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05 18:45:28瀏覽2681|回應0|推薦0 | |
台灣第一眷村 高雄市文化景觀「黃埔新村」的故事 陳明川 台灣最早的眷村,北部有台北市的「四四南村」,南部有高雄鳳山的「黃埔新村」。一般認為高雄市的「黃埔新村」原名為「誠正新村」,係由孫立人將軍於民國36來台設立第四軍官信練班,利用鳳山前日軍「太平洋南進基地」舊址的軍官宿舍區,所設立的台灣第一個眷村。民國39年陸軍軍官學校在鳳山復校,才將學校正對面的眷村改名為「黃埔新村」。而四四南村則是民國37年11月底,國共內戰告急,山東青島的聯勤44兵工廠的員工及眷屬們,搭乘太康輪來台後,在台北市郊現已極為繁華的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世貿一館的對面設立眷村。基於「黃埔新村」做為台灣第一個眷村的歷史地位,文化界呼籲「黃埔新村」應該加以保存。因此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於6月21日召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文化景觀審議會」,決議將鳳山「黃埔新村」登錄為文化景觀,成為法定文化資產,登錄範圍則授權文化局與軍方協商後公告。 「黃埔新村」產權為國防部所有,因配合眷改政策,原住戶即將遷往「鳳山新城」。「鳳山新城」是一全新的大型眷村,在同一地方集中新建27棟,每棟樓高14層,共可容納從九個眷村遷來的1446戶。而原黃埔新村的土地價值不斐,可用來抵償新建眷舍的成本,因而面臨拆除另行開發的命運。但是「黃埔新村」除了是台灣第一代具有象徵性地位的眷村外,也是高雄從日治時期1930至1980年代作為軍事重鎮的具體象徵,並記錄著時代變遷的軍事社區,建築型態與風貌具歷經日治、國共內戰及國民政府時代,「黃埔新村」內現在還有未被拆除煙囪的房舍,應該是尚維持原貌而沒有被改建的原日軍眷舍。因此「黃埔新村」的建築與設施呈現多樣性,空間紋理保存也還算完整,區內植栽生態也相當豐富,實深具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特殊的文化價值,故該眷村應如何保存,範圍如何,就成為一項文化課題。本刊編輯希望對此一眷村有較多的人文了解,特地於今年八月在「黃埔新村」內做了三次訪查,並記錄一些居民搬遷時期的眷村影像。 由於日治時期高雄即為日本極為重要的南進基地。國府來台後,利用原日軍的設施,將陸軍官校、空軍官校與海軍官校,三大具有象徵性的重要軍事教育訓練基地,皆設立在氣候穩定宜人的高雄,除了軍事設施外,高雄市的眷村匯集中國大江南北的常民文化,都是可以呈現台灣多元文化的豐富資產。我們經常強調文化保存,首重「自我認同」與「自我再發現」,每一個在此生活過、經營過的人民或族群,都有權保留自己文化的根源與象徵,而不同族群也應盡力尊重與設法保留不同族群所擁有或經營過的文化資產。因此高雄將這樣的歷史與變遷,所創造出來的文化資產加以保留,實在是責無旁貸的榮耀。 「黃埔新村」原名「誠正新村」,是孫立人將軍於民國36年國共內戰時期,來台考察軍事設施後,選定鳳山原日軍「太平洋南進基地」舊址成立「第四軍官訓練班」,並調集其「新一軍」數百名幹部訓練新兵、成立新軍,也選定該址對面的原日軍眷舍,安置這些幹部眷屬名為「誠正新村」,成為台灣第一個軍眷村。而「第四軍官訓練班」實與「陸軍訓練司令部」,是同一批人馬所使用的兩塊招牌。 「誠正」之名係孫立人將軍民國28年駐軍貴州時,為軍眷創立名為「誠正」的中學而來,到鳳山成立眷村時孫立人將軍也同樣辦學供眷屬就讀,除了創辦「誠正中學」外,也創辦了現還在「黃埔新村」內的「誠正國小」。而「誠正中學」後來改名為「鳳山中學」,即現在「鳳山國中」的前身。 根據誠正里王懷忠里長說明,「黃埔新村」內的眷戶,大多是孫立人將軍的舊屬眷戶,孫立人將軍的堂妹孫菊人也是「黃埔新村」的眷戶。而王里長說他父親王瑞芝先生,過去是在高雄青果合作社任職,並非孫立人將軍的舊屬。不過他小時並不知其父親的工作,民國1969年爆發「剝蕉案」,又稱「金盤金碗案」,高雄青果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吳振瑞被判刑入獄後,他父親在邱連輝先生(曾任屏東縣長、立法委員、國策顧問與總統府資政)擔任高雄青果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時,被安排到青果社擔任安全室主任,後來才知道他的父親原是戴雨農的部屬,是情報局的人員。 王里長也說「黃埔新村」內的眷戶,在士農工商各領域表現優秀的子弟很多。例如在媒體圈有中視攝影記者胡誠一、名嘴陳鳳馨、自由時報副總編輯鄧蔚偉。教育界有五甲國小校長刁秀玲、大寮國中校長鄧勁柏,還有創辦勤益工專的王國秀省議員、前農委會副主委胡興華,前馬防部崔萬靈中將與唐雄飛中將,還有前中央日報特派員也是作家的陸震廷,知名藝人胡錦等等也是黃埔眷戶子弟。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