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09 09:35:47瀏覽746|回應0|推薦0 | |
讀著Wendy的書稿,心中浮現起一幕幕自己陪在病人身旁的影像,這些病人中,曾有一位是我摯愛的母親。 讀書,我從小就不愛,成績,還可以過就好。 「功課呢?」 「寫完了。」 母親幾乎不檢查我的作業簿,偶爾看到我的國語作業簿上的成績--「又吃餅(丙)啊!」可是她從不會像隔壁同學的媽媽那樣要求重寫。省下來的時間,我除了像個野孩子在附近的學校、田園或林子裡玩耍外,最常做的事,是窩在廚房裡看她做飯煮菜。雖然真正讓我做菜的機會不多,但是需要力氣的活兒,我倒是可以幫不少忙。 當營養師多年後,我體悟到「吃得下,才是營養」。 「營養師,阿嬤現在胃口很差,吃不下,但醫生說她需要補充營養耶,該怎麼辦?」 身為營養師,見到吃不下的病人,也總為她心急。 詢問過牙口不佳的阿嬤平時最愛吃哪些食物後,囑咐她的孫子去買一瓶軟爛的蔭瓜,好讓她能嘗試著吃些稀飯。 「營養師!」一聲帶著責備口氣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我媽不是不能吃太鹹嗎?為什麼要買蔭瓜?」 「你母親現在吃得少,少量蔭瓜並不會影響病情,重點在讓他吃得下,有體力繼續治療……」 當我費盡唇舌解釋完理由,讓家屬去買蔭瓜,已是二十分鐘之後了。 「營養師,我爸最近牙齒很不好,只能吃一些軟爛的食物,我們只能用調理機或調理棒將食物打碎……」 「以前他不是很愛吃牛肉嗎?你們可以把牛肉燉到軟爛再給他吃啊。」 「可是醫生交代過不能吃動物油,我們不敢用牛腩,瘦肉或腱子肉又很難煮軟,他咬不動!」 「我教你們一個可以把牛腱煮軟,讓牙口不好的人可以吃的方法……」 每當提到一些我覺得很普通的烹調或處理食物的方式時,病人或家屬常急忙拿出紙筆作筆記,甚至針對製作細節一一詢問,深怕漏掉哪個步驟而導致失敗。 起初我心想:我會的烹調方式,都很普通,何必作筆記呢? 後來,我才發覺, 雖然機會不多,但若是有機會展現廚藝,我可以很快地做一桌菜給家人吃。 但很奇怪,雖然準備做同一道菜,每回做的時候,我總想要變化一下,結果就會得到「這跟上次做的不一樣」的評語。或者,我也可以用冰箱裡有限的剩餘材料做出一些組合看似奇怪,但味道卻相合的料理。 為何如此? 哈!小時候我總是向媽媽抱怨菜色怎麼老是相同,然後就會在餐桌上看到相同的菜,卻有不同的做法。 也許是骨子裡有些叛逆,不喜歡一成不變,但卻有個老媽可以滿足我。 而我自己,不論是念書或工作後所開的菜單,抑或是自己做菜,食譜提供的組合與做法,僅供參考,他寫他的,我做我的,常招來「不地道」的評語,但對我而言,這些不地道的菜色,卻是從小被我的舌頭記憶下來,充滿了母親寵愛味道的料理。 食物,不只提供營養,更提供了料理者的心意。 病人,常有特別的飲食需求。 癌症病人,特別是接受化療或放療的病人,更是常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的相關症狀出現。給予適切的食物與料理,可以緩和症狀,更能提供營養,使體力得到補給,使令人沮喪的疲憊感減輕。 有時, Wendy如是說:上帝,終究沒把先生還給我。但留給了我,美味的想念。 謝謝你,Wendy,讓我可以透過你的分享,不論是心情或是料理,使我想念在天上有上帝相伴,不再受癌症纏擾的媽媽,回味小時候與她一同分享各種料理,回味原本以為很普通、從小習以為常,但其實充滿了愛寵的味道。更知道,我可以繼續與病人分享來自食物的營養與料理的心意。 《美味的記憶 幸福溫蒂的療癒廚房》 http://www.cite.com.tw/book?id=42164
原文是在2014年06月09日發表於FB的貼文,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