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家不要再搞錯!!早期名片中文片名之糾正-奧斯卡入圍&得獎篇(之一)
2013/09/30 00:18:01瀏覽3057|回應1|推薦10

要寫外國電影的文章,最麻煩的就是「中文譯名」,畢竟不是每  
個人都能把英文片名記得很牢、提到就想得到劇情在演什麼。又  
偏偏兩岸三地華人區因為歷史政局的演變,提到舊片要使用一個  
統一的中文譯名,簡直難上加難:台灣在民國34年底之前,幾乎  
沒有什麼電影有中文譯名(除非是日文片名中的漢字);大陸在  
民國39年開始就逐步減少甚至完全不再公開上映美國影片,因此  
之後二十多年也沒有任何好萊塢電影有大陸正式譯名;英國統治  
之下的香港倒是一直都有為洋片取中文譯名,不過未必與大陸或  
台灣的譯名完全統一,台灣甚至早年舊片重映還會另取新名,整  
個就是一團混亂。  

  

倘若在混亂中還要找到一個「規則」,一般比較接受以洋片第一  
次在台灣或是中華民國(如此就包括民國38年10月1日前的大陸   
)首度上映時的中文譯名,可惜就算如此,依舊不乏片名紊亂的  
狀況,特別是所謂的黑白片或是默片,上映年代太久、往後絕少  
重映,在台灣很難會有大眾熟知的譯名,非得去找以前在大陸上  
映的舊資料不可,而偏偏過往的影評或電影學者,似乎也不怎麼  
耐煩去做這件事,以至於現今所謂的「中文譯名」常常不正確,  
還積非成是,就連奧斯卡入圍、得獎電影也不例外。             
                                                          

有沒有人還記得首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是哪一部?這問題很少有人  
能答對,因位第一屆頒獎典禮上,相當於「最佳影片」的獎項有  
兩個,一是表揚製作品質,一是獎勵藝術成就,前者頒給了派拉  
蒙的Wings,後者則由福斯的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勝  
出,從第二屆起就認定最佳影片以製作品質為最基本的考量,此  
後每屆都只有一部最佳影片,許多中文的奧斯卡得獎資料也只列  
出Wings為首屆最佳影片得主。不過這兩部片的中文譯名到底叫   
什麼?   

            

今天多數的電影資料大概都會把Wings翻成「鐵翼雄風」,Sunri  
se: A Song of Two Humans就叫「日出」,其實都是不正確的。  
抗戰前的中華民國,接受外來影片資訊最迅速的地方是上海,多  
數西洋電影最早上映的地區也是上海,因此上海的譯名最有可能  
做為正式的中文譯名。這兩部電影,自然也在上海放映過,從上  
海「申報」廣告上看來,Wings是民國18年3月在奧迪安與大光明  
兩家戲院上映,片名就一個大大的中文字「翼」,旁邊有一行字  
體稍小卻也頗明顯的「又名『飛機大戰』」,可見對此片,就算  
不叫它「翼」,起碼也該是「飛機大戰」,不太可能是「鐵翼雄  
風」。隔年奧迪安又再重映,廣告上寫此片在當年上海賣破票房  
,片名仍然是「翼」並註明「又名『飛機大戰』」。有趣的是,  
日據時代的台灣,其實也上過這部片,甚至當年的廣告在電影專  
書中還找得到,新世界戲院的映演廣告上片名只有日文平假名,  
翻成國字剛巧也就是「翼」。因此這部第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不管以中華民國首度上映或是台灣放映,片名都應該只叫「翼」  
。  

                                                       
                                                          
為何今日會流傳有「鐵翼雄風」這個錯誤片名?可能就與已故的  
資深影人劉藝所寫的奧斯卡資料整理專書有關,根據聯合新聞網  
上的舊資料,「鐵翼雄風」這片名出現過幾次,曾經有一齣華視  
的連續劇叫這個名字,曾有一齣影集在中視叫這個名字,做為電  
影片名,舊新聞曾報導克拉克蓋博和石原裕次郎的舊片分別叫這  
個名字(正不正確尚待考證),但被指為首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  
片名,最早是民國69年開始。在民國67年,劉藝出了一本「奧斯  
卡五十年」專書,個人曾經買過他10年後增訂的版本「奧斯卡六  
十年」,所以大致上一些書中舊片譯名,增訂本都未再大修改,  
書中很不幸地就將Wings錯譯為「鐵翼雄風」。雖然書前就有提   
過一些台灣未重映的舊片,以上海首演的片名為準,可惜這個部  
分劉藝並沒有做得十全十美,還錯誤連連。   

                  
                                                          
另一部最佳影片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書中直譯是   
「日出」,可是「申報」的老電影廣告上,卡爾登影戲院放映此  
片明明是叫「情海波瀾」。首屆奧斯卡影后珍妮蓋諾以「情海波  
瀾」等3部片的精彩表現獲獎,另外兩部片7th Heaven翻成「七   
重天」,是唯一翻對的一部,Street Angel上映時其實是叫「安  
琪兒」。影帝艾彌兒傑寧斯的得獎作有兩部,The Way of All    
Flesh上映倒是用了直譯,叫「肉體之道」。研究老電影在中華   
民國的上映訊息,「申報」是個絕佳的參考資料,且會令人大開  
眼界,很難想像距今已快90年前的上海,娛樂事業竟如此發達,  
現今報紙電影上映廣告版面了不起1.5個版(還有好幾家就全塞   
在1整版中),「申報」在民國17、8年開始的電影上映資訊版就  
有2到3個版,首輪新片的廣告篇幅都有夠大,有時甚至可以包辦  
半版或整版,即便那時一部電影在首輪能夠放映到1周就已算十   
分賣座(更誇張的是大多數戲院一天才放映3場),戲院與片商   
還是很敢大手筆的打廣告,且英文原名大都也會用較小字體打上  
去,很容易查得出哪個是哪部片的中文譯名。看到「肉體之道」  
當年上映廣告還保存得這麼好,不免感嘆這部電影至今幾近失傳  
,只剩幾分鐘片段還有保留,也成為至今唯一散佚的奧斯卡獲獎  
表演。  

                                                   
                                                          
當年大導演金維多的默片傑作「The Crowd」也有入圍大獎,現   
今電影書自然大都是用直譯「群眾」,其實正式中文片名應該是  
上映時用的「鶴立雞群」。最佳導演獲獎作Two Arabian         
Knights,正式中文片名應該是「深宮奪美」,有入圍最佳改編   
劇本的影史首部有聲電影The Jazz Singer,目前大都被稱為「   
爵士歌王」,明顯的用直譯,其實正確的中文片名應是上海大光  
明放映時採用的「歌場孝子」。 

                              
                                                          
默片在奧斯卡只有第一屆還能勝出(接著就要跳到八十多年後的  
「大藝術家」),從第二屆開始就是有聲片佔據優勢,米高梅的  
The Broadway Melody奪下最佳影片大獎,劉藝的書上稱之為「   
百老匯之歌」,亦是現在大多數中文資料採用的片名。雖然這一  
次,他大概對了八成以上,依舊並非完全正確,因為上海卡爾登  
在民國18年11月下旬首映這部電影時,中文片名分明是「百老匯  
之歌舞」,硬是把最後一個「舞」字給漏掉了。很有意思的一點  
,當年米高梅影片公司不是翻成「米高梅」,而還是用「米曲羅  
」(Metro-Goldwyn-Mayer的Metro?)這個中文譯名........  

   
                                                          
以下一堆片名,劉藝的書都沒寫對,也搞得後面的中文資料跟著  
錯,比如影帝獎電影In Old Arizona應該是「婦人心」、影后電  
影Coquette應該叫「弄情女子」,入圍最佳影片的Alibi叫「水   
落石出」。米高梅(或者當時還叫米曲羅)的另一部入圍最佳影  
片的大卡司綜藝電影The Hollywood Revue of 1929叫「好萊塢   
明星大集會」(卡爾登還刊了全版廣告,超豪氣!)日後影帝保  
羅茂尼主演的The Valiant叫「視死如歸」。上屆影帝艾彌兒傑   
寧斯主演的劉別謙電影The Patriot(卻是片中另一要角路易斯   
史東提名本屆男主角)叫「愛國男兒」,喬治班克勞馥入圍影帝  
的Thunderbolt叫「驚天雷」。根據法國經典名劇改編的Madame X 
,日後台灣觀眾更熟的是拉娜透納主演的重拍版「秋霜花落淚」  
(或者劉德華與葉德嫻主演的港版「法外情」),當年提名女主  
角,上海就直接取名為「某夫人」。 

                          
                                                          
上海的片商與院商,在十多年後喜歡將片名譯成4個字,但在這   
有聲片逐步取代默片的年代,中文片名字數倒是不全然一定要硬  
塞成4個字,像紅牌美女瑙瑪希拉主演、提名第二屆奧斯卡最佳   
劇本的The Last of Mrs. Cheyney,中文片名就叫「陳夫人最後  
之一吻」。另有兩部電影,各自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藝術指導  
獎,前者White Shadows in the South Seas,劉藝書中是直譯   
為「南海白影」,其實正式中文片名是「珠光艷影」。後者      
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是由普立茲得獎名著改編,9年前   
最後一次被改編上大銀幕的版本叫作「聖路易之橋」,擺明直譯  
,但當年上海的中文片名非常有味道且切題,叫「斷橋因果」。  
早年這些奧斯卡得獎片中文片名,謬誤至今很多待修正,以後有  
機會再一一分曉。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cksu0532&aid=8753073

 回應文章

小管
2013/12/28 12:40
The Jazz Singer 在閣下這張廣告之前一年,1929 年上海「夏令配克」戲院,以無聲電影放映,片名是【爵士歌者】,1930 年「大光明」戲院,再以有聲設備重映一次,片名才改成【歌場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