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21 13:03:49瀏覽3859|回應3|推薦25 | |
這幾年以來,大陸政界和民間都流行一種觀點:大陸對台每每主動讓利,台灣民間卻不領情,因此大陸官方在處理對台事務時,沒必要「委曲求全」。畢竟服貿、貨貿過不過,台灣加不加入亞投行或RCEP,對大陸根本不痛不癢,卻足以對台灣經濟未來發展造成重大影響。從這次台灣參與亞投行被大陸婉拒的事例可以看出,今後大陸對台灣的姿態已經轉趨強硬,不再「為統戰而統戰」。如果台灣「無法接受」就拉倒,總之不能「降價求售」,更不可以「降格」。 近來綠營一直主張蔡英文沒有「賣台包袱」,跳脫「國共關係」更能促進兩岸關係的實質進展,所以中共應該選擇支持蔡英文、與綠營合作。這種論述在隊長看來,根本就搞錯了前提。像台北-上海之間的城市交流論壇這種政治拜拜,大陸官方確實不排斥雨露均霑。即使如此柯文哲也不得不多次發言表態,才獲得北京的首肯放行。至於對台灣未來至關重要的經濟事務,大陸根本沒有主動「促銷」、「求台灣接受」的必要。 蔡英文想以「促進兩岸關係實質進展」作為對北京交涉的賣點,是打錯了如意算盤。殊不知對北京來說,今後的兩岸經貿往來不過是給台灣的小恩小惠。北京重視的是「九二共識」甚至「一中」的政治底線。以掮客自居的蔡英文只能推銷小恩小惠,卻在重大政治立場問題上模糊以對,恐怕不可能獲得北京的信任。
[習近平訪問巴基斯坦 「經貿胡蘿蔔」台灣不要,別人搶著要,根本不需要蔡英文扮演「胡蘿蔔掮客」的買辦角色] [這是一個我沒有瞎,但是看不見的概念 面對現實可能很不愉快,可是為了拒否眼前的問題,選擇戴上有色眼鏡,最後只能活在虛幻之中] 今天台灣所有政治人物,都不能否認經貿是台灣的生存命脈。如果沒有對外貿易,一個三萬六千多平方公里的海島,根本不可能讓兩千多萬人過上安定、繁榮、「小確幸」的生活。如今台灣在東亞區域面對激烈的經貿競爭,傳統產業要面對越南、印尼等東協新興國家,金融業要面對香港、新加坡,電子、半導體業更要面對南韓甚至大陸本土製造商的崛起。面對FTA、區域貿易協議帶來的「新貿易壁壘」,如果台灣還是像綠營主張的那樣「等待對岸釋出善意」、「準備當胡蘿蔔掮客」,台灣恐怕會困在內向思維中走向經貿的死胡同。 台灣人不應該以為台灣有過去累積的本錢,不用害怕被國際市場淘汰。過去曾經靠著諾基亞手機被國際喻為北歐發展典範的芬蘭,近年來在智慧型手機取代傳統手機市場,以及歐洲經濟不景氣的環境因素衝擊下,已經連續三年經濟衰退。重要產業迅速萎縮、失業率超過百分之十三,債務水準也接近歐盟規定的舉債上限。芬蘭的國民平均生產力比不上鄰近的德國和瑞典,面臨人口老化問題又缺乏移民提供勞動力。連芬蘭人自己都預言,再不改弦更張,芬蘭遲早會變成今天的希臘。 [曾經是台灣很多人心目中「理想國家典範」的芬蘭,如今難逃歐豬化的命運] [大陸已經是足以與美國在經貿、外交事務上分庭抗禮的「G2」國家,台灣在經貿議題上需要主動面對國際新局勢,不能靠著內向思維自我欺騙] 許多綠營人士喜歡強調「大陸經濟問題多多」、「依靠大陸對台灣沒有好處」的論點。確實大陸經濟至今仍然有許多問題,但美國跟歐盟就沒有問題嗎?房地產泡沫、債信過度寬鬆、銀行監管失靈等,2009年以來諸多問題在歐美接連爆發,卻沒有影響美國和歐盟在國際上的經濟重心地位。同樣的在今天的東亞,中國大陸也是整個地區的增長引擎和經濟核心。就算台灣再怎麼努力跟大陸切割,台灣的經濟榮枯成敗,也依舊會受到大陸的巨大影響。把門關起來、假裝門外的世界一切都沒改變,是最愚不可及的做法。 昨天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在領表登記參加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黨內初選時,宣言要「向前一步」,跟大陸進行政治對話,推動兩岸和平協議、軍事互信機制。要透過兩岸對話讓老百姓安心、放心,大膽往前走。洪秀柱委員願意挑戰兩岸關係這個「地雷區」,正面面對被對岸稱為「深水區」的政治對話,隊長給予肯定評價。兩岸和平協議的目標也許太遠,但軍事互信機制和政治對話,從這次M503航線爭議和參與亞投行的名稱風波,就可見其必要性。與大陸進行政治談判的困難度毋庸諱言,發揮智慧尋求兩岸立場的折衷妥協更不容易,但時間真的不站在台灣這邊。我們今天選擇逃避,只會造成日後對台灣更不利的結果。 [兩岸問題,台灣逃避得了一時,但逃不了一世] 隊長希望國、民兩黨兩位已經浮出檯面的候選人,能夠進一步公開說明、甚至辯論雙方的兩岸政策。也希望其他還在「鴨子划水」的國民黨人選,在兩岸政策這一塊不要打糊塗仗,以為可以用模糊騙到選票。就算這樣子贏了總統選舉,也會輸掉台灣的未來。 ▼延伸閱讀▼ 高負債、失業 「芬蘭遲早變希臘」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