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1 12:17:51瀏覽13774|回應14|推薦118 | |
情人節快到了, 送禮物給心愛的他(她)是不可少的,如果你嫌玫瑰花巧克力太老套,可以考慮親手做巧克力瑪芬蛋糕給你的情人,除了它是巧克力口味符合節日氣氛外,屬於快手麵包一族的它,有著製作時間短(一小時內搞定)、步驟簡單(僅有三步驟)、失敗率低的特性,可以避免做失敗後無蛋糕可嚐的窘境,想想,在情人節的那一天,你端著剛出爐的蛋糕來到他(她)的面前,空氣瀰漫著從烤箱飄出的巧克力蛋糕香,你們喝著咖啡,吃著巧克力蛋榚,一起在家看一齣兩人喜歡的DVD電影,或者,計劃著情人節晚上要去那裡過,又再或者,將做好的蛋糕裝在盒子裡,綁上紅緞帶,兩人一起坐在公園或校園內品嚐,不也浪漫? 今年的情人節和去年一樣,我還是一個人過,但心情卻大不相同,我去年的情人節願望實現了,身邊多了小木頭陪伴,多了當媽媽的喜悅與成就感,如果你問我今年的情人節願望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希望木頭和我感情依舊甜蜜,小木頭健康快樂,很平凡的願望,但若能實現,就是難得的幸福了。 你的情人節願望是什麼呢?祝大家: 情人節快樂!
巧克力瑪芬蛋糕 <材料>可做12個巧克力瑪芬蛋糕 乾材料:
溼材料:
其他:
<準備工作> 所有乾材料量好混合好,置於一盆;奶油加熱融化放冷待用;巧克力豆也先量好備妥。 瑪芬烤盤舖上瑪芬紙杯(若無紙杯,塗一層奶油或白油亦可),烤箱預熱至攝氏400度。
<做法> 1 取一空盆,將蛋打到淡黄色後,加入牛奶、香草精及融化的奶油,用打蛋器拌勻。
2 將作法1倒入事先準備好的乾材料盆中,拌勻,拌至半勻時,就倒入巧克力豆,忌過份攪拌。(註:此配方做出來是很稠的麵糊,比所附圖片的流動性高些)
3 將麵糊均分成十二份倒入瑪芬模型中(每個小模型約八分到九分滿)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烤15~20分鐘,於第8~10分鐘時前後翻轉烤盤,使成品受熱較均勻。(附圖為加了杏仁的版本)
<廚房筆記> 1 黄砂糖和巧克力是最佳拍檔,若改成白砂糖,風味減分;此外,巧克力和各式堅果味道都很搭,如果想同時添加堅果,請讓巧克力豆與堅果的總量約在1杯上下較佳;此外,若手邊有可可粉,可加 2~3大匙,如此一來,蛋糕整個變成巧克力色並可和巧克力豆的味道相輔相成,也很好吃,但單位熱量變高了些,成品如左圖。 2 乾溼料混合時忌諱過份攪拌,主要是怕麵粉出筋後,形成緊密的網狀結構,使烘焙粉所產生的蛋糕孔洞消泡,有朋友常問我,不要過份攪拌很抽象,如何判別呢?根據我的經驗,用橡皮刮刀由下往上劃圈攪拌時,不要攪拌超過十五下,拌完,通常麵糰還留有小粉團,這沒有關係,烘烤後這些小粉團會消失。 3 若有低筋麵粉,可依個人喜好取代部分或全部的中筋麵粉,效果會加分。 4 有人會問我,既然瑪芬(muffin)屬於快手麵包(quick bread),為什麼很多人都稱它瑪芬蛋糕呢?這得先從快手麵包(quick bread)的緣由說起,這是相對應於用酵母菌製做的麵包,耗時較久,於是用類似的原料但把酵母菌所製造出來的麵包孔洞改由烘焙粉/小蘇打粉來完成,成品也好吃,還改掉傳統酵母菌的發酵麵包需時較久的缺點,快手麵包(quick bread)的名稱於焉產生,而瑪芬(muffin)正有這樣的特性,故屬於快手麵包一族。 那為什麼在台灣很多人將瑪芬(muffin)翻成瑪芬蛋糕(或"鬆糕")呢?我想是英文翻成中文時,除了音譯外,還得考慮其譯名是否直覺易懂,瑪芬(muffin)的口感的確很像蛋糕或鬆糕。 以上都是以美式瑪芬(American muffin)的角度切入解釋的,還有一種瑪芬,是英式瑪芬(English muffin),其實就是麥當勞的滿福堡的堡皮,如右圖。 一般而言,美式瑪芬配方是由麵粉、蛋、液態油(固態油亦可)、牛奶(或水)、小蘇打粉及/或烘焙粉所調成的濃稠的麵糊。但隨著改善口感溼潤度等的需要,油加多,蛋加多,糖加多,攪拌方式改變等,愈來愈像磅蛋糕(pound cake)裝在瑪芬烤盤(muffin tin)中,瑪芬有時可以吃起來像麵包,又有更多的時候吃起來像蛋糕,於是杯子蛋糕(cupcake)的名稱就產生了。我相信每個對烘焙小有研究的人對瑪芬是蛋糕還是麵包,瑪芬蛋糕和杯子蛋糕的區別都有自己的見解,以上僅屬我個人的心得,只是在記筆記之餘,分享給大家做參考。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