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手給予,眼知恩4-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 / 恆長法師-慈悲服務社
2018/08/20 07:55:51瀏覽573|回應0|推薦2

手給予,眼知恩4-大悲咒觀音42手眼修持 / 恆長法師-慈悲服務社

恆長法師20171220晨間開示
手給予,眼知恩4
大家早安!今天的Dharma Espresso

今天我讀到一段佳言,來考考你們能不能說出作者是誰?是一尊佛或菩薩嗎?是耶穌或哪一位賢士、聖人呢?

這段佳言是:我要求你們一件事:不要厭煩給予,但也不要給人你剩下的。給,直到成傷、直到痛!

你們知道這位大德是誰嗎?就是印度的德雷莎修女。這句意義深遠、鞭辟入裡的話,修持觀世音菩薩手眼的我們該深切思量。

你們有沒有注意過,我們經常在給予前,先在心裡預設一個數值?這產生一個大盲點,就是我們的給予,是依據自己想給的數值,而不是依據對方的需求。例如,看到一位遊民,你大概只給他一些零錢;供養出家人時,你會跟你的群組討論,$50給這位法師好嗎?$100給那位法師好嗎?大法師要給$500哦,然後只幾塊錢給沙彌師 ...。你心裡很清楚這些預設數值,但你可能會說禮輕情意重啊這樣的詭辯。

有次有人給我一個禮物,我旅行時帶了一個小禮物回來給您她說,我開心地收下它。但是一旁的人很驚訝地說,可是師父啊!這東西只值幾塊錢而已 ...”。我告訴她,拜託不要這麼想!人家旅行的時候想到要買禮物給我,已經是件很棒的事了,她回說:這能算禮輕情意重嗎?這東西到處都買得到耶!如果我去一趟那樣的旅行,一定會買貴重的禮物回來送您的,師父。,聽到這話,我心底小小地翻騰了一下,因為經常,我們以為一份具有心意的薄禮是會讓人歡喜的,然而禮輕情意重這句話後面的另一種意涵卻是:被物質的價值所制約,不經意中,以數值來衡量人。例如,供養給住持和尚跟給沙彌是兩種標準,但我們會說,禮輕情意重啊!。當然有時候我們會擔心影響生活所需,所以供養前要盤算一下,也就是說這背後有些恐懼的因素讓我們無法去供養更多、給予更多。

這個聖誕節會很好玩,我們會彼此交換禮物,單價低於20美金的禮物;許多人只想買不太貴的禮物,就交換禮物、好玩一下這樣;而不去設想,當對方收到較高貴的禮物時那種開心的心情。我們沒察覺到自己已經或多或少被這種既定的數值觀念限制了想法,如果我們開啟道心,這想法會跟著改變。

倘若我們的經濟情況不允許,雖然很想送好一點,但確實無法拿出更多錢時,可以禮輕情意重沒關係。然而如果我們經濟富裕也願意布施,記住德雷莎修女所說的:給,但不要給你剩下的像零錢、多餘的東西,而是要給那些你捨不得給的東西。

我回想起一位我非常崇敬的住持和尚的故事,他的一位年輕弟子在20幾歲時還俗結婚,但每個月都回來找師父要些錢;一開始是給初生的嬰兒買奶粉,後來是要幫助太太,或者修理漏水的屋頂 ... 等等,他總有需要錢的理由,住持每次都給,也從不過問為何要那麼多錢?為何常來要錢?這位師父非常大愛,繼續給他錢。當他圓寂後,我所聽到的是,他留了一筆錢給這位弟子,剩下的如法器與法教留給其他弟子。對這件事情我想很多,那位師父不是因為他有剩才給,而是因為他有慈悲心。

這句給,直到成傷,意思是有時候我們給出後就開始難過,因為錢沒了,就沒錢買日常所需;或者東西送人了,自己就沒得用;有時因為一次次、接連不停地給,而讓我們感到生活拮据。

時間到了。明天我會跟你們說,為何那個困難點叫做。祝你們有個愉快、美麗的一天,請記得先前所提到的德雷莎修女的佳言:不要厭煩給予、捐獻、或者供養,而且不是給你剩下的
(慈悲服務社翻譯小組敬傳)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0938767770&aid=11409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