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29 03:51:28瀏覽2580|回應11|推薦19 | |
關於本體論與心物二元論 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o we truly are. It IS our "choices". -Professor Dumbledore in Harry Potter Thanks for the inspiration from Eva and Wit. 性善 性惡 人性 獸性 是 「選擇」 一般文字有它的侷限性: 例如「空」是非常積極的,是空其所空,有其該所有,而不是不分善惡是非的愚癡鄉愿。 為什麼「這是一個最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光明的時代,是一個絕望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因為人們可以「選擇」,而苦難不會是永久,絕望也不會是永久; 同樣一塊荒(空)地,有人看到它可以是101大樓,有人就當它是了無生趣的垃圾場 性善 性惡 人性獸性 是 主觀的「選擇」,Yes, you have the freedom ! 但不要忘記選擇的權利伴隨著其對稱的因果不失;與行為責任! "Everything is in the SAME package"; Nobody can get away from what you have chosen. 這樣說來「意志」超人說的觀察是對的;假設一個人都作了「正確」的堅持: 這樣即使善惡二元是相對,各自是中性的,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戒律,或是常說的「倫理」就有了重大意義。而因果律的自我「教育」與理性,可能更為重要。 其實害怕惡果,也是消極的,發自內心同時接納擁抱這世界的美麗與醜陋;有了「愛」,有了希望,也就沒有永遠的荒地了 心物相依 本體性空 佛教對本性或本體的看法是: 既然主張一切「緣起」(dependent origination),沒有永久存在的條件,一切只是因果律,佛法是否定任何「本體論」、形而上的本體 (像「道」、印度教的梵天(Bhrama)、乃至擬人化的神) ;但不否定鬼神、只當他們也是「眾生」之一 "one of the beings",與人類一樣隨因緣(condition)生老病死,成住壞空;甚至德行有些不比人類崇高。 但要注意,它是不否定現象的(不是唯心論式的否定一切外在世界),只是認為都是「暫態」(如「夢、幻、泡、影」) "本體"(或「我」ego )只是一種執取(attachment,craving for)的錯覺;所以也就沒有心物一元或二元的命題。所以不假設有一個理想的"神性",也沒有"合一"的概念; 而是純粹「人本主義」,在"理性"了解「緣起(本)性空」的當下,身心超越「相對」二元(美醜 長短 苦樂 喜惡)的對抗,而得到安住於「絕對」的解脫(涅槃 or "苦的解脫") (「誰在受苦 ? 」) 所以可以「魔來魔斬、佛來佛也斬」超越對立... 佛教對心物(身心)的看法是: 心影響身、 身影響心,不一不異(二);身心只是五蘊的時時生滅不停 (五蘊=(身)色 + (心) 受 想 行 識) 「宛然有、 而畢竟空」譬如海水 ,波濤洶湧,而實無自性本體... 理論如此,佛法講究身心經驗主義,所以要學「靜坐」看到自己慣性無意義的內心對抗,身心煩惱(自性)了不可得 (不是沒有 ! ),若親自見到了這如如( "as is" 生滅緣起)法性,那一元二元多元就都成了「反緣起」的「戲論」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