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08 04:56:14瀏覽1492|回應2|推薦29 | |
"In a spiritual journey, one may figure out evetually that WHERE we are going is not important, but HOW we get there, with whom and what, is ..." 生命的實相與過程 最近幾個星期,我接獲一個義工工作,探訪一位診斷為癌末的病患,服務的性質是讓家屬有休息一下的一段「喘息」時間(respite program);通常家中有病患時,看護的家屬和虛弱的病人都承受心理生理的壓力;短暫的休息機制是有幫助的。 記得迷你影集 "Band of Brothers"裡曾 描述二次大戰101空降師在前線大雪中被德軍包圍,受到密集砲擊,士兵身心上受到極大壓力與疲憊時,最好的治療,就是讓他們暫時離開前線一下;那怕就是二十分鐘,暫時脫離現狀,探望傷患,跑跑腿也好,都可以穩定恐懼、瀕臨崩潰的心理狀態。 平常生活中,我們如果只關心自己的好壞,比來比去,不滿足於現狀,或者忌妒比我們好的,或者傲慢對待比我們差的,不覺察狹隘的眼光會限制了人生其他重要功課的學習;我們可能只是追求完美,而忽略避談、不去面對完美之後緊接而來的低潮,乃至每一個人共同最後的死亡。 如果想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朝著共同的目標─死亡 前進,只是早到、晚到,我們或許會謙卑一些,多關心一點過程本身:例如、要如何到達?與誰同行?是否充滿對生命的瞭解、滿懷感激(朋友與仇人)的到達終點,還是依然怨天尤人的抱怨生命何其不公平? 心理學家容格(Carl Jung)曾提出人類整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的觀察,頗有宗教家們無緣大慈、一體同悲的胸襟;當一個人類參與、同事另一個人類的苦難時,或許才容易體會這種整體意識的存在,所謂的聖人與天地同一仰息,與天地同心,是可能這樣強烈的感受到他人與自己的密不可分的關係吧。 最近這幾次探訪,從病患那裡,我滿懷感激與謙卑的學習到更多生命實相的功課:苦難與結束的不可避免,而置身事外於他人的苦難,眼不見為淨,只是延後自己的開悟與啟發的重要功課罷了。 生理上的走向衰敗,不可避免是四勝諦(four noble truth) 的第一勝諦,而 心理上,生命苦難強烈感受的結束只有在完全了解,全心接受,安住在生滅實相的當下之後, 「身苦心不苦」才可能發生。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