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
2012/09/23 08:03:47瀏覽740|回應0|推薦18

2012.9.21

在就寢前夕,我欣喜地捧著這本書,想將每篇簡短的故事儘可能崁入腦海裡。在還沒就理頭緒前,我看您的序文,邊皺眉邊想這該不會是勵志說教的書吧?若是,我可能會猶豫了。然而,這「小野」與「蛹之生」的組合像是魑魅,總是揮之不去。當年我可能也是《蛹之生》的書迷,否則「小野」這姓名不會藏在我最底層的記憶裡。我就像您二姐的個性,最害怕「大人」說教了。但,怕雖怕,在我即將跌落谷底時,我仍然會翻閱類似《星期二最後十四堂課》的書來補充養分。現在,當我闔上書本時,撇開那些人生大道理,我個人又能從書中「明白些」什麼呢?

剛開始我也被您牽著鼻子走,誤以為您的父親嚴厲而無理。在您筆下,他是在性格上會讓您擔憂的父親,然而當您最後寫到他畢生收集、仿畫仕女圖時,我才明白您的父親是一個性情中人,只是他有著儒弱憂思的個性。當年您以建中的實力,卻考上成功夜間部時,您的父親當著您的面哭著說:「完了!完了!」這聯考挫敗的陰影對您而言是揮之不去的夢魘,而您的父親卻那樣毫無遮掩地表達,絲毫未考慮到言語上的傷害性。聖經上有說過,說出口的話像是利劍,最容易傷人,也無法收復。不過,當你帶著晚輩去海邊,預知即將會有許多海星前來時,您的父親彷彿有著孩子般明澈的眼睛,豪不猶豫坦承讚美說,這些他都不懂。當您年幼,他孜孜不倦地訓練,要求您寫閱讀心得,而這些不正是我現在鞭策自己,閱讀後儘可能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以做個總結,同時訓練自己能有反思辯駁能力的方式嗎?您是家中的長子,在那樣艱困的環境中成長學習,共有五個孩子要養育,因此您被賦予的期望與責任不是當年的您所能想像的,然而您或多或少隱約知曉,否則您不會拒絕留美博士班的獎助,毅然在回國前去加州,告知國中最賞識您的國文老師,說您要回國,並從事創作。您去美國沒唸完書跑回來,您母親逢人就笑說您是愛錢才捨了書本,而當年的您聽出這絃外之音嗎?

哦!如果您懂得那是個無傷大雅的笑話,您就能進入她在夢中重複著要人將繩子仍下,救她脫離,那個有無數屍體踩踏在腳下的世界。我真喜愛您母親,她擁有那什麼都好的個性,連長年習慣初一、十五燒香的人,在自己告別前願意改信奉基督教,為的只是將來到天國時,能與大女兒、二女兒歡喜地在天國相見。這樸質的理由讓我想起賣菜的陳樹菊,總能以一個簡單的字去支撐她自己所有的人生,那就是「愛」這個字。不奢求回報的愛,那樣無怨無悔地付出的愛在她們的生命中體現了。當您父親早她12年去世,您說告別式她不哭,只是像安撫小孩般,告知先生放心離去,但您可能無法明白這之前她哭過多少回。與父親一樣, 您母親也事性情中人,否則不會為了您打彈珠的事件,頓時惱怒得想把您狠狠揍一頓。只緣猶您是工作狂,凡事如您妹妹形容的您只能贏、贏、贏,所以當年您在父母親身邊值得追憶的歲月,連她都無法講明白,而您又怎能體會那傷痛呢?每當您的父親在低潮時,他央求您的母親說故事給他聽,而您們五個小孩擠在另個房間,邊睡邊聽著這編織的床邊故事。這愛包容著家的困苦,但也期期生出盼望。您用聖經的一段話來形容您的母親是最適切不過了,就是︰「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這樣都有的。」

書中我第二個歡喜的人是您在天國的妹妹。她試著在提示我,為何我們在競爭的環境中一定要「贏」呢?生活中凡事那樣地使命真的很累人。上帝給予我們的生命是公平的,而如何去彩繪由我們自己決定。在步入甲子之年前,您是那樣忙碌於工作,耕耘於事業,而或許您幾乎無法體會父母如何一天天老去,這就是為何他們與您共同的記憶很少。您的妹妹繼承著父親的性格。她曾哭著對您說︰「我不喜歡像你一樣好和別人競爭,我只想要在自己小小的世界中和平的生存著,和自己所愛的人相處。你鼓勵我要我做這做那,對我而言都是不快樂的,都是壓力。你是一粒壓不扁的銅豌豆,但我不是,我是豌豆莢裡最普通的豆子。」她就像一隻快樂的蝴蝶,以自己的感官去領略、去勇闖這世界。如同您的母親,她有著寬厚仁慈的心腸。您能想像一個有了年紀的女人,嘻嘻哈哈去道場,下車前忽地想起,轉身突兀地跟先生說︰「哎!再好好愛我ㄧ下吧!」的模樣嗎?她那臉上歡喜滿足的笑容是上帝所賜予的珍寶。處於當前汲汲營求的世界裏,我們為何不暫且放慢腳步,學得她那絲毫的從容,讓自己享受那微風中曼妙的曲調呢?

回顧您一甲子的人生時,那繃緊的節奏呈現著精采的畫面︰有三毛、有羅曼菲、有吳念真等,這些都是令我著迷的作家、藝人,透過您的筆,我們有機會再次了解到他們的點滴。雖然環保意識、教育議題等在書中不斷地被疾呼與探討,而我卻偏執地想知道您父母的一生,還有當年從您母親所聽來的床邊故事。這並不意味著您這些年來所「領悟」的不重要,而是與他們以生命寫下的故事相較之下,後者更容易觸動我吧!他們那時代的悲劇總是無法一次說完、說清,這或許說明了您母親與我父親由類似刻苦的環境中成長,日後鍛鍊自己的心志,是那樣豁達,是那樣易於滿足,而也包含無比感恩的心。幸福的感覺在自身,也同時在不求回報的給予吧!

後記︰

回顧的雜記應該是較無法適切拿捏,這之間要揭露許多不為人知的「隱私」。但,既然它具有自傳體的性質,理當真誠陳述。過去閱讀《張忠謀自傳》時,雖然可一窺其前半生,然而文中對其前妻與其女兒的互動較少描述,讓讀者有些遺憾。小野先生這本《有些事,這些年我才懂》有著大江健三郎《寬鬆的紐帶》等一系列三部書的影子,而頁次間也有插畫。在書中他提出5個人生須思考的問題,而以自己人生當中所經歷的片段、感想,穿插、歸納於這五個問題中,由讀者自己去思考,找出答案。這書可窺知小野先生毅然放棄國外博士深造的機會回國,長年工作忙碌,致記者問及有關小野的生活點滴,其母親左顧而言它,實在是責任感的驅使,促成小野先生需辛勤工作。這類「親子文章」能引發讀者深思,只是在閱讀完之後,可不能只是「坐而言」,更要「起而行」,這才是作者苦口婆心寫這書的用意吧!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lvismeng&aid=688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