著媒體炒,最後便像傻瓜一樣,實在不值。

 

現在還有人談起郭冠英、鄭大為嗎?(前跆拳國家隊教練,因執法公正,致被愛國觀眾哄下台來)。總是一陣新聞熱炒,隨即就是幾個倒霉鬼翻身下馬。有誰顧惜他們所受到不公義的對待呢?

 

我一直奇怪中國人看事情總是不能理性多一點,感性少一點。究竟看事情要如何看才不會走偏呢?一般分析事情的角度,有用望遠鏡式的方法,也有用顯微鏡式的方法。

 

望遠鏡式的方法,就是拉長時間跨距來看。比如說,中美日發生戰爭的機會究竟如何?這個問題就要從歐洲18世紀的殖民時代看起,直到工業時代及資本主義興起,再到一戰、二戰的美國參戰及興起,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及偷襲珍珠港及被美國打敗,另外還要考慮猶太金融集團的協力美國財政,及其巨大的金融影響力,加上中國民族百年來受到列強的欺凌等。換言之,看問題絕不能限於一個突發的CASE,它必定有它的深遠的形成背景。這種拉長時間跨距的望遠鏡式方法來看事情,通常以學歷史的最優為之,其次則為有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的人。

 

顯微鏡式的方法,通常以單一事件為標的,進行地毯式的觀查、分析、檢討、批判。務求將細節之處,巨細靡遺,一網兜收。這種方式往往以新聞界最樂為之,次則為有法律、理工背景的人。

 

坦白說,兩種方式各有其優劣。望遠鏡式的分析,由於時間跨度大,因果渺渺,無法對應,多半時候淪為各說各話的地步。而顯微鏡式的分析,則易流入見樹不見林,抓不住重點,瞎批一通的狀況。媒體往往採用後一方式,主要因為同行競爭的緣故。蓋事情一發生,媒體就進入緊張狀態,編輯等著出稿,記者下筆非又鹹又重不要;因此往往轟動萬教,全島大亂。最後多以犧牲某人清白、名譽、職位、或財產損失做收,造成不該下台的下台,清白的被抹黑,真它X的。

 

另外看事情的角度也可以中醫或西醫來做比喻。按西醫是外科掛帥,非動刀不顯本事,有時亦很有效,然而往往都有一堆後遺症。中醫則是整體治療,因為它講究五行生剋之理,且有溫寒虛燥熱等狀,必需辨証,不可一藥萬用,講究客製。

 

所以問題一上來,外科式的就很簡單,照直就評,毫無懸念。然而中醫則依辨証方式,從社會、政治、法律、文化、歷史、宗教、人文、商業等角度,做綜合之演判,如此才能對証下藥。

 

我個人看事情的角度,偏好以望遠鏡方式及中醫的辨証方式為之。實在是世上的事往往事未易查,理未易明之故。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cwy1029&aid=10902107

 回應文章

華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03 13:42

我和你差不多吧!我喜歡站在中間看,有時候,會回頭看媒體和政府講的,最後的判決和演變會如何?

時間拉長後,會發現政府說謊,媒體也[言過其實]。

此外,在背景有顏色的環境中生長的人,看事情一定都會戴著有色眼鏡的,不論綠或藍色的有色眼鏡。

筍子(ericwy1029) 於 2014-02-03 14:47 回覆:

所言甚是。許多人總喜歡講他們是客觀理性公正的,但往往他們就是最不客觀理性公正,這些人以馬迷、扁迷居多。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2/02 07:09
嗯,勸版主別看西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