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6 02:46:47瀏覽566|回應0|推薦50 | |
美國總統選戰已正式開打,篤定獲得共和黨提名的前麻州州長羅姆尼(Mitt Romney),對外交事務雖不在行,但在陳光誠事件搞得歐巴馬政府灰頭土臉之際,政治敏感度十足的他,當然不會放過展開攻擊的大好機會。在陳光誠離開庇護他6天的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後,隨即傳出他感覺受騙,擔憂自身與家人安危的消息。羅姆尼3日在維州競選活動表示,如果媒體報導屬實,這將是自由蒙上黑暗的一天,「歐巴馬政府羞恥的一天」(a day of shame for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為什麼老謀深算的華府當局,處理陳光誠事件會落得裡外不是人的下場?主要因為第4輪「美中戰略暨經濟對話」即將在北京登場,國務卿希拉蕊.柯琳頓及財政部長蓋特納都將親臨與會,美中都面臨強大的時間壓力。雙方都務求此事件能在對話舉行前獲得解決,以免排擠對原訂議題的討論,避免各界關注重點失焦,影響本次對話成效。當然,對於尋求連任的歐巴馬政府而言,本案儘早獲得解決,對總統選戰的負面效應就能降到最低。 在此背景下,美中很快達成協議:中國政府同意保證陳光誠安全、讓他就醫、與家人團聚、搬到山東以外的安全地點上大學、調查地方政府的濫權情事等,陳光誠也在美國大使館積極「鼓勵」下,「自願」離開大使館。至於如何確保北京會履行協議?包括參與談判的美國務院亞太助卿坎貝爾在內,沒人能掛保證。畢竟華府手中並沒有多少籌碼,陳光誠以及家人的安危與未來,只能完全仰賴北京的「善意」。這樣令人失望的發展,也難怪羅姆尼會抓住機會大肆批評,美國國會、媒體輿論及人權團體等各界人士,也是一片撻伐之聲。 持平而論,美國國務院處理陳光誠事件,確實存在不少可議之處。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超脫事件本身來看,反映的不僅是美方外交手法細緻與否的技術問題,在中國崛起的現狀下,此事件更凸顯了美中關係的權力消長,以及歐巴馬政府對中政策的發展趨勢。 以全球及區域情勢來說,當前的美中關係,美其言是「相互需要」。若以美方欲發展對中關係的急切表現來看,要說美方更有求於中方,應該也不為過。美方亟思利用這次戰略經濟對話,尋求解決雙邊棘手問題,包括貿易失衡、人民幣升值、智慧財產權、投資保護、市場開放等議題。此外,在北韓、伊朗核武問題、敘利亞、南北蘇丹衝突等國際議題上,美方更亟需中方合作,或至少不從中作梗。 在歐巴馬政府因陳光誠事件,飽受各界批評之後,白宮發言人Jay Carney回應表示:「美中擁有廣泛多元的雙邊關係,包括經貿、安全與人權等各面向,甚至超越這些範圍,美國將繼續與中國發展全面性關係」。另外,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如期於5月4日赴美訪問,也顯示美中雙方都有意排除各項障礙,強化雙邊合作關係,試圖擺脫先前王立軍事件、美台軍售爭議,或者仍懸而未決的陳光誠事件,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這次戰略經濟對話期間,曾倡議建立「美中大國關係」,強調「地球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發展」,他也警告兩國關係惡化,將對全世界造成「嚴重」風險。希拉蕊在會後聯合記者會上,也提出建立「有韌性的兩國關係」,將首要重點置於美中兩軍的溝通、交流與透明度上。雙方上述公開談話,可謂軟硬兼施,場面話與心裡話都顧到了。未來如何發展,雖尚未可知,但可確定的是,雙方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仍將持續下去。 在中國經濟與軍事崛起下,全球權力結構已告轉變,美國被迫調整對中政策,已成定局。陳光誠事件凸顯的美中關係弦外之音,不容忽視,對於夾在美中兩強間求生存的台灣而言,更應予嚴肅看待。 以廣受矚目的美台軍售問題為例,在日前白宮高階官員致函美聯邦參議員,聲稱美國將「慎重考慮」對台出售F-16C/D戰機後,即有消息管道指出,北京將在這次美中戰略對話中,主動向美方拋出「美台軍售」議題。如今戰略對話甫告落幕,對台軍售議題是否確實獲得討論,外界尚不得而知。若果真如此,則美方顯已違反雷根政府所提出「對台六項保證」中,「不在事前與大陸磋商對台軍售」的承諾。不僅如此,台灣方面更須慎防軍售問題,成為未來美中戰略對話的制度化議題。 總而言之,在歐巴馬政府拉攏北京的外交政策大方向下,台灣不僅應密切關注此項美中關係發展趨勢,更須加強對美溝通工作,保持對話管道暢通,鞏固並強化雙方實質合作關係,尋求雙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並及早研議可行因應對策。台方若將自身安全與利益,完全寄望於中方的「善意」或美方的「道德勇氣」上,其後果的嚴重性,相較於陳光誠事件對歐巴馬政府的傷害,絕對在百倍以上。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