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貪、嗔、癡-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 / 恆長法師 慈悲服務社
2018/08/24 09:23:05瀏覽596|回應0|推薦1

貪、嗔、癡-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 / 恆長法師 慈悲服務社

恒長法師(2017.9.3, Dharma Espresso)
大家早安! 這是今天的開示。
佛陀經常提到一個妙法,是說我們人類,任何人都受三種毒令自己中毒。這三種毒是什麼呢?貪、嗔、癡也,似乎沒有哪位佛子不懂得這三個字,大家要知道這三個字的意義是很深厚的,因為貪、嗔、癡,是心的三個狀態,但假如我們只檢視體內的能量,那麼人們要吃什麼食物以能維持貪、嗔、癡。我們有三個等值相當於貪、嗔、癡,很是普遍的。

第一是貪。貪的意思是貪心,在任何時候,貪心都是無底洞和往往有附帶條件,我們稱之為成癮。糖-甜食,是令我們最上癮的食物。人工果糖,是我們所通稱的高果糖醬,或者是高果糖玉米糖漿,這種果糖是非常可怕的,它很容易進入我們的人體,並且在細胞內製造出許多毒素,所以當我們吃下這些食物,尤其是甜食又添加了化學成分,上面有標示『糖』,便知道自己中毒了。飲用可樂飲料或者瓶裝的人工果糖飲料,也是一種毒素,所以我們不應吃或喝下,令自己上癮的食物。各種成癮食物以甜食為首,所以美國人常叫做『嗜食甜品者(sweet tooth)』,叫做甜牙齒,意思是喜愛吃甜食。其實,這是一種貪心,所以我們先不吃人工果糖的食物,慢慢的也不吃其它糖類,因為這些都造成貪心,和在體內造成恐怖的毒素。

第二是嗔。何為嗔?嗔是生氣的意思;是無法作主、不能夠控制的感觸,它爆發得快;是我們生氣,嘔氣...。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哪一種食物能夠維持憤怒心、嗔恨呢?正是肉類。眾生的血液是很恐怖的,當我們吃下眾生的肉,代表我們有血債,一旦有了血債進入肚子裡,我們就難以做主這個肚子了,所以不應該吃肉、吃葷食,尤其是年長者更應該避免吃,因為肉類含有許多毒素,會對我們人體有害。牛肉、豬肉、也有許多毒素,甚至現在的魚類有更多的毒素,魚有很多汞,所以應避免吃。最後,令我們感到睏倦,發生許多病痛,和對我們身體沒有好處的食物,正是雞蛋或人工蛋,現在越來越多人證明,多數的癌症細胞能生存都是因為動物蛋白,假如我們更仔細思考,就會發現肉類的毒素連接於嗔、嗔恨心、生氣。

因此應該要避免,首先我們要減少吃眾生的肉,再來逐漸減少並且改吃長。師父建議大家開始吃單齋、雙齋、到最後成為吃長齋。單齋是一天三餐裡有一餐吃素,早上我們不吃含奶類的食物或動物食物;再來吃雙齋,就是一天有兩餐吃素,比如早上和午餐;最後是吃長齋,就是早、午、晚三餐都是全素。有人跟師父說:「師父,我吃長齋容易,對我而言,一天吃三餐都是很容易」但是他的太太說:「你為什麼說你吃齋是很容易?我煮齋,你一連餐都不吃,你為什麼敢跟師父說你吃齋是很容易呢?」於是這個人就跟師父說:「師父,我一天吃七餐,所以一天吃三餐是很容易呀!」各位,我們吃長齋是吃全素,放進我們嘴裡的任何食物、東西都是齋。

齋是什麼意思呢?是吃植物的食品,但是我們也要很小心,因為植物也有很多變化,改天師父會講關於這個部分。現在各位要記住:1.連接於貪的食物是令我們上癮的甜食。2.連接於嗔的食物是肉、血債,這些是維持爆力週期的食物,所以吃齋以停止暴力週期。

第三是癡。癡是造出令我們感到困惑的東西,經常被翻譯成愚笨(foolishness)、無知(stupidity)、困惑(confusion)、愚蠢(ignorance)。各位,在美語,這些字被解讀是癡的意思,但東西的話,卻可能是如麻醉的酒類,令我們愚笨、迷思。同時,還有另一種令我們非常癡迷、失迷,就是當你拿著要買的一個盒子,你閱讀上面的字後,感到頭暈眼花,因為上面寫著許多化學成分,而你也不清楚這些是什麼,是好或不好,最後你只是拿著這個盒子,看看哪個盒子漂亮便買下而已,你沒辦法讀取這些字,我們是住在美國的越南人,我們不了解這些字的意思。所以連接於癡的食物,就是令我們困惑、迷濛,而且也不知道其內是什麼的東西,因此,加工食品、化學食品是連接於癡的食物,這些食物經過許多變化,不再是原味了。

現在我們看到有許多基因改造的食物,當它還是一顆種子、細胞、DNA時,就已經被改造了。最後各位知道會是怎樣嗎?這個癡、食物不僅是令我們醉、失去理智,而且我們不知道人家在這些包裝、盒子、桶子裡添加了什麼東西,然後人家在包裝上寫上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些食物不純粹,我們應該要吃一些含有原味的食物。保有原味的食物都是很好的,我們吃蔬果、五穀,這些食物都很簡單,卻讓生活更美好,讓我們遠離毒素,多數的化學食品,只要聞到化學味道就已經得病了。

我們在飲食中了解貪、嗔、癡三毒,它們不僅令我們成癮、困惑,也令我們陷入徘徊中。
師父希望在今天,大家會有一個美好的Sunday Morning,謝謝大家的聆聽。
(
慈悲服務社翻譯小組敬傳)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0938767770&aid=11434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