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輻射的另一面相 - 「低劑量輻射激效」
2011/03/22 12:04:02瀏覽8235|回應0|推薦16

上一次在「 生活中的輻射 」一文中,對於生活中的輻射劑量、來源、以及簡單的防護原則有了初步的認識。

這回,要更進一步探討輻射的另一面 - 「低劑量輻射激效」。所謂「激效」( hormesis effect ),指的是少量的輻射,反而對人體有益的效果

有點類似打疫苗,當我們直接被高量的活性致病菌感染時,可能會產生嚴重的病情;可是,如果先透過疫苗,將少量的去活性致病菌送入體內,反而能激發身體產生抗體,增強對於致病菌的免疫力。


低劑量輻射的「激效」理論,最早由美國密蘇里大學的 Luckey 教授 1982 年提出; Luckey 教授認為,接受低劑量輻射的照射,將有抑制老化、抑制癌症、提昇免疫機制、促進發育生長等多種益處。

1983 年,台灣曾經興建了一批含有鈷 60 廢料鋼筋的建築,也就是「輻射屋污染事件」,事情遲於 1992 年爆發,所有居民至少在輻射屋中住了九年。國立陽明大學的張武修教授對原子能委員會長期追蹤居民的統計資料進行分析,先後於 2004 與 2007 年將研究報告發表於國外期刊,指出居住在低劑量輻射屋內的民眾,其罹患癌症的整體機率非但沒有提高,反而比一般民眾的罹癌率更低

1996 年,日本中央電力研究所以白鼠做實驗,發現若先對白鼠照射低劑量輻射,再對其照射足以致死的高劑量輻射,生存率提高 2 倍;同年 5 月 29 日,日本近藤宗平教授在台灣輻射防護界聯合舉辦「低劑量輻射效應研討會」中,發表其於中國廣東省陽江地區,生活於高背景輻射居民長達二十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該地區居民的染色體變異約高出 3 倍,但其罹癌機率卻較對照組地區為。日本中央電力研究所也於 2000 年正式成立低劑量輻射研究中心。

位於日本東北的玉川溫泉,也因與台灣北投出產相同的「北投石」而受到日本能量醫學研究者的關注。「北投石」以其會釋放放射線元素「鐳」著名,日本能量醫學權威野島尚武博士認為,北投石所釋放的輻射物質、負離子、以及紅外線,有助於人體皮脂腺排毒,進而達到促進人體健康的效果。

2009 年,日本第一家人造的「輻射湯屋」在東京銀座開幕,這家輻射湯屋是由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 Japan Atomic Energy Agency )所指導建立的,採用烏取縣氡溫泉源頭的鐳礦石作為原料。無獨有偶的,美國蒙大拿州的博爾德( Boulder )也成立了一家「 Free Enterprise Radon Health Mines 」的鐳礦浴,以一次 5 美金的代價,提供一天 50 人進入使用。

不過,學術界對於低劑量輻射並非一面倒的叫好,除了持保守觀望的態度之外,也有研究指出,在俄國車諾比輻射污染事件之後,在低劑量輻射污染的地區,雖然對成年人不至於產生影響,但對於當時還在母親體內的胎兒,確實提高了出生後一年內罹患白血病的機率

就在去年( 2010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也於英國醫學期刊( BMJ )的「職業與環境醫學」( Occupation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專刊中發表一篇關於輻射屋的研究,研究結果指出,低劑量輻射會降低人類的生育能力,尤其是對於女性而言。


如同手機電磁波的爭論,只不過與手機電磁波不同的是,多數研究無法證明手機電磁波對人體的損害,只能知道對人類腦部有所影響;而關於低劑量輻射,多數研究認為對人體不但無害,反而有益;而認為有害的研究,主要與影響生殖細胞、胎兒基因為主。

面對這樣的科學不確定性,筆者始終採取相同的態度;對於人為產生的東西,無論研究證明無害或者有益,都不必刻意接觸或增加攝取。畢竟,就連天然的東西,一但過量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更何況是人為的?

只不過,看過這些研究之後,至少能在心理層面上,減少對低劑量輻射的恐懼與厭惡;或者,當有輻射污染的訊息出現時,您會選擇首先問:

「劑量是多少?」

【註】:低劑量輻射為 100 mSv (毫西弗)以下。


參考資料:

Ann Coulter, A Growing Report on Radiation”, Human Events.com, 16 Mar. 2011.

http://www.humanevents.com/article.php?id=42347

W. L. Chen et al. , “Is Chronic Radiation an Effective Prophylaxis Against Cancer?”, Journal of American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9(1):6-10, 2004. See also, “Effects of Cobalt-60 Exposure on Health of Taiwan Residents Suggest New Approach Needed in Radiation Protection”, Dose Response, 5(1):63-75, published online 25 Aug. 2006.

( 知識學習健康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ughealth&aid=500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