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11 22:11:02瀏覽1931|回應1|推薦30 | |
以下這篇《中國留學生看太陽花學運:台灣年輕人一定要認清小國的宿命》,原來是發表於《關鍵評論網The News Lens -分享觀點從這開始》(www.thenewslens.com)。 但是再看其中的引導,又似從《北美留學生日報》轉載。我在此且將兩媒體都列出,如有需要修正,請告知。 北美留学生日报的標題則是《臺灣學生要“推翻”政府了,你可別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兒——透過太陽花學運,把兩岸問題認真談一談》 作者:趙一昉 Frank Zhao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史研究生) 發表於2014-04-06 【轉載文章】 中國留學生看太陽花學運:台灣年輕人一定要認清小國的宿命 不論是社會運動還是政治理念,如果不懂得務實,那就註定是失敗的。這是臺灣年輕人和全世界有心搞社運,有心走政治這條路的人必須要記住的。 筆者作為政治學,國際關係和國際史的學生,近來看到臺灣太陽花運動搞得如火如荼,外加青春期以來在加拿大成長對於兩岸事務一直做著“抽出來看”的狀態,實在按捺不住想就太陽花運動來談談兩岸的問題。希望能幫助讀者把一些事情做些梳理。
關於服貿爭議與臺灣經濟: 服貿對於臺灣好還是不好,當然是有爭議的。從表面上看,大陸的確讓給臺灣很多利了,比如有些事物對大陸可以不開放,但大陸對臺灣可以開放。實質上,對臺灣是否有利呢?這個就眾說風雲了。 與任何自由貿易一樣,兩岸服貿簽訂,肯定會對一些企業,一些產業進行衝擊。目前學生的立場是:服貿會對中小企業和中下階層產生衝擊,而得利的是財團。這個部分,我詢問了許多對具體條目有研究的老師和學生,大致的觀點是學生的立場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只不過問題也不是那麼簡單。
如何說? 先談兩岸經濟走近反而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的問題。是不是完全因為ECFA而臺灣學生變22K族呢?其實臺灣就業問題之複雜絕對不可做如此單一的解讀。比如臺灣的高校教育結構問題。一個社會人人都能上大學,但提供不出相應配套的工作。最後的結果不是“沒有工作”,而是變成了“人找不到工,工找不到人”的現象。此現象在其實在西方一些地方如加拿大BC省也在發生。也就是說,臺灣的經濟困局和就業問題純粹怪罪到兩岸經濟靠攏是不那麼完整的。想像下,如果兩岸三通沒開,大陸遊客不進來,臺灣每年服務業又損失多少利益?但這裡我還要轉過頭為學生說句話,那就是馬英九政府甚至國民黨政府照顧大財團從歷史脈絡和現實狀況上來講並沒有什麼太錯。
問題是,長遠來看,臺灣可以閉關鎖國(島)嗎? 臺灣作為一個小島,經濟必須是靠國際貿易的。不像大陸,就算閉關鎖國,市場之大或可自給自足(autarky)。臺灣之小,自古就需要貿易。不然荷蘭人也不會來,而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當年也是因為海上的生意(大海盜也是大海軍)遊走於兩岸及東南亞。(鄭成功自己後來也直接進駐了臺灣本島。)所以國際貿易對於臺灣的經濟來說是必需品。 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北京在搞「亞洲自由貿易區(FTAAP)」,華盛頓也積極組織「跨太平洋自由貿易區(TPP)」。臺北呢?目前都被排除在外。 我的觀點就是,就算臺灣與大陸前服貿會吃虧,而經濟一體化會是“被統一”的第一實質步伐,臺灣還是硬著頭皮要簽。因為不和北京簽,臺灣和誰都搞不出自由貿易協定,因為北京必定打壓。換言之,不簽服貿,不落實ECFA,臺灣就會被排除在新一輪的亞太自由貿易的大環境中。那麼臺灣的產品哪裡來的競爭力,臺灣又何以生存? 關於學運的正當性: 台灣電視節目都在討論學運有沒有正當性。簡單來講,以“程式正義”為理由去佔領立法院,至少以我的尺度是有正當性的。但是,不代表在立法院裡面一些行徑和攻擊行政院有正當性。也不代表,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張慶忠犯下“程式正義”問題之前,綠營的杯葛立法院沒有問題。(具體過程就不回顧了。這裡要注意的是,從去年6月到現在,公聽會已經舉辦了很多場了。)
關於學運的本質: 筆者正在打字的現在,剛剛得知在倫敦,臺灣人也要組織起“反服貿”活動響應臺北形成全球串聯之勢。那麼如何去看待學運?到底是為了什麼? 其實“反服貿”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就好似一戰的本質原因不可能只是因為哈普斯堡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給暗殺了。本質上臺灣學運可以鬧那麼凶其實就是: 1) 這幾年對馬英九政府表現不滿的一次集體噴發。 這個部分其實也不用多說了,稍微關心臺灣近況的讀者都應該瞭解到,由於民生問題,經濟不景氣(至少中下階層感受不到)和接連的腐敗問題,馬英九的支持度可以說是低到不能再低。所以學運的時候,抗議者根本就是笑他“9%”總統。 2) 對於兩岸越走越近的一種不安。 再坦白點,如果不是有戰爭威脅,至少有政治想法的年輕人,臺灣的七年級生,八年級生,絕大多數是希望臺灣獨立的。就算是“偏藍”的年輕人,他們心中的“中華民國”其實就是等同於臺灣。也就是說,偏綠的是“台獨”,而偏藍的是“獨台”—中華民國獨立於臺灣。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臺灣從1895年(甲午戰敗,臺灣因[馬關條約]被割讓)開始到今天,真正和大陸同屬於一個政權也就差不多四年(1945-1949)的時間,而這四年國民黨接手臺灣的表現可說令當地人大失所望外的。 而臺灣最新的這批年輕人,已經越來越沒有本省外省之別了,也就是說他們是一群對大陸完全沒有概念,或者任何鄉愁的世代。(除非他們的父母或是外省人第二代,還會從上輩那裡薰陶出對大陸的某種情愫) 你怎麼可能要求這群年輕人打心底裡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讀者設想,自己在這樣的環境長大,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嗎?任何的“自古以來云云”(事實上是自康熙朝以來),對於臺灣年輕人來說都是莫名其妙。 而馬英九政府執政以來,兩岸越來越“經濟一體化”,在臺灣年輕人看來就是走向統一的第一步。而“統一”就是他們所恐懼的,不論你拋出“一國兩制”,甚至就算大陸實現民主化,與我交談過的臺灣同齡人絕大多數不願成為“中國人”。這其實就是此次運動的本質——怕“被統一”。
關於學運的戰略戰術運用: 其實社會運動是件很難的事情。在我看來能夠成功的社會運動一定要有幾個要點: 1)理念要明確,訴求要明確。 2)談判的底線自己要清楚,對方的底線和實力要清楚。 3)必須要給自己和抗爭對手一定的彈性和空間。 說實話,從這三點看,其實這次學運是有問題的。 比如要求從“逐條審查”然後跳到“退回服貿”接著又連“退回服貿”也不能接受。這當中水漲船高的失態有點過頭。筆者甚至懷疑,在凱道上,學生的訴求會最後升級到“馬英九必須下臺”。這其實就是一個很不成功學運的例子,因為開價一直再漲,也不給對方任何討價還價的空間。最後逼到一個點,在某些政府和社會環境,可能就會導致嚴重流血事件。 問題是,為什麼目前來講學運看似也沒怎麼失敗呢? 說白了,就是馬英九比學生下棋下的還差。當時,學生衝擊行政院的時候,馬是有機會絕殺的,但馬還是把自己搞砸了。他真的不適合走政治這條路。學生走上凱道,就可能變成他被絕殺了。
這裡要講的另一個問題是,學運領袖的成功和學運本身的成功要分開來談。這次學運領袖的調度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對於他們幾個個人利益來講,整盤棋其實下的很漂亮。走上凱道,最後如果能把馬弄下臺他們就是殺馬英雄,如果變成鎮壓他們也是悲劇英雄。如果最後反服貿成功,而臺灣經濟衰敗,他們作為“年輕人”其實不需要付太大的責任。 總之,他們,政治資本撈足了。二十年後,林飛帆若選總統,就算反服貿有方向性問題,他大可說“當年自己還不是完全成熟,畢竟才25,6歲”。
那麼學生是否背後就是民進黨呢? 個人找不到直接證據說是,所以不能給出肯定的答案。但學運領袖都是綠的,我是從友人(他們一些人的學長和社團前輩)那邊證實了。其實從2008年“野草莓”運動(反對陳雲林訪台)開始,臺灣的學運其實搞了好多次了,包括最近的”反核”運動。也就是說,這批年輕人不是沒有經驗的,也就是為什麼過程中雖有失控,但現在還可以持續搞下去。
關於臺灣政治: 這個學運正好卡到太多事情了。 國民黨內鬥。 馬英九與王金平,也不只是馬、王。這次學運鬧大,有助於國民黨內部在年底都會選舉後把他踢下黨主席的位子。而黨主席的位子涉及到2016總統候選人發球權的問題。 民進黨也內鬥。 馬上就要選黨主席了,蔡英文若參選幾乎穩贏,那麼蘇貞昌怎麼辦?(謝長廷也不是完全沒想法,雖然一直強調自己想當黨主席只是為了護駕蔡英文選總統)現在學運來了,說不定會令2016總統候選人之爭稍微有那麼點懸念。
關於兩岸關係和臺灣人的誤區:臺灣的宿命 反服貿擔心“被統一”,這是很多臺灣人的憂慮。 但問題就是:大陸當然要統一!今天所有的經濟交流,文化交流,這個讓利,那個讓利當然就是為了最後那個“司馬昭式”的目的: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一些臺灣朋友總是摸不清頭腦:「為什麼不能放過臺灣呢?」 其一,北京在戰略上需要臺灣。 有了臺灣才能有希望突破所謂的第一島鏈。而大陸政治慢慢轉型成一個海權國家。想要做亞洲的霸主,或者說把亞洲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不是和美國分享及對抗,那麼臺灣是北京的必需品。 其二,『收復臺灣』已經進入大陸民眾「民族主義DNA」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為六十年來不斷地教育和宣傳,在大陸民眾心中如果放棄“收台”幾乎就等同於賣國了。也就是說臺灣“老不搞定”的態度其實是影響執政黨的正當性的。所以不管用什麼方法,最終,北京必須要拿下臺灣。
大陸就臺灣問題的「不可失敗性」也是為什麼筆者在前文強調臺灣若不肯和大陸做經濟整合,大陸一定打壓臺灣與他國走FTA這條路。要知道大陸市場和對北京關係對於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來說都比臺灣市場和對台關係來得重要。(目前臺灣和新加坡簽了“類FTA”,但遲遲未能執行,顯然新加坡也在看北京的臉色。) 其實,在統一的這條路上,大陸實際的阻力其實是來自於美國。 從冷戰開始一直到今天,臺灣之所以還能與大陸分治,說穿了就是『美國因素』;比如:朝鮮戰爭與第七艦隊入臺灣海峽。只要美國還有心和有能力保臺灣,那麼大陸也不敢亂動。 但世界是不斷在變化的,大陸的國力越來越強,而美國相對越來越弱。事態會到一個臨界點,也就是美國無力去保臺灣的時候,美國處於現實考慮自然會拋棄臺灣。因為對大陸來說,臺灣是核心利益,而對美國來說不是。當然有人會說,你如何證明美國一定是以「現實政治(realpolitik/realism)」作為外交政策的考量?我不能說美國百分百是“realpolitik”,但就算美國內部會有那麼一些個“理想主義者”,臺灣似乎也不是其核心議題。想想,冷戰當中美國就能和北京建交,更何況冷戰後的今天呢。現在在美國學界,“棄台論”的聲音可是不小的。
臺灣人的誤區在哪裡呢? 他們過於強調「臺灣人的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應該”或者“不應該”從來不是重點;他們應該考慮『是』或者『不是』。 而事實就是,臺灣一開始命運就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裡,未來也不會掌握在自己手裡。 說穿了,臺灣的地理位置在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註定了她的命運一定被周圍大國所左右。包括上邊有提到,為什麼台灣能撐到今天沒被大陸吃掉?美國呀! 這就是臺灣的宿命。所以當臺灣年輕人真的想思考臺灣未來的時候,不光要去表達“我們臺灣人想要什麼”,更應該去瞭解甚至去揣摩『北京政府的戰略、戰術、邏輯』,『大陸普通民眾的想法和觀感』,『美國的本質立場和思路』甚至『整個世界格局與中美角力』。因為臺灣命運的『自我無法掌控的特性』,臺灣年輕人必須去瞭解對岸,瞭解世界。 在一個“必輸”(其實也不是必定會被統一,前提是大陸因為自身原因先崩潰)的框架下,思考如何為臺灣『具體到個人』的普通人民爭取最大的福利。這才是真正希望成為“政治家”而不只是一次“學運領袖”的臺灣年輕人該去思考的事情。 簡單來講,不論是社會運動還是政治理念,如果不懂得務實,那就註定是失敗的。這是臺灣年輕人和全世界有心搞社運,有心走政治這條路的人必須要記住的。
此事件的影響: 這次臺灣學運的長遠影響很可能是催促北京加快步伐,也就是說與學生的願景是相反的。“不接地氣”的北京透過這個事情徹底瞭解到了臺灣的民意,所以時間表上可能會提前了。歷史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抗日戰爭前其實也有類似現象;日本人因為一些事件,加快了全面侵華的步伐而不給予蔣介石足夠的籌備時間。
小子感言: 其實,以上全文所表達的觀點並沒有太多突出的見解,大多是衆人皆明瞭的實情。小子之所以特別轉載,乃是希望與某些成日把意識與口號奉為圭臯的偏見人士有所意見交流。
對台灣現今政治地位的看法,該文作者特別強調了『美國因素』,這也是衆所周知的狀況。 即以兩蔣過世後迄今的政治局面,能有人敢否定我政府在每個關鍵時刻所做的動作沒有美國方面的意見與建議在其中嗎?甚至從某些現代傳記中可以看到,即使是兩蔣時代,在某些戰略決策上也是常常委屈於美方的制肘。 現今,我們還不時得虛耗相當比例的國防經費去添購或提升所謂的國防軍力;但是每個人都了解,這些不過是變相的“繳保護費”與做他人的“衛哨兵”罷了。譬如那座能夠偵測到新疆的高敏度雷達,難道是真的為了保衛台海安全嗎?
「那麽我們爲什麽能對毫無血緣關係的遠方大叔是諸事言聽計從,卻對隔岸的同血緣的故舊敵視與仇恨呢?」 個人以爲,老蔣時代播下的『反共抗俄』思潮留傳至今是一大主因;無可否認的是美、日兩股勢力即利用老蔣此一『國、共勢不兩立』的態度,頻頻在各個場面與文化、媒體的傳播中經年不斷地宣傳“萬惡的共產黨”形象。即以前朝的扁記政權時代,還一直將台灣提供為法輪功、六四民運、與藏獨/疆獨等類美方的打手組織作爲撻伐大陸政權的廣告牌。 不容諱言,中國大陸在三十年前的情況的確是非常不理想,以當日島内深厚結實的中華文化基礎與『手提箱外貿』的成果,對照大陸還沒從文化大革命中回復元氣時,我們是可以誇口說:「台灣是個寶島,台灣是個復興基地!」 然而自從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以來,大陸歷經了三位領導人的調整過程(看看過去的六個『五年計劃』);如今除了在政治貪腐方面仍有待大力掃蕩之外,其餘各方面都已逐步的與世界的趨勢同步與接軌。若僅以貪腐的情形論評,即使在台灣,我們能誇口說貪腐的情況會比對岸好嗎?但是卻有許多昧於現實的有心人卻仍在用三十年前的比較與口號來誤導年輕的一代。
不幸的是,從李老妖的誤導至今,二十餘年來已然培育出一批完全被『獨(堵/毒)』思想浸染過的新世代!這就是此次學運中最有“聲勢”的一股『潮』流。
除了上述的美國勢力之外,此外現在各個地方政府(含國民黨為掌政的縣市)最近紛紛湧出一股「思日、懷日、崇日、媚日」的表象與動作;甚至有許多紀念與表揚昔日日人的行爲。這些現象就是表示島内有群人寧願把日人五十年的『侵佔』當作是個充滿了歡喜、和樂、建設的和平年代,而不去深一層的探究與追究:「日人侵台初期的 祖先抛頭顱、灑熱血的抗拒,侵台中期的日人奴化與階級化統治,最後在末期的為戰爭與全面吸取台灣資源目的所做的工程和開發。」 該等“朝日順民”常常向四方宣告:由於中華民國(國民黨)政權是非法地「侵奪」台灣土地,所以這塊土地的主權仍然是未定的(意思是仍舊屬於日本);即使現在中華民國都已在這塊土地治理了六十餘年! 更不將這些年來的情勢與那段五十年的前後做個比較。 明顯的他們背後就是一群仍野心勃勃想要收回“殖民”土地的日本人物在操弄。 小子不禁對這等“順民”的舉止搖頭嘆息!除了某些的確流著部分日本血液的後代我無法批評外,其餘那些『唐山公』的後人就都是日本人的奴才,喜歡做日本人身旁的搖尾狗!他們的祖先如果知道有這些“數典忘祖”的後人,一定後悔當初為何要拼了死命橫渡黑水溝! 回頭我現再針對此次學運中的學生們思想主流—台獨/獨台意識—也就是作者指出的「對於兩岸越走越近的一種不安」做個批評。 目前高喊著台獨口號的人士往往還以各種粉飾過的『血統論』與『歷史論』,再扯上一些非常模糊且具有相當爭議的「二戰後的強權霸主」自訂而非關國際公法的例子來自欺欺人。 最爲大家耳熟能詳的便是用所謂的「有唐山公,沒唐山媽」的說法來否定祖先的唐山血統——甚至有某專家刻意拉出南島血源(緣)來藉以區別。試論,即便當時是有如此的現象,但是難道『唐山公』就不算是這些人的祖先了嗎?也就是說難道這些人就像猶太人使用的種族論一般,即使現留最初(母系)的非唐山血源僅有1/8以下(註1),但仍舊要自稱是「非大陸本源」。
最後我想呼應該作者的説法,也就是:「這次台灣學運的長遠影響很可能是催促北京加快步伐,也就是說與學生的願景是相反的。」由於大陸本身已非昔日吳下阿蒙,甚至於美國在戰略上也要避免直接的挑釁;而在這次學運中使得大陸自從1996年之後的改變對台動作完全遭到否定。這樣大陸的對台方針一定會重新考慮與擬訂。至於是否會加快步伐,那就是台灣的宿命了。 如果島内的政客們還很天真地寄望於[台灣關係法]和美日的[安保條約](註2)來迎抗,那麽他們在國際關係與大博弈的棋局中將永遠只是個捧茶的。
———————— ** ———————— 註1:1/8的血緣就表示三代(曾祖輩)中的血統成分,我覺得用這個比例來表述祖先的主要源流是個較爲實在的論點。1/16或1/32 則是差不多,再往下數就不能算主要源流了。 註2:這兩個約定都是外國勢力侵犯我主權的行爲(至於釣魚台領土問題則早在李老妖時代已經口頭表態了!)。前者就如同[雅爾達密約]屬於被動式受擺佈,後者則更是自己願意賣身成爲美、日的附庸體——自己沒本事,居然要委身到第三方的共同防禦體系之中。政客不以爲恥,還居然敢在媒體上質疑:「難道台灣的世界觀就只看到大陸對岸?」
亞太經濟整合現況圖(圖片來源/中國時報)中央日報 陳恆光/整理
聯合報製作 名詞解釋 FTAAP(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 Pacific,亞太自由貿易區),早於2004年加拿大代表在台北「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提出,但擁有21會員國要形成自貿區談何容易,在此背景下,亞太主要國家各自主導大型自貿協定(mega FTA)。且因TPP、RCEP、「東協+N」等區域貿易協定方興未艾,FTAAP始終未取得實質進展,直至李克強日昨提出考慮啟動後,才又炒熱話題。 TPP(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2005年5月28日由汶萊、智利、紐西蘭及新加坡四國發起,後與其他五國磋商,包含澳洲、馬來西亞、祕魯、美國、越南,後由美國主導,擴充至12國,談判10餘次。 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始於2011年11月19屆東協峰會,成員包含東協「10+6」(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及印度)。2012年11月第21屆東協高峰會正式宣布,RCEP自2013年啟動談判,以2015年完成為目標。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