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20 17:58:35瀏覽420|回應0|推薦20 | |
閱讀《我的山居動物同伴們》 2013.1.20
由過去至今我對朱天衣始終抱持高度的專注,這不僅止於她的才華,更涵蓋她為人處世的風格。據我所知,國外較具知名的作家一般會參與公共議題,呼籲改革者居多,而國內普遍這「風氣」稍嫌不足。朱天衣卻是少數中的例外。在公視〈藝文大道〉這節目訪談她時,得知她是文壇朱家三姐妹中,最具有「叛逆」的個性。許多事情在外人看來有時是「不可思義」,而對她而言卻是自然不過了。例如:身為動物保護協會的志工,單單只為了給流浪貓狗一個適宜的環境,她毅然決然地離開都會生活,擇地,蓋屋,「逍遙」過著山居生活,而這本書就是記載著她那些寶貝好命的動物同伴們的點點滴滴。
「山居」乍聽之下總與「浪漫」兩字聯想在一起,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首先,對於環境的整頓,而還要不定期拔除那「春風吹又生」的雜草,就是個頭疼的問題。除此,你還要能「享受」蛇、昆蟲、野獸、禽鳥不定時來拜訪,順便光顧你辛苦即將收成的菜圃。你也必須忍受寒冬山上的氣溫比平地更濕冷。期望有朝一日體驗山居生活的人,自己必須能與自己相處,擁有孤獨的樂趣。在山上所謂的左鄰右舍那可是遠在天邊,逢年過節,不互贈親自栽種的蔬果,還老死不相識呢!因此,朱天衣一聽說有人懷著山居浪漫的夢想,總是力勸其打消念頭,除非其抱持著捲起袖子,穿起雨鞋,不怕蚊蟲,而願意放下身段,把勞動的苦當吃補,那又另當別論。
是什麼原因造就朱天衣如此愛動物成「癡」,我想這與她的家庭教育有關。她的父母對她小時候「賴皮」的要求,要求養貓、養狗、養鳥、養魚、養烏龜等,她的父母眉頭不皺,照單全收。朱天衣為文細膩,而她在書中也提到,每每動物年老或各種原因去世時,她都難過不已,這讓她從中更體會出生命的價值。這「生命教育」在真實生活中的體驗,促使她投入保護動物志工的行列,親自收養流浪貓狗等實際行動支持,至最後不得不替這些寶貝的「孩子」找個「家」。這些因果完全出自於無私無我的情操,只一心懸念堅守那生命至高無上的信念。這是朱天衣最可愛、最令人敬佩之處。在她心中,我們人類是地球的過客,而不是主人,同樣的,這些動物都是上帝所創造的、所愛的,他們也理當有其生存的權利。在書中附錄〈扮演上帝的角色〉這文,她質疑我們對現今流浪貓狗的處理方式,她說︰
有時候就算是我們找到充分的理由,覺得這些非我族類該殺,但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這樣的手段是否合乎比例原則?只因為牠們有點煩、有點髒、或長得有點噁心,就該被處死嗎?只因為牠們在我們眼底毫無經濟效益,就可以把牠們當成垃圾處理掉嗎?當有一天我們把身邊所有非我族類的垃圾都清除乾淨時,接下來便是槍口對內開始清算自己族群的時候了。
她舉出當年納粹視猶太人是白種人的「豬」,而加以屠殺的事實。近的來看,把流浪貓狗當垃圾處置似乎與我們無關,但從遠處想,一個國家若無法教育其人民去尊重生命,懂得每個生命的價值,那當彼此有紛爭衝突時,我們無法明白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生命」,而不是「人」。這兩者的意義是不同的。若視為生命,你會去承受、去原諒、去尊重、去愛;而視為人,那「人」只不過是動物的一種,與貓狗又有何差異?所以殺人與殺貓狗又有不同?若世人能學習尊重生命,我們還會有戰爭這動詞嗎?宗教所謂「不殺生」,而這尊重生命的起源,其根本在於一個字:愛。
或許我們無法像朱天衣全心全意投入動物保護,但你我多少要為地球的生態、為我們的下一代、為讓當前自己活的更好、更健康、更安全著想。從今起我們應拒絕吃來路不明的溪魚、溪蝦、鱸鰻等等。若我們不到餐廳吃,不到市場買,就不會有人觸法去毒魚、電魚、炸魚等破壞自然生態的事件發生,而這也是這書中大聲呼籲注意的。朱天衣也很無奈的表示︰「這雖然有些消極,但也許會是根本解決之道。」相較於國外,國人海產的消費的確驚人。每當我們旅遊,都會被安排,或勸說品嚐「當地」稀珍海產,這時我們難道不懷疑這些珍饈,甚至保育類海產的來源有問題,是不應該吃,也不能吃嗎?若消費者有自覺,商家能自律,拒絕採購不明來源的漁獲,這自然生態才能受到保護,長期下來我們才能有所謂的「好山好水」。在書中讀到山居生活,由於生態的維護,附近居然可以看到螢火蟲時,那種忌羨與喜悅不覺油然而生啊!
既然這書描寫有關與其山居的寶貝動物們,若把這些寶貝列舉出來,你也會跟我ㄧ樣嘖嘖稱奇。這些寶貝含19隻狗,19隻貓,3隻鵝, 9隻雞,與2隻鴿子,外加那隻野放、每一兩年才回來拜訪一次的烏龜。照顧這麼多寶貝,最令作者感到頭疼的是如何料理三餐,因為寶貝們都有其特殊的偏好,而需要依據其口味調配料理飲食。這真的是一件「龐大」的工程啊!寶貝們相處,偶而也會鬧情緒,吵架,而作者就必須及時出面當和事老,暫時充當老大,恩威並施。書中寫到動物們溝通方式,除了聲音之外,還會依靠身體動作、表情、氣味等方式聊天。當我們對動物的了解愈多,我們會愈加明白牠們只是形體與我們不同,然而與我們一樣,有著豐富的感官世界。我們可以從其身上,學習更多自然界的奧秘。或許作者很早就看出這點了。對於生命,對於人生,朱天衣有著從容恬適的態度,每每讀來,自己彷彿也逐漸走入那山居的飄渺中。她說︰
多半時候,我喜歡靜靜坐在窗前或陽台上,看著溪裡的魚兒們,因啃食青苔翻著鱗片,看著各種鳥獸來此飲水覓食,看著這小溪從我眼前緩緩的流過。它就像生命的長河,是不會回頭的,它會奔向那兒?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沿岸的風景,以及它所孕育的無數生命。如果你願意靜下心來聆聽,那湍湍溪水會告訴你一個又一個屬於這些生命的故事。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