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客」與「塵」(下)-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 / 恆長法師 慈悲服務社
2018/08/24 09:31:07瀏覽423|回應0|推薦1

「客」與「塵」()-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 / 恆長法師 慈悲服務社

恒長法師(2017.8.30, Dharma Espresso)
大家早安,又到了今天5分鐘開示。昨天、前天師父都沒有錄音,沒有做開示,因為我感冒了,喉嚨痛沒辦法發出聲音。今天我的聲音比較好了,說話也聽得比較清楚一點,我再跟大家談關於「客」與「塵」這個主題。

這個主題還蠻有趣味的,為什麼呢?因為有許多人寄信和傳簡訊給師父,他們跟我說:「師父,您可不可以再多說關於『客』與『塵』這個主題呢?」所以,今天師父利用半小時的時間,再與大家談論關於「客」與「塵」的主題,可能我們會多談一些關於「客」的部分。「客」就是塵埃,當我們打開門就可以清楚看到微塵了,只要有陽光照射進來,不管是在門窗、牆壁、陽台上,都能看見這些微塵,否則是不看見的。有時候師父在房間裡打開燈,在燈光下看見有許多灰塵飄來飄去。有時候,我們把房間打掃乾淨,就看不到灰塵,開燈才會看見。

大家知不知道塵埃代表著什麼呢?塵埃代表我們的盲點、動機以及藏在這個動機後面的自我,這個自我常常發生許多複雜的事情。通常灰塵在我們的眼前,但是我們卻不看見。例如:你坐飛機到達某一個洲,原本你的朋友與你約好幾點來接你,但他遲到了,我們會清楚知道自己是非常生氣、賭氣,可是我們又說不出來,因為他是我們要拜訪的朋友,這裡是他住的地方,但他遲到了,讓我們枯坐1~2小時,我們生氣、嘔氣,不敢說出來,還要裝成一副沒有關係的樣子。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灰塵、盲點,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嘔氣、生氣。或是有許多時候,因為自己的罪過而有內疚,我們做錯事情,不敢說出來,也不敢做任何動作,只是心裡一直很害怕、很害怕,因為罪過讓我們把它放在心裡,就像灰塵一樣,它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卻絲毫不知、未能察覺到。

罪過是什麼?例如:你做錯了一些事情,被人家責罵,之後有人請你做類似的事,你不敢做,且表現得很冷淡、閃避,你不想做這件事情,因為你想自己曾經做錯一次了,別人請你再幫忙,你不想再做,卻又無法回答。所以有些事情明明擺在眼前,我們卻未察覺到、不接受。我們稱之為微細,是因為看不見。我們稱之為盲點,因為它不在我們察覺的範圍內,我們未能察覺,不願認知。

有時候,微細、煩惱是我們無法說出的動機。有時候,我們做公益善願的事,為什麼我們要做呢?是因為我們想要有無量功德。提到這點,師父很欽佩穆斯林教的人,就是我在英國遇到的回教徒,我與他們交談,發現他們做事情的動機,很明顯不是為了自己,他們沒有「無量功德」的觀念,所以無貪,認為自己所做的「慈善」只是平凡的事,因為那是自己的宗教,生活、長大後,就做慈善而已。
亦是如此,大家知道做「無量功德」的動機是很微細的,什麼人來找我們做慈善,若這個人不是佛教徒,我們未必願意做,但如果這個人是一位出家人,或是自己的師父、一位佛教徒或某寺院來邀請,我們就會願意去做,因為我們知道那是「功德」,我們會供養金錢蓋寺廟,卻不願出錢做其他事情。

我記得以前有個人跟我說:「我們供養三寶的錢,為什麼會給大眾使用呢?不行!不可以!供養三寶的錢不可以給大眾使用。」各位,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因為三寶不需要使用錢,我們的錢是供養給這間寺院,讓他們去做善事,因為眾生就是未來的佛呀!有許多觀念是非常微細的,有時候在我們身邊的許多人,會給予我們一些觀念、思考,讓我們產生恐懼、害怕,令我們一定要跟隨、附和他人或團體的意見,但往往這些意見是錯誤、偏差的,這一切都是很微細的,它就出現在我們眼前,不在背後,當我們成為光明照耀,才能不陷住,否則我們永遠深陷於其中,我們不敢面對它。

怎樣是修煉認知「塵」?正是能認知自己的盲點、動機、自我。「自我」正是自己的面子,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察覺了,就會知道這些不是「客」,它(塵)就杵在這裡,不願意離開,它是很微細的,我們用光明照耀,才能令微塵慢慢沉澱下來,隨著沉澱的情形,我們也逐漸放下自我的面子。有些人自我的面子很大,他曾經被人責罵,就會一輩子討厭這個人。我們要放下保護面子的態度,一切如同塵埃般沉澱、掉落下來,心中的一切事情、生活經驗如塵埃般逐漸沉澱下來。諸位,這是整個修行的功夫,不是普通的哦!

這就是今天的5分鐘開示,剩下一分鐘的時間,我要向大家提到在休士頓仍非常需要大家的協助,我們應要繼續迴向給休士頓,如同達拉斯、奧斯汀,以及德州附近的地區,都能夠平平安安。師父看見很多照片,看見嚴重淹水,家園都泡在水裡,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們。假如你是這些災區的受災戶,請你們要堅心,繼續和颱風奮戰。住在外地的我們,不但只是迴向,假如大家有任何能夠助力的方法,就要給予幫助,消減其痛苦。而有任何困難的你,請不要顧慮寫信給師父或同門的兄弟姊妹,告訴我們知道你的困難,你的房子是怎樣了,讓大家有機會幫助你。我們不但迴向,無論是任何力量、物資,任何可以幫助這些受災戶,我們都應該要全心全意幫助他們。
祝大家有個美好、平安的一天。

(慈悲服務社翻譯小組敬傳)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0938767770&aid=1143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