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節錄《火與劍的 一生》~第 四 部 統一德意志 Ι
2010/11/21 15:14:31瀏覽1030|回應1|推薦0

一.  宣戰

1.  山雨欲來風滿樓

俾斯麥在和親友愷撒林客(Kaiserling)伯爵會談時曾說:「普魯士縱使戰勝了法蘭西,結果會如何呢?倘若取得了亞爾薩斯州,為了保有這個州,豈不是要永久佔領著斯特拉斯堡嗎?一旦如此,只會造成不安。因為法蘭西會再結新的同盟國,而我們會隨時處於危機之中。」

當時的普魯士民族,一點也不曾因為戰勝奧地利,而表現好戰的氛圍。

某個美國歷史家也這樣記載著:「拿破崙三世不曾希望戰爭。他煩惱著疾病纏身而逐漸衰老的身體,他唯一的期盼是過著如愷撒一樣的生涯,所以他祈望和平。」

綜觀當時普法政治氣氛,普魯士和法蘭西會發生戰端,幾乎不存在理由,和平是可能的。所以一八七○年五月末,北德意志議會一宣告休會後,議員們盡歸回鄉里,北德意志聯邦的軍艦,已出去作了夏季的例行巡弋。絕大多數的陸軍士官,為了秋季的操練而利用休暑假期間作了旅行。毛奇元帥在西來其亞的別墅,專心於薔薇的種植。威廉老王正在愛姆斯的溫泉區喝著礦泉。而俾斯麥住在,以奧地利戰爭獲賜的賞金所購買的波美累尼阿之華爾茲因山莊,正倘佯在森林與沼澤的大自然懷抱之中。

所以在一八七O年六月三十日,法蘭西內閣首相俄利維埃(Olivier)在演講上這欣喜說:「像今日這樣的和平景象,從來沒有見過。」然而在這演說後不到兩星期,法蘭西對德意志宣戰了。

何以舉世祈求和平之際,卻興起這樣意外的戰爭,數萬青年因之化為白骨,並且建構了四十四年後的歐洲大戰形勢?

2. 愛姆思的電報

普奧戰爭,普國僅以七個星期的時間就取得大勝,這時的拿破崙三世驚覺自己大大的失策了。他本暗算著這個戰爭將造成德意志長期的內亂,若普軍敗北,進而他可以從國力疲軟的兩國干涉謀利。但是由於普軍的勝利,以及俾斯麥的外交地位,他感到法蘭西已陷入非常不利的地位,此時的拿破崙三世思忖著如何引誘意、奧兩國合擊普魯士。

但真正引起普法之戰的是,因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一則歷史性電文〝愛姆斯電報〞而點燃戰火。

西班牙懸缺的王位,該國原屬意於德意志的霍亨索倫家族的利俄波爾德親王(Leopold),威廉一世和俾斯麥居於外交上的利益,對利俄波德親王繼承西班牙王位,一致贊成而批准親王登位。

法蘭西皇后紐捷尼是西班牙人,她對普魯士的敵意加上巴黎政壇對普魯士野心的忌憚,以致舉國極力反對德意志的利俄波德親王繼任西班牙王位。

故而法國外相格拉蒙,訓令駐德大使培內得提,前往愛姆斯溫泉嚴厲並施壓普魯士國王取消批准文,普王不願擴大事端,於是依順法國大使之脅迫而勸退利俄波爾德親王登位。

得知此訊息的俾斯麥勃然震怒,激憤普王屈從法國大使的要脅──這是德意志一大屈辱!

一夜不曾闔眼的俾斯麥,第二天早上卻因接到從俄羅斯大使館來的情報而雀躍不已。

因為有勇無謀而魯莽霸道的法國外相格拉蒙,食而知味進一步強迫普王將利俄波爾德親王撤位的屈辱行之正式公文,同時令駐巴黎的德意志大使維特,發電文轉請普王,依法國要求行文。法國欲以公布普王手翰取悅巴黎民心,並公然侮辱普魯士之意圖,終於激怒了普魯士國王。故當俾斯麥召回維特,正請盧姆毛奇共商對策時,普王從愛姆斯發來一則引發普法戰爭的歷史性電文:

培內得提伯爵終以最強硬的態度,在余散步途中向余要求說:如霍亨索倫王家的候補有再燃之議,請王永不予以承認。結果,余嚴峻拒之。蓋此種絕對之言,不應為亦不能為也。」

緊接下面電文,是侍從官的文句了,說:「陛下已接納瓦楞堡伯爵及下官所言,決心不再接見培內得提伯爵,陛下且說此後對大使已無可言之事,已將此旨令下官告知大使矣。陛下又言,此項有關培內得提之新要求及陛下拒絕事實,是否立即通告在外使臣及新聞記者為要,全憑閣下決定。」

讀了這通電報時的俾斯麥其內心的激動,我們可以想像。

「得啦!」他二十年間朝夕所思的大計劃,終將因這則電報而實現了。

他再度平心靜氣地把這長篇電文讀了一遍。而後沉著地問毛奇道:「我國軍隊準備的怎麼樣?從此危急之際到完全準備好,還需要多少時間呢?」

毛奇照例沉默寡言地回一句:「馬上開戰比延遲好!」

於是俾斯麥盧姆毛奇二人面前,依普王電文之意繕擬新聞稿:

「霍亨索倫王家的親王已拋棄承繼西班牙王位之意,此事已由西班牙政府正式傳達給法蘭西政府之後,法蘭西大使在愛姆斯竟要求我國國王打電報給巴黎:雖霍亨索倫王家的候補有再論之際,也將永不予承認。於是國王陛下拒絕接見法蘭西大使,並且命令當值侍從武官宣告,陛下從此對大使已沒有什麼要接洽的事了。」

盧姆毛奇複誦之後,俾斯麥喚來秘書說:

把這短文用急電拍發給駐在各國的大使公使!並且馬上邀集各報新聞記者到外交部,正式發表!對啦,邀外國新聞記者一起來!」

俾斯麥知道由於這一則電文,將引起普法的開戰。也知道由於這則電文,他將受世界歷史的裁判。並且更明白這則電文,賭著祖國千年的社稷,和他自己的生命。然而他,沒有躊躇沒有思索,而是敏捷、輕快卻沉穩地發出這則關鍵性電文。

3.  前進

接獲電文後的巴黎街頭,因駐德意志外大使被普王拒見,而一片激昂沸騰。

「戰爭啊!戰爭啊!」響遍巴黎角隅。

柏林的憤怒激情也不下於巴黎。

「何等無禮的東西啊!」不僅止普魯士、巴登、瓦敦堡、巴威也因受到法國大使不當而無禮的要求,而認為是共同的屈辱,大為憤怒難平。

「戰爭!戰爭!」這樣的怒吼如洶濤般奔騰。

各國政府如維也納、義大利、俄羅斯皆認為法蘭西要脅的手段太過分,趨向普魯士的立場考量。

這種種局面正如俾斯麥所預期的。

可是英國倫敦,讀了這電文後怎麼樣呢?

倫敦不像巴黎那樣狂熱,英國權衡的是:

「強國法蘭西和強大的德意志,哪一國對英國不利呢?」這對英國是個大問題。

因為英國是個小島國,僅隔著二十海浬的水面,與歐羅巴大陸遙遙相對,海峽對岸產生一個強國,對英國而言是危險的。所以歐洲各國分裂爭執相互削弱國力,是維持英國安全的屏障,這是英國一貫的傳統思維。

但英國不敢掉以輕心的是,不論哪國奪取比利時和荷蘭,對他都是很大的威脅。所以比利時和荷蘭的歐洲處境成了英國思量立場的關鍵要件。

逢此之際,因一八七O年七月二十五日「倫敦泰晤士報」上的柏林電訊;由普魯士外交部發表的法蘭西大使培內得提起草的〝比利時合併條約草案〞訊文,英國決然在普法之爭中嚴守中立。

因為一八六七年培內得提親自寫了交給俾斯麥的條約草稿,並且培內得提寫這個草案,又是在倫敦的列國會議(法蘭西也參加)議決了比利時為永久中立國之後,對英國而言,是法蘭西背信了英國,意圖奪取比利時。因此,英國決定持中立立場。

法蘭西的上院,一致通過開戰之議。在下院,雖提埃爾反對開戰而聲淚俱下;但情緒激昂的議員們,仍以二四五對一O票的絕對多數,通過了開戰。

法蘭西一宣戰,普魯士順勢以應戰之姿,隨即發出對法征戰之詔書。

這局勢的發展如俾斯麥佈陳劇本推演,勢如預期。

那時德意志的情景,讓當時作為柏林通訊員的英國記者卻切爾斯‧勞萊這樣敘述著:

值得紀念的一八七O年七月中,德意志國民奮起抗戰的悲壯情緒史上未見。全民以空前的犧牲決心,把他們身家財產投入整軍經武的財政熔爐中,他們燃燒著萬夫莫敵的征服慾火,充滿著絕不退怯的壯志。

拋開國內的內鬥恩怨,拋開他們種族、宗教以及政治思想上的歧見,北從波羅的海起,南至黑林地帶至;東從克尼格斯堡起,西至哥倫為止,全面熾燒著從前條頓民族的十字軍騎士的熱情,就這樣,法軍的進軍喇叭聲響被吞沒,在德意志民族數千萬人高唱的『注意瞧,萊因的水流!...』國歌狂濤中。

冰一般冷靜的毛奇,「前進!」號令一發,一百二十萬德意志軍兵,肅然地向著萊因河勇猛行進!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girle&aid=4487174

 回應文章

sunism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俾斯麥的鉛筆與日不落國的原因
2010/11/24 04:28

「強國法蘭西和強大的德意志,哪一國對英國不利呢?」

鶴見的原文更好玩:

「強大法蘭西和強大的德意志吵架,哪一國對英國有利呢?」

英國人啊

看到了女生彬彬有禮

到了球場看球, 場內場外用力打得頭破血流

遇到了強大法蘭西和強大的德意志吵架,「哪一國對英國有利呢?」卻又冷靜現實的判斷

這種民族性,有時還真讓人羨慕啊

/

eagirle(eagirle) 於 2010-11-24 13:12 回覆:

嘻!嘻!一不小心,這時發了文竟應了時局!真的...偶不是故意的

不過一粗心..漏了〝吵架〞

還好....您的城市市民很貼心的,把這歷史劇搬演回來.....哈!哈!哈!

上帝應該很悶!幾千年了...看的還是同樣戲碼

PS:偶好像不小心,掉進了黃河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