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2/02 22:21:07瀏覽410|回應0|推薦4 | |
三際托空是修習觀心法門 / 觀證1109 在天台六妙門裡的止門有一個《制心止》,所謂的制心止就是觀妄念,就是用《意根》來看妄念,這就是《觀心法門》,首先你要作意放在觀妄念上,靜靜的什麼都不要想,只要看住心理的妄念,如警覺到《心中正在打妄想》,一旦發覺了,就馬上制止,而不讓妄想繼續打下去。 用《意根》來看妄念,所謂《看》是自然就看到,不是用眼睛看,眼睛要閉起來,你起個妄念你知道了,就是《看》。《意根》就這麼擺著,慢慢的就發現這裡面有妄念、有境界,你不理它可是妄念來了都知道,千萬不能迷,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初步起觀時妄念似乎一大串,你不要跟著妄念走,妄念就會慢慢的減少,慢慢的修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妄念有次序、會排隊、一個接著一個,再隔一段時間之後,妄念少了,起來一個妄念看著它過去,再起來一個妄念又看著它過去了,自己都看的清清楚楚。再來要修到,這個妄念過去,後面妄念還沒有起來,中間沒有妄念了,這樣一個空空洞洞的境界,就這樣一念定住,這個就是【三際托空】。 所謂三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的妄念起來了,一下就過去了,又起來又過去了,念念遷流不可能停得住,所以過去的妄念不可得,現在的妄念不可得,未來的妄念更不可得。但是在三際中,這裡有一個【托】的功能,如果沒有這個【托】的功能,妄念又怎麼活動呢?所以功夫一定要做到非常成熟,將它托在這空靈境相上,這就算是【一念定住】了。 一念定住沒有妄念了,就在突然間妄念起來了,起來那一下,你才看清楚,能夠呈現妄念的那個是什麼?你原先不清楚,因為你只看妄念,能夠呈現妄念的那個功能迷失了,但是,你現在已經觀到沒有妄念了,那個是【定】的狀態,等妄念再次起來時,從定發慧,那一下才能夠看清楚。佛法的任何法門,無論是觀音法門、觀心法門,都是要我們去悟這個,都是要我們從妄念裡面去迴光返照。 就這樣將第六意識一念定在這個空靈境相上,定得越久越深越好,如果又有妄念起來,它自然會過去,在下一個妄念還沒有生起來的時候,又一念定住,這樣子一直做,或許會定到連身根的感受都沒有了,到了某一個程度,也許機緣好,或是善根福德也夠,這一念定住就會化了。 只要我們的第六意識一直作意空靈境相上,就一直定在空相上不要跑掉,對其他任何的感受、境界也都不去理會,慢慢的定境自然就會堅固而不受其他心所的干擾,只要依據這個要領一直行深下去,有朝一日,五別境中【慧】這個心所便自然會和【照】功能配合,當下就是進入般若境界了。 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這種境相絕對不是用想想出來的,而是在不知不覺中,真正進入行深照的境界,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意念住在空相上,絕對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清楚,而是周遭及感受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只是不用心意識與它相應而已,我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在三樓窗戶旁靜坐時,剛好一部宣傳車以120分貝的聲音在做廣告,其廣告聲直沖三樓,又在我家門前繞了兩圈,當時我只知道宣傳車在做廣告,並沒有將其廣告內容以心意識與它相應,所以它走後我也不知到它在廣告些什麼,而是事後我上街時遇到才知道。 三際托空是修習觀心法門,最基本的方式,功夫到達一念定住,才算是找到觀心法門的【門】,但是,這也只是找到門而已,這一扇門幾時才能夠打開還不知道,可是,如果連【一念定住】這扇門都沒有找到,就想入門來,那真的是《連門兒都沒有》。 我們修習佛法,一定要從兩方面來著手,一個是在平常做人做事上面,另一個則是在靜坐做功夫方面,如果靜坐的功夫沒有修好,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不容易起觀照,因為我們的習氣業力,很容易就會攀緣到境界上,因此,唯有靜坐的功夫到達一定的程度,定力夠了,才容易在平常做人做事當中成就觀照。 文.網路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