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煉慈眼-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 / 恆長法師 慈悲服務社
2018/08/24 10:00:34瀏覽511|回應0|推薦2

修煉慈眼-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 / 恆長法師 慈悲服務社

恆長法師20170913晨間開示
修煉慈眼
大家早安,昨天晚上大家睡得好嗎?這是今天早上的Dharma Espresso
昨天我們談到如何修煉話語和修煉舌頭。舌頭連接於心臟,所以要謹慎發言,說話時機要對,要説對的事情,也要配合對的氣勢與語氣,說話或表達要很輕鬆,讓人家可以接受。今天我們就談如何修煉眼睛,眼睛連結於肝,大家知不知道,我們經常說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改變自己的看法,我們才能更好的過生活。所謂看法,就是改變自己的宇宙觀,就是我們的觀察層面、視野,改變宇宙觀,就是改變及擴展視野。許多時候我們以一個小如房子的範圍觀察他人,我們不懂得擴展視野到整個宇宙,到外面的社會、到一些更遙遠的事情。

假如我們以生存和利益的眼光察看事情的話,就要改變觀察層面。我們要思考、要改變「為我」的眼光,成為「為他」的眼光,這個看法會帶給他人的利益多過於帶給自己,換句話說,我們改變視野、擴展視野,觀察層面提升了是屬於宇宙觀。雖說是眼光、看法,事實上它是我們腦袋裡的顧問,如果說我們要修煉眼睛,那應該修煉察看的方法,要改變這個主體而不是對象。

在生活中,如果肉眼只看見一些物質東西,完全看不見抽象的東西,這樣是不行的。抽象的東西也應成為肉眼的對象,例如我們看書,看書裡面的字、意思、原理,和我們每天所看到的物質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吃喝等等,所以察看的對象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想一想,假如我們都看一些壞的、不好的事情,那你的心將會怎樣?我們會被這醜惡的東西所影響。如果一個人常常看一些暴動、殘殺的影片;而另外一個人常常看一些比較柔和、感情的影片,當然這兩個人的宇宙觀是完全不同。所以我們要思考一下,每天自己都在看些什麼。

在孔教,我們不察看任何非禮的對象,禮就是規律、規則。在二十一世紀,我們所觀看的許多對象太過於人造化,例如廠房、房屋等等。我們要有些平衡,要想辦法看一看外面的天空,躺在草坪上看看天空、樹木、較遠的地方,或看看父母、親友,以生起一份情感(愛),以接受來自父母、兄弟姐妹、親友、夫妻的感情。有時候我們沒有真正察看,我們只看見人的外表,沒有看透其心。

那麼諸佛菩薩有沒有什麼方法來教導我們如何修煉這個看法,修煉這個眼睛呢?觀世音菩薩說,假如我們要修煉眼睛,就要修煉如何能有一雙慈眼去看待眾生,「慈眼視眾生」。只有當我們察看身邊周圍的對象,能找出真、善、美時,才能修得慈眼。如果我們時時都能看見真實的事、善良的事、美好的事,自然而然我們就會流露慈善的眼光。人的眼睛很奇怪,有些眼睛看起來就是這麼兇惡,我們看見了,會很害怕;有些眼睛不明亮;有些眼睛充滿包容。我們要看一下自己的眼睛,好好想一下要怎麼修煉。「慈眼視眾生」是我們的指南針,我們如何修煉才能修得慈眼?修得慈眼又會怎樣?會令眾生匯聚,回到我們的身邊,因為眾生常常需要依靠處。

通常人們看我們的眼睛,都會看著我們的臉孔,人們可以相信和回到我們的身邊嗎?假如我們的眼睛很兇惡,人家就不喜歡跟我們打交道;眼睛太明亮,人家也只想跟我們說一些哲理的事;如果這雙眼睛是充滿慈善,人家便知道可以親近我們,而我們也不會責罰他們。眼睛和眉毛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人家透過我們的眼睛和眉毛可以感受到我們的靈魂是什麼樣子的,所以說「眼睛是靈魂之窗」,而肝是靈魂的種子,因為肝是匯聚靈魂或精神之處。

精神又是什麼呢?精神就是時時刻刻都朝向真善美的趨向,假如我們的肝時時刻刻都朝向真善美,代表說我們的眼睛也是時時刻刻朝向真善美,無論看任何事情、任何東西,都看見真善美。為什麼我們要經常看看大自然?因為大自然時時刻刻都是很美的。我們看大自然能感受到父母、兄弟姐妹、親友的感情,因為這個感情是至善的。這也是我們的眼睛不應該看不好的影片的原因,我們只要看見人家的美好,不應挖掘人家的隱私和缺點,自此我們的眼睛就會變得越來越柔和,越來越仁慈,讓所有人都回到我們身邊。
明天我們再來談如何檢視自己的成見,謝謝大家傾聽今天的開示。
(慈悲服務社翻譯小組敬傳)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0938767770&aid=11434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