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日本的角度看二戰(4)
2017/09/04 08:53:06瀏覽317|回應0|推薦1

1932年5月15日,主張制裁不服從政府命令之軍官的犬養毅首相于首相官邸被激進軍人亂槍打死;兇手們幾乎未受任何處罰,這造成日本政壇政治家愈發苟且于軍部的淫威,政黨政治在日本宣告終結。

1932年11月,納粹黨在德國國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次年1月,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

1932年10月1日,國際聯盟李頓調查團發表了關於中國東北問題的最終調查報告,要求日本軍隊全部退出中國東北,滿洲國是一個完全的傀儡國家。

1933年1月,由於關東軍已將熱河納入滿洲國版圖,因而開始大舉進攻山海關,張學良不戰而逃;日軍隨後侵入熱河;

1月15日,美國、英國宣佈永遠不會承認滿洲國。

2月24日,國聯大會以42:1,另有1票棄權,通過決議,要求日軍退回滿鐵附屬地,各成員國均不得承認滿洲國。投反對票者為日本,投棄權票者為泰國。

至3月4日,第五軍團總指揮兼熱河省主席湯玉麟不戰而逃,日軍攻佔熱河全境。

3月10日,張學良在中國輿論的一片譴責聲中被迫辭職。

3月27日,日本宣佈退出國際聯盟。

此後,鑒於英日同盟的慣性,英國、美國、法國等列強均對武器出口中國多方加以限制,唯獨德國不僅加大對華武器輸出,甚而派出大批軍事顧問幫助訓練中國軍隊,這令日本大為不滿。

張學良辭職后,何應欽成為華北最高軍事指揮官,與日軍開始長城抗戰;

5月31日,戰敗的中國與日本簽訂《塘沽協定》,規定中國軍隊不得越過長城以外地區。

此後,在華北覓得喘息之機的蔣介石開始集中全力圍剿江西的共產黨。

1933年10月,為打破《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軍備限制,德國宣佈退出國聯;

1934年8月,德國總統馮·興登堡病逝,希特勒突破魏瑪憲法成為帝國元首兼總理,德軍全體官兵均須宣誓效忠於希特勒。

納粹和法西斯在政治上是一個左、右思想的混合體,它的實體是為實行國家社會主義而建立的獨裁集權主義。

它與共產主義不同之點,是站在民族主義立場上;

與資本主義不同之點,是在努力實行社會主義;

與民主主義不同之點,是排斥個人自由的獨裁集權主義。

獨裁者是不允許失敗的,為此更加獨裁,而且必須向國民經常誇張獨裁的成功,謳歌獨裁的成就。今日之中國大陸便是赤裸裸的法西斯主義。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108499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