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5 08:35:43瀏覽8358|回應1|推薦1 | |
〈水手刀〉 詩:鄭愁予,文:王道維
長春藤一樣熱帶的情絲 揮一揮手即斷了
賞析:
鄭愁予許多早期的詩作都是圍繞著愛情、孤獨與離別等主題。通常他都會用人稱的代名詞(如「我」或「你」)來表現出極為個人化的真摯情感。而這情感也在他那既古典又現代的筆觸中與文字渾然融為一體,從許多細膩的筆觸中自然流出,常令人感動而低吟不絕,造就許多例如〈錯誤〉、〈賦別〉、〈殘堡〉、〈小小的島〉、〈小河〉、〈情婦〉、〈夢土上〉等等著名篇章。
而這一首〈水手刀〉卻是他少數不以第一或第二人稱寫作的詩歌,彷彿是寫另一個人,卻明明就是自己。這種疏離感讓全詩的感染力更為撲朔迷離,也使我有許多特別的感動。
全詩十一句,按5句與6句分兩段。很巧妙的是,這兩段卻是以A-A’-B1-B2-B3的形式來寫,有高度的對稱性,形式上可算是相當古典的。每一段的開始都是用兩句話(A與A’)來介紹一項東西,先是「熱帶情絲」、後是「水手刀」。前者用一個形容詞「長春藤」與一個動詞片語「揮一揮手即斷了」來描述。同樣的,第二段則是用「古老的」與「被離別磨亮」來表現。這兩者的對比是相當搶眼的,因為一條生氣勃勃的情絲竟然被斬斷了,而古老的刀鋒卻被磨亮!兩者的關係彷彿是說刀面的光亮是藉由吸允熱情之血而成,使讀者一方面對前者感到一種無限的溫情惋惜,但又同時對後者的冷傲感到不寒而慄。這兩種衝突的情感即成為整首詩接下去發展的基調。
在一開始的介紹後,每一段後面各用了三句話(B1-B2-B3)來加強揮斬情絲與磨亮水手刀的後續意義。在第一段,作者強調的不是「情絲」,而是揮別的動作。一連三個「揮」,由近至遠,一句比一句短。彷彿讓人將眼目一一不捨地從所離開的小島轉到頭頂的星空,再轉向前方的風雨。這是一個啟程,而非結束;是一個不得不的開始,而非甘願的離開。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卻被賦予更多的情愫(誰說遊子無情呢?)。一切情感與遺憾也就在這不得不的揮別之中,消逝於天際星空。
值得一提的是,「處子般的款擺著綠的島」一句不但帶來音韻上的抑揚頓挫、間接表明水手的猶疑,也暗示著女方如處女般美麗的外貌與清純內心。而長春藤的熱帶情絲也就表明這個情感似乎更多是來自於這島,而非屬於航向遠方(寒地)的船。選擇離別,不是因為她的錯,錯的只是水手的宿命。
到了第二段,重新來看手上這把水手刀,彷彿是殺人的兇器,越是離情濃厚就越見其冷酷的寒光。後來作者以三句「用於‧‧‧」來為之平反:原來這樣的冷酷無情不是只是為了要斬斷情絲,而是為了要幫助出航的水手能面對孤寂、面對無人理解的歡笑、面對逆風中的桅蓬與繩索。一句比一句長,一句比一句更為無奈卻又必要。如果沒有這把古老的水手刀,如果那熱帶的情絲無法斬斷,水手又該如何面對他人生下個旅程呢?畢竟,水手不能以港口為家,惟有大海與孤獨才是他的歸宿,也只有風雨中的搏鬥才能找到他自我的存在。但是這「款擺著綠的島」是否能夠明瞭呢?
也許你我心中,都藏有這把古老的水手刀。只是他已為情所縛,不願再磨亮。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