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24 12:07:05瀏覽2481|回應0|推薦17 | |
【療癒復原的時間表】 在電影《失戀33天》中,女主角黃小仙(白百合飾)因目睹自己的預備役老公發生外遇,進而與男友大吵一架,於是結束了一段椎心刺骨的戀情。情感的失落讓黃 小仙的世界頓時陷入天旋地轉,情緒變得憂鬱不說,就連外觀也都變得邋遢不已。在公司老闆與她一番懇談後,黃小仙有感而發地說,她希望有個「讓失戀消失的時 間表」。 黃小仙的個人體會正是其他人經歷不同形式失落的寫照,當失落來臨,我們都會不禁一問:「神啊,請給我一個療癒復原的時間表」。只是,這個提問的答案是:沒 有人知道那時間表有多長。有的人也許很快就復原,但有為數不少的人會經歷高山低谷般的起起落落,復原的時間可能長達數年以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的際遇是完全 相同,但治療師諾曼‧萊特在《失去,如何療癒》一書中給了失落者具體而微的指引,使我們得知復原是可能的。 【走入哀慟的幽谷】 諾曼‧萊特在本書中也揭露他自己遭逢失落的關卡,像是他的兒子馬太因嚴重智能障礙,最終沒能活過22歲。馬太的死,對諾曼‧萊特是個重大的打擊。甚至他的 太太喬伊絲也被醫生診斷有第三期的腦瘤,歷經一連串的化療與放射線治療。這些遭遇對於他的生活,無疑地是強化了失落的重量。然而,失去親人、摯愛的人生重 病,不過是眾多形式失落的一小部份。 書中更羅列了人生中各式各樣的失落,像是:失去財產、遭受性侵害、失業、退休、離婚、摯愛的寵物過世等。任何一種失落,都帶給人情緒的衝擊與特定的意義。 當失落來臨時,人們會無可避免地走入哀慟的幽谷。在這過程中,許多的情緒強烈地衝擊著。按照諾曼‧萊特的說法像是:苦毒、麻痺、愛、憤怒、罪惡感等接踵而 來,彷彿潮水一般,揮之不去。 這讓我聯想到電影《幸福心療程》裡的治療師亨利(Kevin Spacey飾),他因為妻子自殺身亡,不再進房睡覺,甚至開始自我用藥以解除痛苦。上節目接受訪問時,還因此失控,叫觀眾別再買他的書,並把書給撕了。 傷痛至此,可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來形容他的失落。亨利在失去妻子後,過了一段非常艱苦的日子。在另一部電影《父後七日》中,女主角阿梅(王莉雯飾)面對父 親的死,一開始沒有太多的情緒,甚至哭不出來。直到換了新工作,在機場隨著煙霧的繚繞,父親以無形的影子出現時,悲從中來的情緒瞬間爆發。 諾曼‧萊特認為哀慟有其正面意義,目的是讓人越過那些痛苦的反應,好面對失去,並去適應未來的日子。因此,復原不無可能,只是從失落到復原好比一個過程, 沿路彎曲絲毫察覺不出有達到目的地的可能。但從空中鳥瞰下來,確實是朝向復原的終點,只是在這路程中,人們不斷地懷疑,真的有復原那一刻嗎? 【療癒的工具】 《失去,如何療癒》一書中,諾曼‧萊特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工具,幫助人們在面對失落時,可以自我檢視,以促進復原。像是列出你跟他/她/牠之間的事件時間 表,以紀念彼此之間的關係發展,這可參看第118頁。或是透過「哀慟了-受傷&適應了失去」曲線圖了解哀慟的旅程,藉以釐清自己處在那個階段(可 參看第177頁)。 更重要地是,如果我們身旁的人正好歷經失落,我們得學習如何「聆聽」,而不光只是「聽見」。「聆聽」是一種表達愛的藝術,對失落者所說的話認真看待, 並樂於回應他們所分享的事。反之,「聽見」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蒐集訊息與資料,有時只是流於同情與建議。因此「滋養性的聆聽」可以聽到話語後所傳達的情 緒,進而給予支持、關愛,不淪於老生常談。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