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1215北市府憑什麼改造天和公園!? 其之三.【草園池子 篇】
2015/12/22 22:48:40瀏覽388|回應1|推薦4

注意:

目前由於12/18的討論會,已經決定採用當地居民提供需要"改善"的區域進行改善作業,然而確切改善地區與做法尚未統合,目前暫定在1月初在進行一次討論。計劃書的構想有可能做廢。

從本篇其之三開始,不會將矛頭指向廠商與政府方面,會比前兩篇更為純粹的敘述第六次修正計劃書上的問題點。希望以後無論有任何人碰到類似這種社區文化抹消的脅迫時,可以想到我寫這些文章時如何的開門見山。並由此無限上綱來對付想要毀掉社區價值的所有對象。

=======================分隔線======================

https://mega.nz/#!Rg5jhCwZ!40pcEbaqXEAb7-GC2wzNJ5AlmDmji_v25v20ALw9p_k
天和期初第六次修正報告書

此篇分為兩大部份:
壹、移了樹、改了水道、拆了庭以後...?
貳、可能沒想清楚又或是一頭熱的為了設計而設計?



從之前的【植被與土壤 篇】和【湧泉●魚池地區 篇】已經知道是怎麼樣的狀況,這也是天合里居民最為不爽的地方。然而,如果放著不管會變成何種光景?
以下請看... ...。


壹、移了樹、改了水道、拆了庭以後...?


唯一留下來的是走道。樹被移除以後會變成一片只有幾顆樹當裝飾的"綠茵草坪";連同蕃井沸泉和魚池的水道被改變後會變成類似流水再加上一些像是清溪池(?)這種點綴用的流動水池。
計劃書上表明「現有的樹林植被有太多浮根與土壤太過夯實的問題,這會使這些樹逐漸汲取不到水份與養份,甚至因為浮根太過而會導致月容易被風災連根拔起。」
這話沒錯,確實天和公園群樹生活環境是越來越差,並且不排除土層由於當時興建公園時設想不周導致土層太淺。但是從這個論述之後的設計很顯然告訴大家,廠商或官方的預想一點都沒有要改善問題...而是使用「打掉重練」的做法最為省事。
首先,天和公園之所以被選為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的指定區是因為北市府認為天和公園有著蕃井沸泉這樣的古蹟是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於是以此為中心點出發進行作業。但是卻沒有想到計劃書上的做法完全徹底的抹消了這樣的特色。

再簡單的概念都可以因為"各式各樣"的因素而被無視。依然延用上一篇的概念。
無論是想了解一個地方的生態、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都需要有一段時間的現地考察與不斷的資料蒐集對照,才能知道目前所著眼的這個「模式(生態、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過去對人或對自然是怎麼樣的地位;現在對人或對自然是處於什麼樣的存在,以及什麼樣的因素會讓這個「模式」的存在被抹消。無論是被人還是被自然。如此才能真正的讓這個「模式」的存在被凸顯出來。
現在看回來,想把樹林變成綠茵草原、魚池變成清溪池水流已經夠受了,蕃井沸泉變成親水平台無疑就是貽笑百世。現有的柵欄是用來維護眼下這既小又脆弱古蹟兼某些特殊生物的微棲地,甚至我前一陣子抓到有兩個天母國中學生越過欄杆在蕃井沸泉那裡燃放類似爆竹等未知爆裂物(被我拍起來放到"天母三角埔"和"守護天和公園生態聯盟"兩個臉書粉絲專業,也寄信到天母國中去),現有的保護與民眾規範自治力都不夠了還要弄成親水平台。更別說做成親水平台會大幅接收四周的汙染物。我想我可以理解成廠商或政府在沒有足夠的現地考察與資料蒐集對照導致荒謬的計劃構想。


 
 貳、可能沒想清楚又或是一頭熱的為了設計而設計?
 
目前這樣看來設計圖上有很大面積的部份都是給人為活動的。可是為何還要提到形成生態系這種很敏感的說詞呢?因為有設計圖中有「複生植被」這樣的東西存在。先不論這種做法嚴重乎略了天和公園原先的生態系統,目前這樣的設計已經讓「複生植被」的營造原意完全衝突。


〈請看第二段,我們的永續是希望... ...〉




「複生植被」是一種用高大喬木、中矮灌木、地生草本植被組合成的擬自然景觀,同時"有可能"形成不同生物來此棲息的做法。

致命的是,無論一個地方的棲地再怎麼完好或是設計優良,只要人為活動面積遠大於野生生物棲息面積...甚至棲地之間沒有連繫,那麼動物就會離開此地。這就是目前普遍台灣的生態危機:「棲地過小(減少)」與「棲地切割」。




從親水平台往沸泉方向的複生植被棲地剖面為:
草原→湖畔小徑複層植被清溪池水道走道→千層帷幕
(綠色部份為動物可棲息區)(褐色少數動物棲息區)

被廠商或官方所認定的生態區明顯被人為活動區過份擠壓,如此高頻率高強度的擾動不可能留得住任何野生動物。(除非有人拿東西餵食??)

親水平台往兒童遊戲區方向的複生植被棲地雖然較多一些,但因為靠近兒童遊戲區與廣場此等更為高頻高強的擾動,以及棧道切割,更不可能留得住任何野生動物。(除非有人拿東西餵食??)




無須動用多麼複雜的生態學,想像一下各位自己的生活區域逐漸被人被社會持續壓縮控制的時候,誰不會想離開現有的環境?讓自己好過是生物本能,無須懷疑。

下一篇的內容是比較敏感的,有關行道樹的問題。
正好明天要有樹醫來公園現場勘查,我可以把資訊寫得很徹底。敬請期待!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c321458&aid=39841229

 回應文章

需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2/22 22:56
後來好像說是104棵還是多少棵....總之是三位數。
夕陽依舊那麼美麗,明天還是好天氣^^

http://jac3158.com/blog
Yamabito(eric321458) 於 2015-12-23 19:38 回覆:
全區樹木191棵,原先預定移除63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