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的修行者都想要成就三身,達到四智 / 慈悲服務社恆長師父
2019/12/03 06:01:23瀏覽604|回應0|推薦11

大乘的修行者都想要成就三身,達到四智 / 慈悲服務社恆長師父0430

恆長法師20190407晨間開示-四智

各位師兄師姐早安!這是今天的Dharma Espresso。

三身和四智是大乘佛教重要的專有名詞,因為所有大乘的修行者都想要成就三身,達到四智。三身是法身,報身,化身。什麼是四智呢?它們從何而來?這稱為「轉識成智」,這個識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中的識。

為何「識」需要被轉化?因為「識」有主體與客體之分,因此它是二元的,識是黑暗,令我們無法看見不二真心,令我們只覺知到二元世界和外在對象。

眼識(眼)只能看見物體,東西的輪廓。
耳識(耳)需要的對象是音波,如聲音或噪音。
鼻識(鼻)需要外在的對象如氣味或香氣。
舌識(舌)對象是味道。
身識(身)身體需要一個能觸知的對象來接觸和移動。坐在椅子上時,我們知道這是椅子;拿東西時,我們知道拿的是什麼東西。
意識(意)需要有個觀點或想法在我們的腦海裡。

以此形式,色受想行識必須要有對象,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有人問:“師父,情感是屬於哪一個部分呢?”
情感是從我們感受到自己的主體,感受到自己時開始的。我們看到某個東西,想要擁有它,得到了就很開心,得不到就很難過,這個感覺屬於受蘊。然而因為五蘊總需要一個對象,我們要如何才能消除主體與客體的相對性呢?識蘊總是令我們卡在二元、主客對立的循環中。

所以,我們要如何轉識成智?我們需要發展能認知不二真心為「絕對」,為「法身」,為「光明」的能力。我們如何能認知寂靜和絕對呢?我們又如何能認知名為報身的澄澈?我們如何能自由地離開這個軀體、情緒、思想、習慣呢?我們如何能認知所有的凡夫習氣,並且保有自在與平靜,成為化身?因此,在修行時,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要成就三身和四智,我們就要朝著這個方向去修。

四智包括:
1 成所作智,就是完成事情的智慧。通常,當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固的自我時,我們常不知不覺在做事的時候卡住,甚至因為事情不順己意而生氣。例如,當你正為道場或活動集會煮餐時,有人跳進來下指導棋,告訴你應該這樣做、那樣做,這讓你惱怒,不准他們再進廚房。顯然這表示我們卡在事情上,也卡在人跟人的互動上,隨之而來的爭論更導致往後諸多情緒上的結。

成所作智是讓我們在執行事情時,不會卡在「我」、「自我」的妙法。在做事的時候,不要以宇宙中心自居,總以為「我才是對的,大家都應該聽我指揮」。要知道,事情都有它的定理法則,如果我們照理來做,一切都會順利進行。

因此,轉識成智是要改變我們對事情的看法,使事情順利進行,不致在過程中產生阻礙,不會卡在自己巨大的自我或私心裡頭。所以,成所作智是很高的心識,能改變我們的固有模式。生命應該要以佛法為使命以培養我們的心性,也就是說,在工作時,對人態度要溫和、細膩、和睦,而不是吼叫、粗暴、羨慕、嫉妒、恨,能如此做就是朝向成所作智的起步了。

2 妙觀察智,有了這個智慧,我們的世界觀將會是非常開闊、非常深遠的。我們不會卡在自己的觀點上,做事時不會想到自己的私利,不會有“我為何要做這些事,如果沒好處的話?”這種念頭,當我們的世界觀非常狹窄的時候,我們是自我中心的,只想要獲取利益與安全感,害怕為人付出、奉獻。我們有所不知,生命其實非常短暫!只有約一百年左右,甚至更短。因此,當我們一息尚存,應該要致力於利益社會,並解開我們人事上的心結及問題。若我們能打開心量並奉獻給予,我們就能為眾生做很多事,而且遇事不被卡住。

因此,我們的生命方向和使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們越老就越覺得:“哎!我做得夠多了,現在是時候享受退休生活了!”其實不然,我們不瞭解其實周遭有許多人真的很需要幫助,所以我們要以利他做為生活的使命,並思考該如何做一些事來擴大我們的觀點。

有了妙觀察智,我們可以深刻、敏銳、細膩、徹底地看見一切事情的面貌及本質,而不被狹隘的自我所控制,從原本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為我心量,成為以全球為中心和以宇宙為中心的開闊利他心量,由此不再卡住,一切順利無礙。

3 平等性智,以此智慧,當我們把自己抽出某個狀況時,就能清楚地洞察事理。比如說,每當有5個人要共乘一部轎車時,我注意到一些狀況,有的人總企圖找到好座位,有的人則把位子讓給人,萬一她不幸因此而沒座位可坐,沮喪懊惱便隨之而起,便氣憤地說,“每次都是我讓步!”

當我們把自己抽出一個狀況,那是因為我們想奉獻、服務、為人帶來喜悅,而不是惹惱自己、自憐自艾、然後發一個充滿怨氣的簡訊,抱怨其他人都不在乎我們。有時候我覺得移出自己是一件很棒的事,因為那令我們變成nobody,我誰也不是。當我們「誰也不是」,這表示我們有妙觀察,並達到眾生平等的智慧。在我們的觀點及工作上成為「誰也不是」,就是達到平等性智。

4 大圓鏡智,大圓鏡是很全面的一面鏡子,能看到周圍、前後左右上下一切處,當我們修持寶鏡,就達到大圓鏡智及所有四智,但是這個大圓鏡智是什麼意思呢?它是指,我們身處凡塵,透過佛陀的視角,瞭解到涅槃就在這裡,在面對困難和複雜混亂時,能保持平靜放鬆,不卡住,即使在痛苦中也不抱怨,明白苦樂實為一體。我們生活在凡塵俗世,不必遠離仍能感受到極大的自在,不用放下這個地方,搬到更好的地方。這一切都是一種滋味,這滋味就是本自具足的「安然自在」。

簡單地解釋了四智,如果你想修這四智,最好的方法就是修持寶鏡手眼法門,它將為你帶來更全面的視野和更廣闊的世界觀,幫助你在工作時卡住的困境,並幫助你超越自我主義、貪欲、恐懼,以及「我是最好的」症候群。

感謝各位師兄師姐的收聽!今天說得相當長,祝福大家有個快樂、平靜、美好的一天。
(慈悲服務社翻譯小組敬傳)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0938767770&aid=13061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