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南海问题续: 再谈中国的战略抉择 (上)
2012/06/21 03:06:02瀏覽1334|回應0|推薦3

两年前笔者写下了《南海问题》一文,一年后希拉里跑去河内抓住这个问题扇风点火,再过一年到马尼拉称南海为“菲律宾西海”,南海一锅粥又搅和起来了。

在两年前的文中,作为南海问题的对策,笔者建议北京填礁造岛建立军事基地,尤其是永暑、美济两礁。在那之前之后,许多人,包括了一些大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军方学者,都有提出相同的建议,说明这种见解许多人都有。

当然两年下来,北京并没有什么迹象在南沙填礁造岛。唯一相近的动作是在西沙有报道在晋卿岛(大约0.2平方公里)的礁盘上计划填出一个五千多亩(约78平方公里)的大型综合渔业补给基地,是目前整个南海最大岛屿---西沙永兴岛原来面积的四倍。而永兴岛本身根据一些照片显示也在填扩,目前已经扩大了约两成的面积。

显然技术上、成本上填岛不是问题。

是否因为正如许多网上评论,目前北京政权软弱无能,出卖国家利益?日前有报道刚从黄岩岛海域中菲对峙中撤出的渔政310巡逻船,在从永暑礁去赤瓜礁的巡逻途中接到渔船北斗求援信息,全速奔向北纬1122分、东经11045分护渔,驱赶骚扰中国渔船的越南炮艇。看看出事地点在哪里?

这个点距离越南海岸百多公里,距离海南岛上千公里。然而中国渔政却在驱离越南舰船。中国近几年似乎以南海那九条虚线来执法。南海冲突的次数频繁,不是因为中国软了,而是相反,是中国硬了。看过笔者在《南海问题》一文当中流水记录的读者都知道,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在南海采取这么频繁的执法行动。

但为什么中国不填永暑,或任何自己控制的南沙岛礁,建设一个有实质军事威慑能力的中大型海空基地,彻底控制南海呢?

笔者认为原因应该是这个决策牵扯得相当大,大于南沙,大于南海,甚至大于整个东南亚,而令北京仍在举棋不定,仍在考虑。

前些日子笔者公干坐长途飞机,无聊之余看了一出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笔者虽然对日本的历史知道的不多,山本还是粗略知道的,但仍然一些细节让笔者感到新鲜。其一是以山本为主的日本海军主和派居然反对日本陆军从中国东北沈阳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一系列对华战争行为。其二是日本海军因为强烈阻挠日本同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结盟而多名高级将领遭强烈主战的陆军甚至海军内的主战派多次企图暗杀,其中主和派的中枢山本更是首当其冲,最后日本海军将他从海军省副相调任联合舰队司令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躲避暗杀。电影描述当时日本社会从上到下各个阶层普遍狂热反华反美,民间有强大的民意推动对华对美战争,对反战的山本成为众矢之的,到偷袭珍珠港成为日本英雄的转变有十分有意思的描述。

笔者当然知道电影作品是艺术而不是历史材料,因此特地翻查了一下同山本有关的史料,发现电影主轴还是相当贴近当时的历史事实。

这些不太遥远历史的让笔者有些感慨。山本五十六似乎最终还是帮了中国一个大忙。如果那个时期日本由山本主政,或行为照山本的意思办,那么美日之间很可能打不起来,因为山本希望同英美友善而非同德意结盟。山本反对侵略中国,认为对日本利益弊大于利。我们现在当然知道山本的观点对日本而言是正确的。那么今天的中国(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乎可以肯定不包括台湾,因为台湾是大清正式割让给日本的。那么中国的主权宣示也肯定不包括南海诸岛礁,因为今天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最符合国际规则的诉求依据就是一九四七年对战败日军在南沙群岛占领的接收行动。如果没有那一次行动,看过笔者《南海问题》一文的读者会发现中国对南海诸岛,尤其是南沙群岛的符合国际惯例的主权宣示和维护的行动几乎没有。

如果没有抗日战争,中国是否能保住东北和外蒙古呢?有点难说。中国是否能仍然保持统一也很难说。我们知道日本侵略中国如果有任何明显正面的意义,就是让当时四分五裂的中国有了一个团结对外的理由,让事实上已经各自为政的各地军阀政权重新统一在中国的旗帜下共同抗日。如果没有抗日救亡这个理由,中国是否仍然能够走向最终统一并非是一个定论。

对日本来说,避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可以保留对朝鲜半岛和台湾的控制,并且对中国有巨大的影响力,包括驻军东北(日俄战争的结果)、华北(八国联军的结果)和山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后退兵)等地的权力。

当然非常可能当年日本即使不突袭美国珍珠港,也不代表美国就必然放过日本。美国对日本的压力在日本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加大,包括了一些石油钢材等战略物资的禁运,这也是逼使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一个原因。但是我们知道美国对日本的压力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所开启的全面对华侵略,失去钢材和石油的供应,让日本帝国的扩张有点难以为继,美日之战似乎难以避免。但在另一方面,美国也并非必然会对日宣战。如果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军事打击日本的行动就不一定是必然。如果没有七七事变,美国对日本的战略封锁就不是必然。如果没有九一八事变,美国对日本的敌意也不是必然。我们看到,美日矛盾情况是逐步升级到了无法再回头的地步。日本的咄咄逼人让美国判断如果不对日本进行打击,日本必将最终威胁到美国。

八十年后今天的中国和日本当年的情况有一点点类似。 自然,拿中国同日本比,许多人肯定会指出是不伦不类,中国没有侵略占领的任何外国领土,更没有去偷袭珍珠港。近代和现代中国完全同扩张主义无关。然而在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美国的敌意和压力同当年的日本有类似的地方,中国民众对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甚至马来西亚、印尼、韩国等同中国有各种大小冲突的国家,以及对在背后甚至到前台替这些国家撑腰挑战中国的美国喊打,也不能说同当年进入疯狂状态的日本民意没有丝毫相似之处。

但相对而言,中国今天的国力和相对的国际环境,比当年日本更弱更差。中国今天的国内政治和稳定,也比当年的日本更不确定。

当年中日矛盾和连带的美日、英日、苏日等日本所面对的国际矛盾基本上是由日本自己一手造成。只要日本有足够智慧适可而止,这些矛盾大致都会应声消失。日本当年的持续发展并没有面临重大的障碍和危难。相对德国,日本也没有由于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的屈辱民族反弹愤怒情绪。当年的日本军国主义国家精英和民众仅仅看到采用侵略战争手段才能让日本持续发展的选择已经通过战争证明是极端片面和缺乏智慧的。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局面,比当年日本要差得多。中国今天面临的中美矛盾并非是因为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中国做对了些什么,让自己开始高速发展起来了。因此,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仅仅是因为中国的个头太大,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大个头,历史上在世界一直是占据着美国今天所占据的位置。美国感觉到中国必然要抢它的位子,其实这实在有点冤枉。中国在军力、工业科技力等能同美国作硬竞争的能力同当年日本和后来的苏联相对于美国同时期的水平都相差一大截。

毫无疑问,美国正在密切观察中国对它的威胁程度。这个威胁,可以分成利益威胁和安全威胁两个层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以世界3%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一度接近世界总量的近四成。虽然苏联为首的共产党国家集团曾在安全上对美国产生威胁,但经济利益上美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开始超越群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更是一支独秀,无人能望其项背。虽然安全威胁可以致命,但经济能量决定了一个国家应对安全威胁根本能力,更决定了国家在和平时期的竞争生存能力。因此苏联集团在安全方面对美国产生威胁四十多年后便轰然自我崩溃。世界只剩下美国一个经济军事的双料超级霸权大国。

美国对自己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军事的霸权地位是非常在意的。奥巴马喊出来“美国绝不做第二”就十分明确地说明的美国的心态。在美苏对抗的年代,美国一度在太空科技领域最能看得到的部分明显落后于苏联,让苏联夺得人类第一个人造卫星和特别是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行的殊荣,令二战后坚信自己独步全球的美国全国上下举国震惊,导致了美国发愤图强以倾国之力追赶苏联的太空成就。也就是在短短的八年内,美国用第一个太空人登上月球的成就,彻底赢得了太空竞争谁才是胜者的悬念。虽然在冷战年代苏联在一些科技领域像深海核潜艇陆上机动洲际导弹等超越美国,但在整体战略势态上美国压倒苏联是明显和实质性的,美国的攻势和苏联的守势也是明显和实质性的。仅仅从双方地理上的势态就能一目了然。冷战时期,美国西方集团对苏联的包围西面有北约,从西德到苏联心脏地带莫斯科仅九百多公里。南面有土耳其伊朗,西面有日本韩国。虽然苏联集团在美国旁边也有古巴,但恰恰是古巴更能说明美国对苏联的强势压力,一九六二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了苏联集团并不具备类似美国控制的苏联附近的西方集团邻国一样,有能力将古巴作为威胁美国安全的战略据点。美国对苏联领空的侵犯作各种战略侦察,美国海军对苏联领海的侵犯而没相反的事件,都说明了美国处于一个强势的一方。另外,美国海军对于全球九个战略咽喉全面或基本控制,也是苏联集团无法无法望其项背的。冷战以苏联的崩溃作为结束,并成就了美国独霸世界结局,全球更没有其他国家可以抗拒美国的全面实力。

同苏联相对,中国的实力更无法同美国攀比。如果说苏联海军在崩溃前夕的最高峰期仍然同离美国海军比较有明显的差距的话,七四年西沙海战,中国海军参战的装备比南越,一个比自己许多省份还要小的国家海军装备要弱小是遮掩不住的窘境。一个属于五大核武强权人口达九亿的巨人同一个分裂战乱状态下的几千万人口小国之间一场距离已方海岸一百五十海里的海战以对方战术失误而侥幸得胜,说明了当时中国海军作为海岸防卫力量也极勉强的一个现实。当时的美国西方,特别是日本基本不认为中国对他们有常规的威胁能力。

这个情况在一九九八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而且有点模糊不清的变化,中国商人从乌克兰手上买下了还未完成的前苏联海军库兹涅索夫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瓦良格号。虽然瓦良格号是否能成为中国组建以航母战斗群为核心的远洋海军当时仍然是一个非常渺茫、非常不清晰不确定的可能性,美国仍然本能地反应加以阻止,让自己的盟国土耳其阻挠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长达三年时间。基于瓦良格号的状况,世界当时主要的观察评论对中国最终是否能将其继续修建成一艘可以有实际用途的航空母舰是持基本负面观点的。

真正明显的变化似乎在瓦良格号海试前后后开始出现。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改变小布什政府将美国注意力集中在中东和反恐问题上的做法,将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形成围堵中国的势态。

美国为什么会在最近开始将军事力量的矛头对准中国?是否同瓦良格号海试仅仅是一个巧合?我们不妨作一些探讨。

虽然在50年代中美曾在朝鲜战场上正式交手,并让美国在立国以来签下了第一份没有得到完全胜利的停战协议。技术上,中美交手起于鸭绿江,终于三八线,中进美退、中胜美负势态无可争议。但那个结果丝毫没有改变中美之间国力美强中弱差别的巨大鸿沟。战争的结果是一系列对中国有利的细节因素所造成;比方说,战争是一场就在中国家门口的境外陆地战争、战场主要地理形态为山地,对徒步步兵对抗立体机械化合成部队有利。当时中国仍然保持着大量士气高昂并在十几年抗战和内战中身经百战的陆军官兵、有苏联集团直接和间接支持的各种装备弹药甚至有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直接局部参战,以及最重要的是美国到最后不想再打下去,不愿意再被一场不能提升它解决全球战略势态,也没有太大战术利益的局部战争无休止的直接拖累和纠缠。在那场战争后同之前一样,整体国力上,美国并不认为中国是它的实际称职的对手,苏联才是。

一九六四年中国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继美苏英法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但中国的核武器对当时敌对的苏联的威胁远大于对美国和其盟友的威胁。以后的事实证明,中国拥有核武器完全没有改变中国军事的守势状态,甚至无法在同邻国的领土领海纠纷上产生任何的威慑能力。中国南海岛礁大量被周边国家侵占就是在中国完成从原子弹到氢弹核武实用化之后发生的情况。虽然中国宣布不首先实用核武器、不对非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了周边国家轻视中国的威慑力量,但事实上在常规武力方面,中国对境外近程以外的目标尤其是跨海目标不具备有效的军力投送和作战能力是一个历史一直存在而从未曾改变过的事实。(虽然理论上中国二炮部队组建后,中国可以用中长程导弹投放常规弹头到上千甚至上万公里外的目标区,但在实际操作上基本无可行性。一来几乎难以避免被敌方误判为核攻击而可能引发核战争,二来误差过大而失去军事意义,三来费效比极差。)

七十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进程,在对外策略上遵循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指示。与改革开放同步发生的中越边境战争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充其量也就是能向边境线外五十公里距离进行一场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装备运用水平的平面步兵为主,辅以少量机械化装备的军力投送能力,连运用直升机运送伤员之类的非作战类别的立体能力都不具备。

但在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国民生产总值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间翻了六翻,平均不到六年就将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倍,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国民生产总值的世界排名从十几位开外,进入了仅次美国的世界第二位。而且中国的步伐仍然在继续高速向前。国际观察基本认为短则十年,长则三十年,中国必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中国而言,这个情况仅仅是回归到历史的一个常态。数千年来,中国一直就是人类社会中最大的经济体。但对美国和西方而言,这将是一个颠覆了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特别是英美为主体说英语的昂格鲁萨逊人建立起来并称霸的第一个有实质意义的世界经济体系的翻天覆地变化。这形成了前面所说的中国对美国的两大威胁当中的利益威胁。过去几百年,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到最后的俄国人都前赴后继地不断向这个英美体系挑战并都无一例外地失败。这些挑战者的相同之处是即使他们在军事力量上能达到挑战英美体系的能力,但他们无一例外在经济规模和能力上都明显逊于英美。中国其实还算不上是一个挑战者。

中国同之前所有的挑战者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是中国并没有一个要取代英美体系的国策,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至于未来,特别是中国的军力达到甚至超过美国那时的水平的时候,中国是否会挑战美国,那并非是中国一家可以决定的走向。它同时也决定于美国如何接纳中国的崛起。中国多年来一直强调自己的崛起是一个和平的过程,中国没有能力也无意对美国造成安全威胁。官方甚至不愿意用“崛起”带有军事力量涵义的一词,而用比较平和的“发展”作为代替。但这种说法并不能说服所有的人。美国的鹰派更愿意接受以能力而不是以意愿去判断中国对美国的威胁。在另一方面,中国也并不相信美国必然能接受中国的和平“发展”。

事实上,即使中国在崛起的过程完全和平,中国本身的人口规模,也必然将美国排挤出国民生产总值第一的位置。仅仅这个前景,美国已经有一部分人认为是无法接受的发展。而且,中国持续发展也必然对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产生越来越强劲的需求和竞争,事实上削弱了美国和西方目前对地球资源事实上的垄断,对西方世界的人民保持高水平生活品质产生压力,或多或少地加强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厌恶感。在这个几乎必然会发生的前景外,中国还拥有同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政治背景。另外中华民族也同西方主体人种不一样。虽然同为东亚人的日本在中国清朝末期已经挤身进世界列强行列,但西方,特别是美国否能安然接受世界第一强权由非西方民族组成仍是一个从来没付诸于实践的假设。

最关键的是,中国是否能和平崛起并非是一个必然能由中国自己保证的前景,中国目前要面对的台湾问题,中日钓鱼台主权争议,中国同南海周边国家主权争议、中印藏南等边界地区主权争议都可能发展到军事冲突的程度,而且也都是不能以中国单方面的意愿和努力就可以控制的局面,除非中国单方面采纳目前看不到任何采纳可能性的选择:放弃对这些争议的主权诉求。因此,我们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就能完全激化争议升级。譬如2010年日本改变以往常抓到在钓鱼岛作业中国渔民后扣留一段时间后不采取特别行动就释放的一贯做法而以侵犯日本领海的理由向日本法院起诉,就在中日关系上投下了一个震憾弹,引动了中日矛盾的激化而延续至今。而今年410日菲海军舰艇在黄岩岛骚扰在当地作业的中国渔船并遭到在附近巡逻的中国海监船制止所引发的黄岩岛事件至今仍未平息。更不用说台湾陈水扁当年在美国小布什政府的鼓励下向台独作实质性的试探,逼使中国严肃考虑运用武力阻止台湾分裂的问题。

对中国而言,和平(或非和平)通向崛起并非是一个 追求的目的。中国追求的目的是崛起,和平只是手段或道路。选择和平崛起最重要的作用是避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找到在目前世界体系中排除中国,譬如经济制裁中国,甚至在军事上围攻打击中国的理由,中断以至到彻底扼杀中国的崛起机会。美中直至今天,在军事能力上仍然还远未达到某种对称的局面。笔者在去年《杂谈中国战略抉择、中朝关系和东北亚》一文中就指出,中国的军事力量到今天仍未达到能针对美国的打击做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对等报复行动。

对于中国更加不利的是,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盟友,更没有一个新的道德理想信仰体系代替原来旧有的体系作为自己前进发展的指引。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是孤独无助的。在苏联集团崩溃后,世界,很大程度也包括了中国自己在内,更加臣服于以英国创立美国接替并主导的西方政治经济和价值体系。既然中国的崛起在事实上是造成了对这个体系的挑战,因此中国发现自己所面对的世界,尤其是对中国有更多利害关系的周边邻国的疑虑、不友善甚至敌意,而且自己发展得越强大,面对的这种猜疑或不友善或敌意越强烈。这对自己仍不具备条件去改变这个体系或自立门户建立自己体系的中国是无奈的情况。

这种情况或者不是一种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情绪表现。有点类似一个家道中落多年让人欺负没得没脾气而又穷得响叮当的穷光蛋,这些年突然发了,混身上下透露出藏不住的暴发户气息,行人做事也开始不太讲究道上的规矩,其他邻居不屑、妒嫉、羡慕、五味杂陈本来就是自然反应。特别是那些原来就争过议、打过架的邻居更加自然会产生疑虑甚至恐惧。大家一方面免不了巴结这个暴发户希望能拉自己一把,同时另一方面自然也对一直就在地头上说一不二的地霸那里加强走动,希望他多照应这片地头,不要让自己给开始趾高气扬的暴发户欺负了。恰恰这位一直称霸的大爷最近有点烦,各方面都有点低落,尤其是手头开始紧张,看着暴发户当然也怎么都越发不顺眼。暴发户让人看得顺眼并不难,有时间就行,财富一年让人看不顺眼,十年再看就顺眼了。十年不行,下一代、再下一代也顺眼了。何况暴发本身自己也有点不习惯,不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别人看起来顺眼的有钱人。不过值得严肃对待的是,这种情绪虽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也很容易引起冲突。个人和民族的情绪是有类似之处。中国人容易感到连一些国力不入流的小国也看不起自己,“欺负自己”,一动就去抱美国大腿告状。反过来,别国也认为中国越来越强悍,开始喜欢用力量说话。

以中国的角度,所有其他国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从美国的角度看,美国需要判断它如何对应中国的崛起,或者是否自己有能力(或如果自己仍然有能力的话)并值得付出相应的代价去阻止中国的崛起。有一点已经非常明显的是,美国国内对于目前中国对美国利益的威胁并不类似于当年苏联的这一点判断有共识。没有共识的是美国是否应该把中国就看作或逼成另一个苏联,并且在成功地将中国逼成另一个苏联后,美国是否仍然有能力如同“战胜”苏联一般地战胜中国。因为同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不一样,中美今天有太多的共同利益互相纠缠在一起。而中国也并非天真地会认为美国必然会让自己和平发展。美国持续地插手台湾问题,实质性地追求保持台湾无限期地政治独立于中国之外并维持作为围堵中国第一岛链上最关键的一环,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鼓励日本、菲律宾、越南、印度等同保持甚至加强同中国的领土争议,在让中国必然的对应过程中观察中国对矛盾的反应来作为对中国威胁程度判断的依据,同时也从中牟取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美国的行为显示美国将越来越加强利用这些中国和邻居争议的力度,甚至开始急迫改变一直对国际海洋法的不赞成态度,明显希望通过批准接受这个国际法来加强牵制中国的意图。中国人对美国的这种态度点滴在心头。在另一方面,也加快国防力量的建设,防备美国一旦将自己作为另一个苏联同样的敌对军事力量来对付时自己有足够的自卫和反击能力,并在最终能建立能同美国平起平坐,对美国敌对态度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国防实力。

中美走向对抗的危险越来越严重。中美都明白这种对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甚至是必然灾难性的,但双方对是否能避免对抗的最终暴发都没有信心,因此,双方也都为这种对抗的作实质的准备。

由瓦良格改建的中国航母试航,明确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军力开始自清末出现的一个真正世界体系后就一惯维持的战略守势走向攻势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变。所谓的攻势,就是军队能在远离自己国家的战场有达到当代标准的完整的立体的作战能力。这种作战能力在这之前是从来没有在中国军队计划过和建立过的,特别是跨越海洋的攻势能力。虽然瓦良格航母目前根据中国的公布仅仅是计划作为一艘试验训练舰使用,虽然外界的猜测和观察认为中国在可见的未来所建立的航母舰队无论在整体数量方面和单舰本身以及所配备的舰载航空兵力的作战能力等质量方面都将明显比美国逊色,但适当数量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将改变中国军力的投送能力。如果再赋予航空母舰战斗群结合两栖攻击战斗群的能力,中国将拥有同美军一样,可在全世界海洋的任何角落作战的能力。换句话说,看在美国人眼里,无论中国人怀有什么意图,中国将逐渐拥有针对美国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能力。这将意味着美国将非常可能要面临建国两百多年本土最直接的武力威胁。虽然同样的情况对中国是一个从来没有间断过的环境,但对美国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待遇。美国人肯定不愿意接受。

除了美国外,最难过的要数日本。中国转化成一个攻势军事强权,等同于在日本再次成为东亚共荣圈霸主幻想的棺材上打进的最后一根棺材钉。日本民族拒绝向中国就日本过去侵华行为和所犯下的暴行道歉,反映了在心底深处日本人普遍仍燃烧着再次称霸亚洲甚至世界的梦想。不为一个过去的行为道歉说白了就是不认为那个行为是错的,是不应该做的。反过来说也就是认为那个行为是一个正确的、有机会的话应该再做的行为。日本人或者在想美国占领军终究会有一天离开,而因此日本将再次恢复到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胜利后所奠定的日本在亚洲和世界的地位。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失败后,亚洲再也没出现过一个攻势军事强权,一直留给日本无限的幻想。虽然这个幻想在中国成为核武大国后已经事实上死亡,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守势的核国家,亚洲没有一个攻势军事强权仍是个事实。在现实的一面,中国成为一个攻势国家更意味着日本的全面安全已经不再可以靠美国就能保障得了的了。中国海军舰艇穿梭进出第一岛链,绷紧了日本社会上下各阶层的神经,大概除了成吉思汗失败的攻日计划之外,日本从来没有感觉到来自亚洲大陆的威胁。日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很喜欢用“生命线”一词,实际上一直到中国改革开放前,在亚洲也就是日本才对海上运输线有一种国家生死犹关的体会。日本的生命线第一次感觉到让别人掐住,日本就输了第一场战争,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至今仍然要接受占领军驻扎在国土上。中国转化成攻势军事强权让日本开始隐约感受到第二次让别人掐住了生命线。

但中国转化成一个攻势军事强权目前仍然仅在一个开始的阶段。中国的航母才刚开始试航,中国才有两艘大型船坞登陆舰服役。以航空母舰而言,美英法俄印意西泰和巴西等九个国家目前都有现役航空母舰,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荷兰、日本等也曾拥有过航空母舰。另外现在日本韩国已经拥有、澳大利亚将会拥有被视为准航空母舰的通甲板两栖攻击或登陆舰或直升机航空母舰。中国将拥有航空母舰并不是一个西方可以拿出来放在台面上进行挑剔指责的行为。话虽如此,美国日本和其西方盟友、准盟友,特别是澳大利亚和东盟其中一些国家实际上有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口的地方。中国已经是公认世界军费第二大国。中国海军在许多硬指标上面,比方人员、舰艇和其他装备数量、舰艇吨位等、海基核战略打击能力等都在世界排名的头几位,在这个基础上从一个守势军事力量转变成一个攻势军事力量,同其他国家拥有航空母舰与否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何况中国从继建瓦良格号能力猜测中国未来的航空母舰,也都是具备有重型对空对海对陆打击能力的中大型航母。目前与之可比的只有美国和法国。其他国家,包括俄国目前所装备的舰载机仅具备各种级别但都有限的空战能力。不过在另一方面,未来如果美国F-35B/C战斗机能最终成军而又出售给其盟国,那么日英澳韩也可能拥有某种全面作战能力的航母。根据外界的猜测,中国将装备四艘到八艘航空母舰。这个数量虽然将中国提升到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航母第二大国,但比起美国还是有明显差距的。最重要的是,所有上面说的一切,仍然不是一个已经存在的事实。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standwest&aid=656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