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節錄《火與劍的一生》~ 第 二 部 隱忍的歲月III
2010/08/19 11:32:50瀏覽758|回應2|推薦0

三.  失意不逢時

1.  放逐俄都

威廉四世精神喪失後 ,皇弟威廉親王接了攝政王位,這時他已是60歲高齡,便是後來成為威廉大帝留名青史的名君。

但攝政王向來與俾斯麥的立場相左,然而武人特質的攝政王,視國事重於私情,仍將他召見殿前,一來聽取他的法蘭克福會議報告,二來聽新任首相霍亨索倫公爵之建議,發佈他將調任駐俄大使一職。

這調派對俾斯麥而言,等同放逐。顯見這事來自對他有宿怨的攝政王妃指令。

作法蘭克福會議報告時,俾斯麥不改本色,重申普奧兩國難於並立,一再強調:「這個問題,除了用火與劍來解決外,沒有別的途徑。」

這種剛烈的態度,給了威廉親王很深的感動。這一主張,在不久的將來竟成了普魯士外交的主軸。

駐俄三年,他遠離國內親王黨羽撩撥生事,轉而在外交上縱橫揮灑。另一重大收穫是,對俄羅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俄帝是攝政王的外甥,在宮廷中存在親普的情感。並且克里米亞戰爭之際,普魯士的親俄中立立場,俄羅斯舉國上下感激在心,尤其是主張立場的俾斯麥,所以俾斯麥在俄國深受歡迎!

他也愛俄羅斯,尤其俄羅斯人的粗野、骠悍、純真、執拗的樸質天性。

某個冬天,他的雪車在郊外故障了,費了幾個鐘頭都修不好。性急的他,叱吒駕駛者,魁碩的駕駛,擺一擺肩膀攤開雙手說:「沒有辦法啊!」這事讓他警覺俄羅斯民族骠悍無懼的天性是很可怕的國民。所以他在任首相兼外相的二十八年間,始終採取不與俄羅斯為敵的政策,因為那是拿破崙滅亡之路,也是開瑟(Kaiser)滅亡之路。

俾斯麥赴俄就任那年,法蘭西和撒丁尼亞聯合在北德意志擊敗奧地利。這時普魯士國內聲援奧地利的與論甚囂塵上。惟獨俾斯麥向攝政王諫阻援助之議。因為他認為普魯是討伐奧地利的時機漸漸成熟了,而屆時最關鍵的是法蘭西的善意中立。

他的親法策略,不合攝政王主張王位正統論的原則,加上王妃沃伽絲達的反對,致幾次首相任命皆無緣旁落。

但是俾斯麥不以為意,當時他曾寫信給已引退的蓋爾拉哈將軍說:「在我看來,無論國王是拿破崙或是路易,法蘭西依然是法蘭西。王位正統是非之議,毫無意義!」

在政治和外交上,他徹底是個現實主義者,他不曾把絲毫的私人感情,攙入他的國事決策中;使本生(Bunsen)評他的一生時感嘆著:「俾斯麥使德意志偉大了,但是使德意志人渺小了」。

一八六一年一月,腓特烈‧威廉病逝享年63歲,攝政王正式登基。

新王──威廉一世,處境非常艱困,武人本性的新王,熱切軍備的擴張。但議會裡的多數議員及皇后、皇太子和從英國嫁來的皇太子妃,都持反對立場,唯一支持者,是陸相盧姆(Rum)。

陸相盧姆想起了他的摯友俾斯麥:今日的普國,能夠幫助帝王完成軍備擴張的人,唯有俾斯麥了。

於是盧姆力勸新王,應該將俾斯麥從聖彼得堡(ST.Petersburg)召回任首相兼外相。但新王忌憚宮中反對勢力,僅應允"內相"一職。

接到盧姆發來"內相"職務的電文時,俾斯麥非常失望,回信說:「雖尊請我"出任"!但是目前我的心思只在故鄉的田園和家族,真是難於遵從任命。今日身體違和,我是委靡、遲鈍並且畏縮的」。機會在俾斯麥的不悅推辭下擦身而過。

新王後因對德意志統一的舉棋不定意志薄弱,而引發刺客暗殺行動,新王倖免逃過一劫,而在巴登的溫泉地召見俾斯麥,此時俾斯麥提出已擬好的德意志統一建議案。

他主張,在維持德意志小國的君權地位之下,同時採取自由主義的提案,創造議會制度;即上院以各小國的議會選出代表組成,下院則直接由人民選舉。

這個折衷案是俾斯麥"與時代俱進"的現實權衡考量,從極端的反動堅持,到任法蘭克福大使期間的反奧政策。政治,對俾斯麥而言,不是學說,始終是務實的謀略。

新王依然忌憚皇后和皇太子的反對,下不了任命俾斯麥為首相的決心。

2.  失意懊惱之人

到了一八六二年,普國的內政一天比一天險惡,自由主義在總選舉中取得空前勝利,新王的軍備擴張案推動受阻。新王與議會的衝突有一觸即發之勢,現在,普魯士足以匡救時局者,像百川納海般自然匯集於俾斯麥。但皇后和皇太子妃依然決意不將政權交給這個保守主義者。

他再次被派任巴黎駐法蘭西大使。駛往巴黎的快車,走過威斯特發里亞(Westphalia)的平原,渡過萊茵河而去。翌晨醒來,法蘭西的沃野以在南國的太陽下微笑著。過了馬恩河,便是花之都城巴黎,這時,拜倫的詩句,浮上心頭:

甚矣求名紙上不可憑!

把筆揮舌教壇與軍庭,

嗟嗟世人何熱心?

夜闌不寐燃燭品詩文。

一旦化為白骨後,試問贏得果為何?

空名劣繪外,

蠢然雕像除一尊!

他憂鬱的望著巴黎,想著射恩豪孫的森林、白粟花、黃鶯兒,想著郁亨娜、馬利和郝柏特和俾雷,蒼郁的菩提樹間的行道,歷歷浮上了眼前。

3.  拿破崙三世

俾斯麥任職巴黎期間,於五年前會見後,再度與拿破崙三世第二次相會,一個是在克里米亞半島擊敗俄國,繼而在索非里諾(Solferino)平原打敗奧地利,屢戰屢勝聲勢如日中天的大皇帝──拿破崙三世,一個是慘遭國內否決的失意煩悶的弱國大使──俾斯麥。

兩人並肩走在林間,拿破崙三世說了:「貴國皇帝,難道沒有和我結盟的意思嗎?」

俾斯麥應聲答道:「敝國皇帝對於陛下個人,是珍惜友誼情感的。並且敝國媒體的反法輿論,已漸式微。不過,所謂同盟應該在互為利益的情況下,才有意義吧?我覺得同盟必須有動機,並且必須有目的。」

拿破崙三世巧妙試探的說:「不過,世局瞬息萬變,所以預先防備不測,是我們的責任。再說,數日前奧地利曾提議的法奧同盟,我未應允!」

居於普奧兄弟之戰勢在必行,希望法國維持中立的俾斯麥自有排除法國干預內戰的考量,所以閃爍其意委婉迴避了同盟提議。

這時柏林的政局,煙硝瀰漫,國王與議會為了軍備擴張問題,干戈對峙衝突時起。

一八六三年九月十八日,俾斯麥在度假的夏威農(Avignon)市鎮,接到盧姆的電報。

4.  首相之任

正如預期,議會將擴軍案否決了!

武人的國王威廉一世,雖不讓步亦頒布了皇太子退位的詔書,卻不知如何收拾時局。

九月二十日清晨,俾斯麥被召回了柏林。

九月二十二日在白貝爾斯的宮殿內,兩人進行了歷史性的會面。

因情勢所迫,威廉一世簡明直述:「朕在這時候,孤立無援沒有可以主控政局的閣臣。朕只有退位一途。」

俾斯麥暗示回覆:「陛下!臣自從五月以來,把即將扛起的重責大任都備齊了,想必陛下了然於胸吧!」

國王接下說:「那麼,對於如何反制多數反對實行軍備擴張案,您可胸有成竹?」

「是」!

威廉一世重燃希望說:「既然能得到您的支持,繼續這個鬥爭是朕的義務。朕不能退位了。」

於是國王把早已備好的八頁政綱交給俾斯麥審閱。炯銳的俾斯麥,一看便知是出於皇后之手;因為皇后料知,俾斯麥做首相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所以要他承認這份政綱,作為他就任首相的條件。皇后這一策略被他識破,所以俾斯麥技巧避開了這個政策的討論,他說:今日的問題不在政綱的可否,重點是決定君主政治還是議會制度?即使陛下不能採納臣之見,臣也願意以陛下之令,以議會為敵,同陛下共存亡!

這是君臣唇齒相依之始。九月二十三日,俾斯麥正式任命首相。正是四十七歲的盛年。

一望是滿目荊棘。除了國王和陸相盧姆以外,俾斯麥左右無協助之人。四周都是敵人。貧弱之普魯士正如風中之燭,所以,俾斯麥就任首相,與其說是騰達得勢,毋寧是躍入悲壯的險境!

舉國百姓驚駭的看著新首相。

是雨?是風?還是雷電?

俾斯麥如愷撒那樣,已渡過魯賓根河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girle&aid=4299156

 回應文章

賈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時代 的 先知
2010/08/26 14:15

我在文章裡仔細地尋找

那把

創造時代偉人

的 鑰匙

...

I shall return.

    

eagirle(eagirle) 於 2010-08-26 17:00 回覆:

懷志心愁,總是有情兒女.....

再次讚美妳^_^!


蔡頭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精彩
2010/08/23 18:35
一篇好故事~精采~
eagirle(eagirle) 於 2010-08-24 12:55 回覆:

~童年往事~

肯定,是本讓讀者溫馨入夢的好書!

祝!出"書"皆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