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1213北市府憑什麼改造天和公園!? 其之一.【植被與土壤 篇】
2015/12/20 21:52:16瀏覽312|回應0|推薦2
https://mega.nz/#!Rg5jhCwZ!40pcEbaqXEAb7-GC2wzNJ5AlmDmji_v25v20ALw9p_k
天和期初第六次修正報告書



此篇內容分為:壹、移除樹林的理由  貳、林下土壤概況  参、因應"永續"預定被移走的喬木

在天和公園裡有一小片樹林與少許的行道樹。這些行道樹無論是在公園境內或境外周邊,都能看得出被颱風摧殘過的痕跡,即使如此,這些行道樹都能在四到五個月後出現新生枝幹與樹木自我修復的成果。而那一小片樹林中,會看到大量的「浮根」現象,同時下大雨的時候雨水會和樹林內的沙土形成泥流淹沒附近公園步道。即使如此,樹林中的樹木依然在擔任抓住林中絕大部分土壤的重要角色。

北市府將天和公園列入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改造公園的對象中。原本以為可以把目前公園的缺點修改掉,將公園的整體價值突顯出來。但令人痛心的是,可以在計劃書中看出來北市府並不想解決目前的公園問題,而是直接讓問題消失,也就是只要把環境消除了,那當然也不用面對問題了。如果要保留並面對問題就會拿眼下的環境難題來刁難民眾。然而更愚蠢的是,還有拍了相片睜眼說瞎話的喬段。


壹、移除樹林的理由





土壤夯實導致樹林內出現大量浮根現象以及林下近乎無植被的說法是對的,但是關於"因為群樹空間過密導致林下的陽光不足進而使林下植物生存空間不足"說法,很明顯是"錯"的。
以下三張圖為天和公園樹林的實際情況。







不明白市府和廠商是基於什麼樣的邏輯與心態來判斷天和公園群樹空間過密。但可以確認的是由這三張兩三天前所記錄的影像已經很清楚的明白,「因群數空間過密導致陽光與生長空間不足」的說法不否定廠商人員有現場觀察上的疏失。

但為什麼土壤夯實導致了樹林內出現大量浮根現象以及林下近乎無植被的情形呢?
關於「浮根」,可以從一個最簡單的邏輯來思考。「不管是什麼植物的根,根生環境的阻力或空隙要讓根能夠通過,根才能繼續走下去。否則根只能往其他地方長。」而居民們認為對於這些樹根而言最大的阻力就是土壤過度的緊實。既然無法再往下深根,只好往旁邊長。生物不可能停止生理活動(細胞不可能停止...ry)。
之所以「近乎無植被」,其原理和浮根的原因類似,只不過種子要準備發芽時如果「沒有地方容許種子長出根」的話,當然無法成為真正的植物。並且落葉也變得困難一點。但不代表一定沒有植物,只是植物的生長會極為緩慢。反觀靠近步道兩側的區域因為地勢較低,大雨一來形成泥流開始淹上步道時,沙土與水一起被帶到地勢低的地方。既然沙土是這樣被帶過來的,這邊也就沒有土壤太過夯實的問題。於是菌類和微生物可以進入土壤中,藻類也會開始慢慢出現,有機質累積起來以後,植物就容易活了。

可很遺憾的是,計劃書上只提到「移除樹木過程中也會出現鬆土的動作」。我想這意思應該(?)不是說只要碰到土壤夯實的問題就各種超級挖樹才對,所以...這樣我可以當做沒看到這句話(?)嗎?




貳、林下土壤概況


根據之前和那位志工媽媽有談到關於土壤的部份。我從而得...「天和公園興建當時,樹林地區的土壤以工程用的砂土所填起來的。所以土壤除了本身沒什麼養份以外,也沒什麼黏性。」所以守護聯盟不排出,只要有下一次公聽會或是里民大會時,不排除要求更換土壤和翻土。

這就是為什麼每次大雨泥流都會使樹林表土流失且淹過步道的主因。




但是我要說...
把這一片樹林改成草皮是不會讓情況好轉的。(結果我還是給捏他惹...就等草原池子篇吧)



参、因應"永續發展"預定被移走的喬木


這個部份是其中一個非常令人不明所以的部份。"整個計劃書"裡面完全沒有提及「什麼是"為了公園永續生態"考量」,永續生態這個辭彙形同虛無,就是個被拿來方便使用的一個辭彙。用著這個方便使用的辭彙,很理所當然的說要把樹都移走。還有為什麼只要是枝葉所剩無幾或是全禿(有幾張圖還說謊...頂上的樹葉非常茂密)的樹都列為"半死亡"??只要是長有點歪歪的或是有受傷的都一定要稱做是"危險木"??難道每棵樹都一定要長的跟檳榔樹一樣直才叫正常嗎?如果是用容不容易被風吹倒來判斷,那長的越直越容易被風吹倒應該是再常識不過的觀念。

又是一個沒有交代清楚的重要段落!!!
倫理的事情我相信不是只有我清楚而已,但計劃書內容給這樣,我不能繼續亂接。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c321458&aid=3960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