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8/26 10:25:18瀏覽142|回應0|推薦0 | |
恆長法師 -盲點與期望-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 / 慈悲服務社 恆長法師20171017晨間開示 在我們的生命中有許多盲點,其中一個是“期望”—包含我們的預期、盼望、欲望。例如,看到人們清早3、4點就去排隊等著買 iPhone 7,這實在很驚人。一位前往做問卷調查的心理學家問了一位先生:“為什麼你會這麼早就來排隊?” 這人回答:“哦,這支電話超好的,我一定要買到。而且下星期我要去中國,如果我沒買到的話,中國的朋友會笑我落伍了,我要讓他們看看我是跟得上潮流的。” 這位心理學家問了另一位女士:“為什麼你一定要買這個電話呢?” 她回答:“我喜歡iPhone ,我已經有一支了,但我每年還是會存錢買新推出的新機。沒人強迫我買,我就是喜歡它們的功能,我想要手裡拿著一個漂亮又不會壞的iPhone,我以前的手機都壞掉。” 心理學家又問了另一個人:“為什麼你要買呢?為什麼這麼早就來排隊?” 他回答:“因為我媽媽想要,所以她讓我來排隊幫她買。因為我愛我媽媽,所以願意來這裡幫她排隊,我不是為我自己買的。” 第三個例子,外在的壓力是媽媽想要新電話的欲望,促使這個兒子去實現。他為什麼沒說不呢?因為他有一個“做為好兒子”的內在壓力,這就是盲點,他愛與尊重他的父母,由這個愛產生了內在壓力。 因此,這個盲點是來自對內在壓力的忽略,現在再舉一個例子,有人說:“每天早上我起床就練習6手眼,沒有問題。” 有的人無法有自主動力,他們就問:“你可以帶我一起練習嗎?” 這些人是需要跟群體練習的,他們依賴外在的壓力來修行。能自主行動的人,依賴的是內在的動力,例如“成佛的期望”,這樣的壓力驅使他們練習。 舉例來說,一位女士說:“我的前夫生病了,他期待我去照顧他,但是我不要,因為我根本不想去。” 她之所以能這麼肯定地說,那是因為有一個內在的力量支撐她無懼於前夫的壓力—她不再需要前夫的認可。可能另一位女士會說:“如果我不幫他,我會覺得內疚、痛苦,所以我會去關心他。” 這位女士反應出她有前夫與別人眼光的壓力,對輿論的恐懼是一種很大的壓力,想要在別人面前看起來很好的壓力。 今天這個談論的重點是,我們要瞭解自己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人。我們是等待外在壓力的人嗎?還是等待內在壓力?還是內外雙邊的壓力?或者你是跟著感覺走的人,喜歡的就去做,不喜歡的就不做?當我們了解到我們是哪一種類型,就要聽從事實來練習。這是第一課,以後我會再更深入討論。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