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前面對景山公園,你是否也同我一樣,試圖想用歷史去窺探當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兵進攻北京時,明朝最後一個皇帝 — 崇禎是如何從這走出皇宮爬上煤山,並自縊於槐樹上的鏡頭? 進入紫禁城,首先來到御花園,一個造景映入眼簾 — 堆秀山,山頂還有亭,像極了江南秀氣的園林,我一時間還有些錯愕,以為看錯了,後來在導遊的解說下才知道石頭是從太湖搬來的,是皇帝每年九月初九攜帶后妃登亭遠眺之處,我終於知道,原來宮廷生活也有這般風雅!園內除了廟也有四座亭,而以千秋亭的造型最為別緻精巧。 到城內主建築群,首先來到坤寧宮,是皇后的寢宮,門是關閉的,只見大批遊客貼在玻璃窗上觀看,宮內有雙喜的宮燈,紅底金色雙喜的影壁,靠北牆有龍鳳喜床,看得出是當年皇帝舉行大婚時的洞房。來到乾清宮,單看外觀就比坤寧宮來得陽剛,廳內還設帝王寶座,清朝順治帝親筆題「光明正大」的匾額至今還懸掛上頭。走到太和殿,這兒是帝王舉行登基、大婚、封冊、任命等大典之處,殿內的金漆雕龍「寶座」,是專制皇權的象徵,整體以金黃色為主調,單是六根金龍柱就夠引人注意,寶座屏風豪華氣派更甭說了,而前四根龍柱撐的金龍藻井,技藝之精,顏色之豔,令人眼界大開,整棟建築只能用「金碧輝煌」四字來形容。 來到右邊的「後宮」,即寧壽宮區南側皇極門前,有道長長的九龍壁,壁上的龍跟先前在保和殿後看到的雲龍石雕不一樣,雕的浮度很高,而且有著七彩顏色,為何是九隻龍呢?大概是取「久」的諧音吧,有「長長久久」之意,我猜。我也觀察到紫禁城出現最多的圖騰也是龍,可能是帝王叫「真龍天子」之故吧! 接著進入寧壽宮區,皇極殿、寧壽宮是主體建築物,但未開放。我們直接到養性殿、樂壽堂參觀,這兒是乾隆、太后住過的地方,房間內部還擺設著床,不知道這床是不是他們曾經睡過,還是只想還原當時面貌?內部也有不少文物展示,包括乾隆用過的玉璽、編鐘……。但比起台北故宮文物,數量還差很多。 紫禁城這群古代木建築規模之浩大,氣勢之雄偉,令人不得不佩服當年那些投入宮殿建築的工匠與勞動力。張導精闢解說,使我了解到整座宮殿是體現了我們老祖宗陰陽五行學說的智慧,在陰陽五行觀念中,方位是以前為陽後為陰,代表陽的為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是帝王處理政務、舉行重大典儀的地方;代表陰的為內朝,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左右有寧壽宮、養心殿……是帝王后妃日常生活所居。可能我們是從後門進入的,走到中和殿,我已失去方向感,一切霧煞煞,彷彿身置迷宮,直到走在太和殿前廣場的中軸線上,我才窺出全貌,弄懂整座宮殿建築佈局 — 『左祖右社』、『前朝後寢』 而今這紫禁城,被迫接受一批又一批的觀光客,宮廷原有尊貴、隱私、不可冒犯的生活面貌已赤裸裸被攤在陽光下供世人觀看,那些長年安眠在地底下的帝王后妃如果有知,也不知會作何感想? 在紫禁城我第一次感受到北京太陽的威力,除了汗流浹背,也口乾舌燥,我臉部大半脫皮,兩頰紅腫刺癢難耐,除了嘴唇,眼角也已乾澀龜裂,加上幾天行程下來的勞累,使我極不舒服,比幾年前去美國內華達州的沙漠地區還要痛苦,我猛喝著水,補護唇膏……但藥石罔效。此時此刻,我開始想念台北有雨的季節,有好幾次想偷偷躲到一角納涼,但老祖宗如此登峰造極的精緻藝術、智慧結晶,淋漓盡致地在你眼前鋪展開來,加上看見同行的老師們專注聆聽張導解說的神情,讓我打消念頭決定繼續與他們一起「奮戰」到底。走完紫禁城雖然快累斃了,但收穫滿滿,這個時候難得有「餓」的感覺,我想有一半是源自對如此燦爛文化的飢餓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