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7 11:18:32瀏覽1829|回應1|推薦5 | |
【追風箏的孩子】 兒時的阿米爾(Zekeria Ebrahimi飾)與哈山(Ahmad Khan Mahmoodzada飾)除了是主僕關係外,更是擁有超乎常人的友誼,哈山願意為他的小主人守護生命,這意味著他們彼此的關係堅不可破。然而,就在切風箏大賽中,當哈山協助自己的主人贏得眾人的尊敬後,之後卻發生了慘不忍睹的事。哈山在追逐被切斷的風箏,準備獻給阿米爾時,卻被其他孩子霸凌,甚至遭到性侵。此一不堪的場景完全被阿米爾所目睹,但他卻是袖手旁觀,事後心裡卻有愧自己的好友哈山。 電影《追風箏的孩子》改編自同名小說,並敘述了友誼的異變、山河變色,以及當成年的阿米爾(Khalid Abdalla飾)得知家族裡另有一血脈遺留在阿富汗時,才下定決心為自己當年的行徑付出贖罪的代價,好讓索拉博(Ali Danish Bakhtyari飾)能在自由的土地上呼吸新鮮的空氣,自在地曳放風箏。 追溯這段友誼的異變,可回到當阿米爾袖手旁觀後,寄望哈山給予自己懲罰,但對方絲毫不以為意。阿米爾在得不到救贖的情形下,反而誣陷哈山偷竊自己的手錶,最終哈山和他父親一家人離開服事多年的主人家,自尋生路。隨著蘇聯入侵阿富汗,阿米爾只能隨著父親離開阿富汗來到美國,重啟自己的生活。阿米爾的父親已不如當年在阿富汗的尊貴,只能守著一個小雜貨店,勉強過活。阿米爾也在新環境中完成學業,擁有自己美好的生活。 【難為外人道】 在阿米爾美好的生活中,一位父親好友的臨終遺言,卻告知了家族裡的重大秘密。原來童年時的玩伴兼好友哈山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他遺留下的孩子索拉博是家族裡的另一血脈,這位阿米爾父親的好友期待他將這孩子救出。然而,當時阿富汗已為神學士塔利班政權控制的國家,整個政治與社會氛圍已經與蘇聯入侵前大相逕庭,不可同日而語。 阿米爾聽聞這驚人的事實後,多年的陰影浮上心頭,變成不可承受之痛。一方面,他所敬重的父親,有著難為外人道的秘密。另一方面,當年他的袖手旁觀與傷害,卻是加諸在自己的親人身上,自己一如他的父親,有著難為外人道的故事。在內心百般煎熬與掙扎下,阿米爾意圖解救這名孩子,即使在不知他生死如何的情況下,仍想化解多年前變調的友誼,做為個人的救贖。阿米爾輾轉得知索拉博已被神學士買走,在歷經千辛萬苦下,營救出哈山的孩子,並帶回美國,過著呼吸自由空氣的生活。而他多年的陰影也在此刻獲得化解。 【疑問vs.救贖】 看完這部電影,當然會在心裡留下不少疑問,一是童年的阿米爾見自己好友遭到欺負,為何不願挺身而出?既然已經袖手旁觀,更該愛護與維繫這難得的友誼,畢竟哈山為搶得風箏,遭人毆打,這並非他的錯誤,何苦阿米爾要落井下石?阿米爾當年的心態確實是令人匪夷所思,我們似乎也很難一窺這孩子到底存何心態,但隨著人年齡逐漸成熟,心態較之以往更為設想週全,卻也難逃良心在底層的呼喊。在一旦知道真相之後,多年下來備受折磨的良心,彷彿再次獲得新生的機會。 只是現今要付出的代價遠比當年的風險來得更高也更大,因為政權已經更迭,加上他被神學士的人員質問時,許多尖銳的問題,也迫得他難以回覆。蘇聯入侵時,能逃的阿富汗人,均以各種方式想辦法離開阿富汗,惟獨逃不開的人,都留下為抵抗外來政權,而貢獻心力,這可不是阿米爾所能體會的。再加上質問阿米爾的軍官,正是當年的欺負者,這可真是讓阿米爾又驚又恐,因為他的真實身分早已露餡,生與死僅在一線之間。 儘管如此,阿米爾這次在生與死之間,不再選擇逃避,否則即便自己能活著離開,救不到孩子,依舊是徒然之舉,而多年的陰影也難以真正獲得救贖。這說明每個人在他的生活中多少渴望再來一次的新生與救贖,我們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因著不成熟的身心,帶給他人不經意的傷害,隨著時光流逝有些沉埋於心,不再紀念。但有些事就算沉埋於灰飛煙滅之間,仍舊在心頭烙下永難忘懷的記憶。這議題在我看另一部電影《東京奏鳴曲》時,更加印象深刻,或許可留待另一篇專文探討。將焦點再次聚於阿米爾身上,可以如此觀之,從阿富汗到美國是友誼裂變,心頭留存陰影,但再從美國到阿富汗,是友誼救贖新生的契機。隨著索拉博能自由成長於美國土地上,阿米爾的新生於焉展開!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