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台大名醫師柯文哲似乎在可能角逐台北市長的潛在候選人當中,支持度名列前茅,而由於其個人理念偏向綠營,因此也讓民進黨人討論是否要邀請其入黨並代表民進黨來角逐台北市長,或是成立「在野大聯盟」共推一位有希望的候選人以求打敗國民黨的對手。
有民進黨人認為柯文哲要選就加入民進黨,否則就不要想吃民進黨的豆腐來「要票」,但其實應該很多人在以前聽說過「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這句話吧,我想這話用在目前台北市長綠營的佈局也頗為貼切。今天如果民進黨主要是想要打下國民黨的首都市長寶座,就算台北市不見得如同台南真的是「鐵板一塊」(以前覺得是,不過看這幾次柯文哲還能領先的民調,看起來北市選民還是有點彈性在),但是民進黨在一對一對決要取勝藍營對手真的是有一定難度。因此今天難得有柯文哲這種竟然能在民調上領先其他候選人,在理念上又與民進黨接近,就算他經過評估後,有一些選舉考量、理念考量而不願加入民進黨,但是若能真把主要對手拉下馬來,為何不接受這樣的「彈性」?
也許民進黨人認為,這樣子就算他以後當選台北市長,也很難用黨紀,或是黨的人情約束他,但是今天重點是先要贏得選戰,就好像中華職棒有球隊會在總冠軍還沒到手前先說「我今年亞洲職棒大賽要派出某某某投手來主投日本職棒冠軍隊」嗎?還沒拿到台北市長,怎麼會奢望「北市執政後」能怎麼樣?
所以說,如果民調顯示,柯文哲的確是最有希望打敗藍營候選人的「在野代表」,民進黨就應該要保持一定的作戰彈性,而不該拘泥於這個人到底是不是黨員,畢竟在北市選戰搞藍綠對決是絕對不利於民進黨,但如果國民黨沒有絕對強勢的候選人,那也許擴大在野聯盟的“換黨做做看”基礎,而公推一位民調領先者,還會比較有希望。
民進黨裡頭一堆念政治系出來的,我想應該也不乏熟悉古代經典戰略典籍者,要贏,本來在劣勢之下就要有一定的彈性,不然的話,要讓國民黨北市執政邁向20年,大概真不會有什麼問題。這可就算是民進黨送的大禮,畢竟,台北市國民黨執政了這麼久,說要換的人心,多少可能會有,在野黨要贏,也不完全不可能。選舉沒到揭曉的那刻,誰都不敢打包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