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亞瑟王與日本武尊
2016/06/26 01:45:12瀏覽1387|回應0|推薦10

【亞瑟王與日本武尊】

 

昨天讀到幾篇跟英國有關的文章,其令我震驚的程度不亞於英國脫歐的新聞,那就是亞瑟王傳奇故事與日本《記》《紀》的日本武尊(倭建命)事跡可能系出同源,起源地指向中亞的東北伊朗語族的活動之處。東北伊朗語族並非是今天的阿富汗語族(那是遠親),而是泛指斯基泰語支,包括IazygesMassagetaeSakaSarmatiansAlansRoxolans這些部族。有人推測中國漢代的月支以及新疆出土的吐火羅文也屬於東北伊朗語族,也就是史書上所說的「塞種人」。不過可惜這些語言都消失了,所幸還有一支殘存,那就是北高加索地的Ossetian語(屬於Sarmatians的分支),不但有人會說,甚至還留有一部史詩,叫做《Nart Saga》。那個可讀懂三十幾種語言的Georges Dumézil曾在1930年把這部史詩翻譯出來:《Légendes sur les Nartes》。我們先來看一個Nart史詩、亞瑟王傳奇以及日本武尊三者的共通之處:三個主人公都從一位女巫師那裡獲得了神劍,然後他們受傷而死,再把神劍歸還。

 

我們知道,傳統的說法是,亞瑟王傳奇故事系列的底本是Geoffrey Monmouth1100-1155)的國史編纂《不列顛諸王史》(Historia Regum Britanniae, 1137)第七部(第五、六部魔法師梅林已經登場了),它提供了亞瑟王事跡的基本框架,而後來的傳奇作者則穿鑿附會越搞越荒誕。傳統的說法亦指出,亞瑟王的形象依托確有其人,是來自於真實的羅馬軍官Ambrosius Aurelianus,他於公元500年左右率領塞爾特人擊退來犯的安格魯-薩克遜人,後來事跡被添油加醋就成為亞瑟王的口頭傳說。可是,不管是不列顛還是羅馬兵,照理說都不會跟中亞扯上關係的(除非是再往前找到共享的印歐源頭)。研究者們指出有兩個契機,第一是羅馬皇帝圖拉真(98-117)在位之時,大將哈德良(後來在位期間117-138)俘虜了羅馬帝國東北邊境的Iazyges人,這些人後來被遣送到不列顛當苦力蓋長城。第二個契機是發生在以多瑙河南岸為戰場的馬柯尼戰爭(Marcomannic Wars, 166-174)之後,Iazyges人與羅馬皇帝奧理略(161-180)簽訂戰敗條約,提供了八千名騎兵為羅馬帝國服役,其中有五千五百人遠赴不列顛當奴兵。這些人慢慢跟當地的塞爾特人通婚、同化,直到公元450年左右搖搖欲墜的羅馬帝國將軍事武力撤出英格蘭邊防,安格魯-薩克遜人趁虛而入,那些既羅馬化又塞爾特化(本土化)的Iazyges士兵挺身力抗強敵,所以所謂的Ambrosius Aurelianus羅馬軍官可能就是當年Iazyges奴兵的後裔。所以,經由和Nart史詩的比對,我們應該要這麼看:Monmouth可能把他所聽聞到的亞瑟王傳奇中其言不雅馴的部分盡量改成史實面貌,因為沒有道理說後來的傳奇化過程很巧合地增添了那些更古老、更普遍的要素。學者們這樣的推斷有如偵探小說,雖然離奇卻不無可能;相較之下,坎伯在《神話的智慧》中把亞瑟王考證為庇里牛斯山的神祇,這就有點牽強了。

 

那麼日本的情況又怎麼說呢?為時麼《記》《紀》會跟亞瑟王以及Nart史詩共享一些主題?英格蘭與日本,兩者剛好都是Eurasia大陸的外海之島,一個極西一個極東。日本並沒有印歐的淵源,甚至跟阿爾泰、泰米爾、通古斯等等的連繫也都很不明確(儘管這些都有人主張),但傳播論畢竟還是唯一可行的解釋,所以最可信的臆測就是當日本人的其中一支祖先(大和族)還在內亞(Inner Asia)草原的時候從西北伊朗人那裡吸收了這個故事。根據江上波夫的「騎馬民族征服王朝說」,滿洲草原的扶餘人在公元三世紀建立了百濟國,而百濟又在四世紀末以北九州為據點建立了大王體制的大和政權。江上波夫認為第十代的崇神天皇與第十五代的應神天皇就是百濟來到日本的征服者。那應該是一波又一波的征服,日本武尊是第十二代景行天皇的二皇子,其主要事跡就是討伐熊襲、擊殺出雲建以及東征平定叛亂,大和王族此時就把他們在亞洲草原聽來的古老神話用在日本武尊的身上了。

 

日本武尊跟亞瑟王都有一把赫赫有名的寶劍,前者是草薙劍(又名天叢雲劍),後者是王者之劍(Excalibur)。那《諸王史》中還沒有石中劍的故事,但已經出現王者之劍了,不過不是叫做Excalibur,而是用一個拉丁化的稱號Caliburnus。《諸王史》的亞瑟王已經有一些誇張的傳奇色彩了,比方說在一戰成名的那一役,他持王者之劍每一擊就殺一人,就像令狐沖在拯救恆山派那樣殺人不用第二招地急速料理了一堆敵人,不過亞瑟王體力更驚人,在連砍了四百七十個人後才減緩砍人的速度。其實Monmouth不是第一個提到亞瑟王這個角色的人,公元800年左右,一個威爾斯人Nennius寫的《不列顛史》(Historia Brittonum)就提到亞瑟王曾在一場戰役中單憑一己之力就手刃九百六十人,所以亞瑟王這個人物甫一在史書上現世就已經帶有神異色彩了。

 

此外,武尊和亞瑟王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脾氣很不好,情緒很不穩定。《記》《紀》的講法很可怕,有一次天皇問武尊說:「你皇兄怎麼不出來用膳?你去勸勸他吧!」過了五天,天皇還是沒有看到皇太子出來用膳,就問:「你皇兄人咧?怎麼還不出來?你還沒去勸他嗎?」武尊回說:「早勸過了。我把他手腳扭了下來,用蒲葉包住扔了」。天皇頓時嚇得背脊發涼,就命令他東征西討的,顯然是希望他就此命斷沙場。學者指出,亞瑟王雖然沒有做出那麼可怕的事情,但蘭斯洛特有過攻擊其他圓桌武士的暴力行徑。就神話分析的角度,亞瑟王跟蘭斯洛特分擔了暴戾武士這個角色。

 

德勒茲與瓜達里接著Dumézil的研究指出,武士這個職能其實嚴格來講並非三分體系的一員,因為武士永遠沒有辦法完全馴服。國王為了要降伏武士,國家裝置為了要收伏戰爭機器,總是要付出代價而有所殘缺。亞瑟王的劍乃是由Avalon的精靈所鑄造,但是劍鞘比劍本身更貴重,而且也是帶有法力。梅林警告亞瑟王說劍鞘可以讓他一輩子免於刀傷,但千萬不能離身。後來他把劍鞘扔了,就在決鬥時被刺成重傷,不過只要寶劍還沒歸還,他就奄奄一息卻死不了。武尊則是把草薙劍留在妻子的家裡而赤手空拳去征服伊服歧能山,卻被山神化身的大白豬施展冰雹把他震昏,然後竟然衰竭而死,化作巨大白鳥飛向海洋。兩者的死亡其實都意味著解放,他們不再被國家的法力和契約所綑綁,回到了純粹自由的狀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otima&aid=6347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