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12 03:38:37瀏覽4177|回應9|推薦47 | |
印度餐廳還蠻有一些的,上次介紹米其林指南上的Ajanta印度餐廳,索性就把印度菜研究了一番,摘要如下,歡迎對印度菜或者餐廳有研究的網友,多多發表意見或提供資訊。 印度菜的三大元素為:簡單的食材、各式香料做成千變萬化的醬料再搭上不同的烹飪方式。
以食材而言,正統的印度餐廳不賣豬肉與牛肉。因為印度人認為豬是屬於較污穢的動物,所以不喜歡食用,而牛則神聖,所以不敢吃。因此在印度,羊反而成為主要肉類,但羊肉有腥羶味,蔬菜、魚和雞肉的氣味又過淡,因此印度人將各式各樣的香料加入調理過程中,成就了今日的印度菜。 擅用香料 咖哩為經典代表
印度菜非常注重香料的搭配,不同食材有不同個性,印度人將不同種類和分量的香料調配一起,巧妙結合香料與食材,並在搭配香料同時,也講究香料對身體的療效,這樣的概念和我們中國的食療,例如肉桂有疏通血脈的功效、胡椒與薑可以治寒暖胃除腥等類似,而印度菜在這方面的細心,很少被提起。
運用香料,最常看到的料理就屬咖哩了,「咖哩」源自於南印度,以南印度的泰米爾話來說,咖哩是「醬」的意思。不過,更多人相信它來自南印度坦什米爾語「醬汁」(Kari),意指綜合各種香料所製作的料理。
印度沒有咖哩粉或咖哩塊這樣的東西,「咖哩」一詞在當地其實指的是「將各種香料混合烹煮」之意。一般印度人烹調咖哩時,往往料理檯上一字擺開各種各樣的香料,一種抓一點往鍋裡丟,各家皆有其私房味道與秘方。
也有人說第一位做咖哩的人是釋迦牟尼,在印度的傳說中,釋迦牟尼是教導人們使用含香味及辛辣味道的樹木、果實、樹皮及草根來調理羊肉的始祖;當人們吃了這些羊肉後,不經意叫出Kuri(指太好、極美之義),此後即演變成咖哩(Curry)的稱呼。
時至今日,印度咖喱,已可視為印度美食的代表之一,其香氣陳鬱、顏色多重、口味變化多,是一般人對咖哩的印象,絕大多數的人也以為咖哩就是香與辣。
其實正統的印度咖哩是不加麵粉的,但絕少不了洋蔥,「辣」也不是其重點。溫和、口感多層次、開胃、優雅,才是印度咖哩真正精髓。印度咖哩多使用丁香、薑黃粉、芥末子、芫茜子、小茴香與辣椒等香料,並常在其中添加酸乳酪,使其散發濃郁的口感。 講究配色養生 常用碳烤烹法
另外,印度咖哩也講究食材與配色,例如雞肉用土黃色咖哩,羊肉用咖啡色咖哩、海鮮用茄紅色、蔬菜則用綠色咖哩。綠咖哩是除了香料之外,另外加上菠菜泥做調色而成。另外,前菜的顏色如果過重,對印度人來說,就不是好的前菜,食物的顏色越自然,代表用香料做成的咖哩越好、食物越新鮮
印度菜也講究碳烤技巧,使用被稱為Tandoor Oven的大烤爐,而且要烤成焦黃才算正統。你如果在印度的餐廳吃飯,看到菜有點焦,千萬不要以為是菜做壞了而大驚小怪。也由於用Tandoor Oven烹調,常可去油與皮,所以,不油膩是印度菜的另一個特色。 北印南印小不同
也有人將印度菜分為北印度菜及南印度菜。基本上,北印料理注重香氣、較少辣味,口感較溫和,以添加乳製品為其特徵,主食以麵類為主,如印度烤餅(Naan),而奶茶飲料則是常見的。南印,由於氣候高溫潮濕,以產米為主,所以用番紅花料理米的「黄飯」是加上各式咖哩很常見,南印菜偏愛含辣多汁的咖哩料理,口味較為辛辣,咖啡是常見的飲料。台灣似乎還再多分一類叫做宮廷菜,就是說集北印與南印的菜色於一身,提升食材與調理過程的等級,就叫印度宮廷菜。 <延伸閱讀> 【居遊舊金山灣區】:米其林推薦-伯克萊Ajanta印度料理餐廳、【居遊舊金山灣區】:柏克萊大學生常去的印度餐廳- House of Curries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