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5 08:50:01瀏覽1752|回應1|推薦1 | |
提到中華商場,有些生意是其他地方少有的,像是做錦旗、喜帳、輓聯;也 有裱字畫的,這幾家店較靠近長沙街那一頭,至於台北車站這頭比較多的是音響 店、電子器材等等,還有一家西褲大王開在中段,捧場過幾次,離這個大王不遠 之處還有家「西瓜大王」,那時不覺得自稱大王有何不妥就和今日自稱「旗艦店 」是一樣的。 這個國際牌的霓虹燈看板是個有名的地標,凡是坐火車從南部到台北,看到它差不多就表示目的地─台北 車站要到了。火紅巨大的霓虹燈多少也象徵著台北的繁華與熱鬧,而在彼時台灣其他的地方都是「鳥不生蛋」 之處。 幾家比較顯眼的商家是漢城餐廳﹝沒有造訪過﹞、順添號,看板上寫的是賣豬肉乾、牛肉乾,再過去就 是「中國書城」。 談起中國書城就有一大堆往事。這是它的舊址,新址﹝以現在而言並不新,很可能早就收掉了﹞,是在中 山堂正門的左側,一個較偏僻的位置。賣書的大概都賺不了幾個錢,所以是設在地下室,在當時是圖書最為 集中的書店,每家出版社都設一個攤位,讀者可以以逛超市的心情遊走。 有一位高中學長在此賣過一段時間的書,似乎沒多久就收掉了。後來到了光華商場才知道什麼樣的書才能 好賣、賺錢,然而自從網路發達之後,連花花公子都搖搖欲墜,這個想法又不得不改了。 當時我到西門町幾乎都會光臨此處,夏天享受冷風,冬天則躲避寒雨,看書不要錢,店員也不會在旁促 銷,所以是最為實惠的消遣。雖然學問不曾因此增長,但是回憶卻如此而長烙。 鏡頭前景的三部腳踏車騎士,雖然車型相似,但是在快車道上還是比較像快車,而身著藍衫的慢車道騎士 ,可以看得出心情是休閒十分地。 有看到冷氣機嗎? 這一張相片的內容就太多了。先看遠山,今天的台北從這個角度是絕對看不到此山的,這應該不是陽明山 吧! 再來半天高的廣告看板,寫的是「蜜斯佛陀化妝品」,下一行是「固靈玉牙膏」,怕你不知道它們的來頭 ,之上還有一行字,寫的是「美國名牌 世界性產品」,在此兩種產品之間的英文字是「MAX FACTOR」,那 時英文的普及程度不是今日可比! 牙膏還好,但是化妝品用簡圖畫個形狀,簡直不是今日用銅版全彩印刷,放一隻美美的腿或是露一大片身 材的模特兒廣告所可比擬。我在想,如果今天有哪個廣告代理敢這麼做,大概要冒被大卸八塊的風險。 右邊古老的建築就是中山堂,也是國民大會會所。那時的國民大會是制憲、選總統的機構,理論上是代表 全中華民國的最高權力機構,請注意是全中華民國。然而在這張相片裡看起來就已經相當地陳舊了,無論是外 觀、氣勢都和國大這個機構內涵無法相匹配,當個博物館還強差人意,或許這真是當時當權者的用意。 中山堂前的紅色電話亭,或許是當時許多人約會的注明地點。這種紅色電話亭可能是仿效倫敦的電話亭設 計的,我是指顏色,看到它時還覺得有種驚喜的感覺。或許當初也曾在那裡和某人約會吧!我的初戀?可能不 是,那時的行情只能跟某校某班,辦個班際郊遊之類的,會參加這類活動多數是班上的滯銷品,滯銷品對滯銷 品往往更認清自己是庫存品罷了。 右邊兩部背向的巴士是公路局的車子,也就是出台北市區的公車;而左邊這部黃色的公車則是市公車。那 時的公路局車輛座位是非字型,和現在市公車的座位排列方式相同;而市公車則是左右邊一整條長椅,個子小 、體型瘦的乘客可以多擠幾個,至於胖的又用手提袋佔個位子的,那就坐不了多少個人了。 雖然說當時民風較為純厚,不過在搭公車時和鄰座親密接觸的程度卻又匪夷所思。冬日之際還好,夏日短 袖短衫,加上車上又擠那真是肉貼肉。然而其中綺情的部分卻甚少,當時車上不要說冷氣,連電風扇俱缺,外 頭三十多度,車裡再加的六、七度,貼的肉多數是濕濕黏黏地,如果添加上異味、噪音及廢氣夾攻,我想是沒 有人願意多留在車上享受這份「擠油渣」。 上陸橋的人不少,而逕自穿越馬路的也是大有人在,中間窄窄的安全島其實只是一串不到膝蓋高的半圓形 鐵環圍著,美觀的作用比隔離的要多。彼時車少,雖然駕駛決不禮讓行人,卻也人車相安。 左邊中華商場的幾面看板,分別是「小通天」、「羅夢珍」﹝女相士,這個名字比較像舞國花名﹞、「大 羅夭」﹝?﹞,這些是問卜算命的;還有兩家理髮廳,看店面規模只夠擺兩張理髮椅,稱為「廳」還不如「店 」來得貼切,一家眼鏡行。 這是二樓以上的商店,絕大多數都只是三、四公尺寬的店面,而深度只有建築物的一半,因為後頭還有一 家另一面向的商家。不過其中有一家有六、七家店面長,兩家店面寬的餐館,那就是「真北平」,整個中華 商場生意作得夠霸氣的只有這一家。 真北平是風水學的活教材,它右邊座落在中華路來向車道的位置,而左邊則是面向火車南下列車,左右兩 線車流動時,前頭平交道的車流是靜止的;而左右兩線車流靜止時,前頭的車流又是由白虎入青龍,所以只要 店門一開,氣流財源不斷,老闆只是拿麵粉換現金而已。 我怎麼知道這些?大羅夭說的。 ─未完,待續‧‧‧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