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22 09:53:29瀏覽132|回應0|推薦0 | |
日前,國際諮詢機構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大陸的整體債務數字快速增加,是2008年的4倍之多,而且大陸的債務占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民生產毛額)比例已經高達282%,這個數字超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如美國、澳洲、加拿大、德國。這種態勢如果持續發展下去,一旦失控,不僅將嚴重衝擊大陸經濟體質,造成災難性後果,必然也會連帶影響國際經濟秩序。 中國大陸的債務數字之所以會有如此驚人幅度的成長,主要原因來自內外兩個面向。內部因素,一是為了追求一定的經濟成長幅度,地方政府盲目投資,高額舉債。二是採取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印鈔票救經濟,利率居高不下,導致房地產市場發展過熱,物價也連年上揚。三則是衝高生產的同時,由於國際經濟的復甦不如預期,並且高估了大陸境內市場的需求,出現產能過剩情況,直接影響償債能力,堆高債務數字。至於外部因素,很大程度在於為了尋求海外資源、擴張國際影響力,一方面公營或民間企業積極地以入股或併購方式入主各國企業,二方面則扮演散財童子角色對發展中國家進行金錢援助,企圖用金錢換能源,以致對外舉債壓力遽增,快速累積債務數字。 無論這些債務來自何方,不容否認與忽略的事實是:大陸如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集「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的稱號於一身,整體綜合實力蒸蒸日上,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版圖上可謂擲地有聲,任誰都不能輕視。然而,如果締造這些成就的同時,換來的是一身的債務,而且這些債務有可能成為引爆下一波金融危機的火藥,或者看似絢麗卻一觸即破的泡沫,直撲大陸而來,那麼經濟成就的代價,恐非大陸民眾所能承受。或者我們可以說,即使像美國、德國一類的先進國家也是背負了可觀的債務,然而這些國家的整體生活水平、人民平均收入等指標,還是顯著超越中國大陸的。當然,大陸人口量遠超過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為了求取發展,單靠一己之力不可能,透過超前消費、鉅量投資、加快生產等方式,才創造了當前倍感自豪的成果;但是,就好像鄧小平曾經在八零年代說過的,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現在即使已經是經濟大國,底子是否已經厚實到可以挺住包括經濟硬著陸、金融風暴、房地產泡沫破滅等等可怕的經濟危機?目前大陸嚴重的貧富差距以及逐漸開放的社會風氣,中下階層恐怕不會支持大陸政府繼續維護資產擁有者和既得利益者,更不會漠視因為偏差的金融政策、過度擴張的經濟規模、甚至貪婪的金錢遊戲,撼動了安身立命的社會;那麼,這筆龐大債務可能引爆的社會動盪,就著實令人擔憂了。 剛剛結束的大陸「兩會」,高度宣揚了習近平最新、也曾該是較為權威、確定的治國理念,就是「四個全面」,從「四個全面」的宣示內容,意味著過去在共產黨執政下的中國大陸,在小康社會、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等領域,做得不夠踏實;所以像習近平這樣的繼承者,一方面必須承擔前朝所遺留下來的政治負債,賣力償還;另一方面則要善用珍貴的政治遺產,盡情揮灑。「四個全面」,正是一種負債和遺產相糾葛,讓習近平可以在償還的過程中還能揮灑的產物。然而,政治的負債可以美化甚至虛擬化,任由執政者詮釋;經濟上的負債則是一串串的數字,無論這些債務原因是政治的還是純經濟的,它不僅影響著大陸在國際社會版圖中的形象,也會反作用在大陸自身的發展軌跡上,產生負面效果。就像今年「兩會」之前,前央視記者柴靜女士公開了紀錄片「穹頂之下」,揭露大陸目前遭受到的環境汙染真相,隨即在「兩會」當中引起熱烈討論,佔據了顯著的新聞版面。這表示了,大陸在追求政治控管與經濟超越的同時,許多老百姓所關心的話題,往往都是因為錯誤決策和過度開發所導致的嚴重後遺症,整體債務節節升高,而且又製造了另一個世界第一,顯然並非民眾所樂見。行穩致遠,以民為先,應該是習近平政府念茲在茲,而且必須具體落實的施政原則;那麼,眼前的經濟債務是否還要任其累積,換來整體實力的提升,或者未知的恐懼甚至悲劇?這正嚴厲考驗著大陸政府。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