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我媽媽家的三天
2013/12/02 17:30:55瀏覽10|回應0|推薦0

寫於2009/10/27

看這本書真的很累,跟看「刺蝟的優雅」有得拼,為什麼法國文學會讓人看得這麼痛苦?

不過這本書有一段話還蠻讓人震撼的:

人為什麼不能活著享受自己的葬禮呢?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出鋒頭的機會啊。我經常想像自己的葬禮-棺材是向一名與我有過短暫親密關係的年輕畫家訂購的,葬禮儀式就在機場或劇院舉辦,有時在上巴伐利亞的巴洛克教堂裡。這種想像中的葬禮的好處是,就算只是齣默劇,我們至少是主角,「聊勝於無」嘛。能夠自在馳騁於自己葬禮的想像裡,才能證明我們還活著。……P18

東方人好像對於死亡和喪禮很忌諱,如果沒有將自己的身後事處理好,讓子孫吵吵鬧鬧,還真是吵死人哪!

原本以為這本書寫的是在媽媽家三天的經過,可是大部分的篇章,媽媽卻很少出現,作者也沒有具體直接描述,整本書像個迷宮,讓人團團轉,搞不清楚方向,果然是一本以「不可能的寫作法」完成的書。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ca61329&aid=972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