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24 22:33:52瀏覽6437|回應0|推薦8 | |
在網路關於電影的討論中,「禁片」永遠是個熱門的話題,台灣甚至也有關於「禁片」的專書,可惜大多數案例都以歐美為主,提到台灣的部份,不是數量不成比例就是存在著明顯的錯誤,更糟的是還被網友到處轉貼,以訛傳訛。 在威權統治時代的台灣,電影當然容易被挑出「問題」而被禁,要提台灣的禁演電影,數量絕對可以寫出一本書,不過有些影片被禁的背後很難找出確切原因,就像保羅紐曼主演的名片「出埃及記」,在台據稱因「政治」因素禁演,什麼樣的政治因素卻始終眾說紛紜。有的經典名片在台灣也曾卡在電檢單位不得放行,曾經遭禁日後開禁的像「畢業生」、「教父」等,都為了順利准映又剪又修,之前的文章已經提過了。下面提到的影片,大家印象中在台禁演、其實未必如此。 第一部就是曾在台北電影節重映的「紅菱豔」導演麥可鮑威爾的驚悚名作「Peeping Tom」,當年的電影節是直譯成「偷窺狂」,一般目前多數的網路資料是叫它「魔光血影」,但這兩個片名都不正確。個人一直很感念各大電影節努力挖掘一些難再重現的經典名片給新生代的觀眾,卻也覺得都已經花了那麼多的功夫去調片子,為何不能再多花幾分鐘時間去查一下過去台灣上片的資料?如果不才在下我都可以做得到,人手眾多的電影節單位沒理由查不出來。是的,「Peeping Tom」在台灣絕......對......沒.......有.......被......禁......演!或者有可能被禁過,但片商很努力地讓它能夠在台上映了,且台北在民國51年12月放映,比起英國也不過才晚了一年多,並不算悶太久。當年在台公映時,它的片名叫做「攝魂人」,富有創意又有驚悚味,還符合片中男主角的攝影師工作,堪稱佳作。請注意上片廣告,有註明不適宜兒童觀看,算是在電影分級制尚未實施前的小小補救吧?也得看觀眾有沒有那麼配合。以當年台灣尺度而言,「攝魂人」就算得以上映也不可能一刀未剪,完整版仍然得等到將近半世紀後的台北電影節,才能在寶島影迷眼前亮相。 鬼才名導史丹利庫柏力克的「發條橘子」一直無緣正式公開上映,直到某年金馬影展才特別准映,其實以現今的電檢尺度,此片應該不會再有問題,但片商也已無再安排商業放映的打算。他的另外一部片「鬼店」,由於有出現露出第三點畫面而台灣影音廠商決定尊重遺願不剪片,始終沒辦法在台上市,也讓人誤會片子被禁。其實並沒有,「鬼店」民國72年曾在台上映,自然是已剪到符合「普級」的標準(個人懷疑可能在分級制實施前已經送檢,自然是以普級的尺度通過)對這樣一部影片來說,當然是令人不滿意卻不得不接受的結果。諷刺的是,昔日台灣版權錄影帶比院線片的尺度寬,現在卻徹底相反,電影院可以上映露三點的畫面,DVD或藍光卻是第三點不准露,連收藏家都知道台版常是「閹割版」。 30年前的電檢單位不接受軍警人員(特別是後者)在片中作奸犯科,除非改動劇情否則絕難過關,卻不表示片商沒辦法找到「補救之道」。有本「禁片」專書提到片中觸犯這方面禁忌的電影「The Pope of Greenwich Village」因此在台遭禁,那時已是1980年代,實施了分級制後新聞局對尺度也略略放寬,該片在美國上映的7個月後,台北市也上演了,片名叫「大街小癟三」,並沒有一禁到底,卻也還是被列限制級,不知當年的片商是怎麼把情節給修到讓電檢諸公滿意? 近年來好萊塢流行片子大賣就拍續集,若是續集拍不下去就回頭拍前傳,30多年前好萊塢其實就有拍過一部「Butch and Sundance: The Early Days」,描述「虎豹小霸王」兩位男主角年輕時期的故事,雖然保羅紐曼與勞勃瑞福被當年知名度並不太高的湯姆貝林傑與威廉凱特取代,台灣片商還進了這部片,譯為「小虎豹小霸王」」,誰知送檢並不順利。看過「虎豹小霸王」的觀眾就知道兩個主角是江洋大盜,但在片子結局已有制裁,前傳中的他們當然是作案完順利離開,偏偏當年的新聞局絕不允許違法者全身而退,即使從任何情理上來看,這部前傳不可能讓一對男主角有什麼悲慘的下場(否則「虎豹小霸王」的故事要從哪兒冒出來?)既然絕對不能通融,最後只能被禁演,恐怕是史上又一讓人看傻眼的禁演。就算犯法者在片子最後下場悲慘,電檢委員有時仍不給放行,譬如華倫比提與費唐娜薇的名作「我倆沒有明天」,片商都已經打了報紙廣告,片名也取做「浴血太陽下」,不難猜出作惡多端的男女主角在結尾時的怎麼了?無奈依舊被禁,幾年後再剪片又改了一個更白話的片名,才獲准過關放映。 電檢單位對於犯法者未得制裁那麼在意,無非是不願意觀眾被「帶壞」,所以有些內容影片在以前的台灣是完全甭想通過,譬如以「暗殺政要」為主題。集合李察波頓、亞蘭德倫與羅美雪妮黛等3位大牌主演的「The Assassination of Trotsky」,即便歐美影評欠佳,因為大牌的號召力,台灣片商還是引進排檔,西門町國賓戲院已經開始打廣告,中文片名也決定就叫「恐怖份子」,片中亞蘭德倫扮演的殺手要刺殺李察波頓扮演流亡到國外的共黨領袖,從政治敏感程度上,該片曝露史達林對政敵的陰狠,不見得會構成問題,糟就糟在「刺殺」,最後再厲害的恐怖份子也難擋電檢委員的堅持,廣告都打了的「恐怖份子」最終只有電檢委員有福欣賞,台灣一般觀眾無緣。
幾年後則有影評讚譽、根據著名小說和真實人物改編的「The Day of the Jackal」,一般翻成「豺狼之日」,描述當時名殺手、綽號「胡狼」的卡洛斯行刺法國總統戴高樂,又受到法國警方追捕的故事。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本片就是在台被禁演,直到多年後才解禁,可以發行版權DVD,想不到翻查老資料,才看到這片子本來也打了報紙廣告,片名居然叫「積高的一日」,充滿港味的音譯,很難想像會是在台上映的片名,但這部片比「恐怖份子」慘些,還來不及宣布戲院,就已經被電檢單位三振出局。 這種廣告、片名都打了卻在台灣無法上映的影片,還有日片「青春火花」,這部從漫畫跳到小螢幕再登上大銀幕的影片,曾在香港與大陸都造成轟動,台灣本來也要上片,卻剛好碰上我國與日本斷交,民怨沸騰,日片從在台灣院商有意無意避免上映,到後面就真的徹底禁演,一直到1980年代靠著金馬國際影展的觀摩放映、顯然喜歡看日片的觀眾不少,才又從有限度「專案進口」到全面開放,怪的是日片再度在台解禁,觀眾就沒有禁演時那種看不到卻想看的熱情了。 最奇妙的是在「台灣電影網」可以查到部份當年被禁演電影的資料,然而沒有一部標註被禁演,反而在分級上都標為「普遍級」,又是為什麼?這可真比某些片子被禁演的原因更讓人難解、還高深莫測呢!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