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大陸的正簡體字論戰
2015/05/22 09:48:43瀏覽125|回應0|推薦0

今(104)年中共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已結束,兩會上的一些話題仍然餘波蕩漾;其中之一,便是使用簡體、正體字(註:臺灣稱正體字,大陸稱繁體字)的爭論。

在全國政協文藝組小組討論會上,導演馮小剛、演員張國立打算聯合提交一份關於在校園課堂在校園課堂裡教授部份正體字的提案,馮小剛希望部份恢復,哪怕是數量很少、有含義的正體字,讓孩子們感受一下中華傳統文化最重要的部份。

馮小剛讓部分正體字回歸的呼籲,引起網路和學界熱議。在兩會上把正體字的傳承作為議題,馮小剛不是第一人。在此之前著名演唱家鬱鈞劍也多次遞交過相關提案。但大陸教育部的函復說明,漢字簡化在中國大陸已經立法,若要正體字回歸課堂,勢必要重新修訂相關法律。

大陸對於使用正體、簡體字的爭論已激辯了好些年。「漢字簡化」,起初是毛澤東時代,為響應蘇聯語言國際化而推動漢字拉丁化的暫時性產物。198512月,中共國務院將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改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要求國家語委「促進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正式宣告放棄拉丁化,簡化字作為中國大陸的官方書寫系統,一直使用至今。

中共推行簡體字後,民眾自幼接受的是簡體字教育。官方以「語言文字法」規定正式文書、印刷品必須使用簡體字,政府、教育、出版社等機構只可以在特殊場合上使用正體字。但在民間,有人將正體字用於毛筆字書寫,如書法、商站招牌,但由於大陸民眾對正體字並不熟悉,很多大廈的題字錯別字相當多(正體、異體、簡體與二簡混用),也有人主動閱讀用正體字排印的古籍、古文,還有人提出應開放正簡共存,或者全面或部分恢復正體字的想法。

199212月,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對語言文字工作提出了三條意見,重申官方的一貫態度:

1.繼續貫徹中國大陸現行的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漢字簡化方向不能改變。各種印刷品、宣傳品尤應堅持使用簡化字。

2.海峽兩岸漢字,當前可口自維持現狀,一些不同的看法可以留待將來去論論。

3.書法是一種藝術創作,寫正體字,還是寫簡化字,應尊重作者的風格和習慣,可以悉聽尊便。

官方態度強硬,但壓不住民間反對聲浪。20083月,作家王幹在博客上發表五十年內,應該廢除簡化字的文章,在網路上引起支持方與反對方激烈辯論。隨後,新浪網請王幹在第四十九期的網上大講堂,作了簡體字在當代的尷尬境遇專題闡述。

根據大陸「南方日報」和搜狐網的聯合調查,反對恢復正體字的網民略多於支持一方,但也出現了勢均力敵的局面。新浪網的投票調查結果顯示,支持簡體字與反對簡體字的人數比例大約在64。支持簡體字的歷史學家王立群,在博客上發表文意「簡化字不能輕率廢除-二論正簡字之爭」,與王爆發論戰。

作為使用正體字頻率最高群體之一,大陸書法家們對於正體字的熱愛顯而易見。著名書法家、西安交大書法系主任薛養賢就直言,他支持馮小剛,支持正體字進課本。

薛養賢說,書法家寫正體字,除享受正體字特有的美感之外,更是在享受正體字薀含的文化內涵。相比正體字,簡體字更多是一個符號、一個工具,很難像正體字那樣,可以展現漢字背後文化發展的脈絡,體現不了漢字對社會、人生隱喻的作用。

不過,大陸文字專家對正體字回歸卻持否定態度。著名文字專家、陝西師範大學語言委會主任黨懷興認為,簡體字相當一部分都來自古代,是有根據的,而非另起爐灶,只有少部份是新造。當前,簡體字北經深入人心,要恢復正體字,那需要投入的人力、財力不可估量,恢復正體字不可能,也沒必要。在面對正體字的問題上,最佳方案應該是「識正寫簡」,在寫簡體字同時,認識相關正體字以及背後的文化。

簡體字最大的爭議之處,是有符號化的傾向。不過,大陸學者主流觀點及民眾普遍看法,仍然認為簡體字易識適用,不贊同讓下一代加重識字負擔。而官方的態度,應該對正體字的介入,更加寬容才是。

原文網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2342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