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共內戰檢討三:匪諜與叛徒
2017/08/28 00:17:34瀏覽1579|回應0|推薦1

前文提到1946年5月底第60軍184師師長潘朔端率所部一個團投共,結果對整個東北戰局甚至全國戰局所造成的重大影響。

無獨有偶,類似的情況在國共內戰中還有一例。

1948年7月,一級陸軍上將馮玉祥決心投共;9月1日,軍統特工將其刺殺于蘇俄返國途中,其遺孀李德全隨即發表聲明,號召“西北軍官兵光榮起義,棄暗投明,站到人民方面來。”

當時的徐州剿總治下,西北軍系統共有六個軍:

劉汝明兵團之第55、68軍;

馮治安兵團之第59、77軍;

駐守濟南之84軍、駐守徐州南郊之107軍。

9月16日,共軍猛攻濟南,時任濟南城西守備總指揮兼84軍軍長吳化文率部投共,造成山東省會僅八天便被攻破;

11月6日,徐蚌會戰打響,原駐商丘的劉汝明兵團奉命調防蚌埠;11月8日,馮治安轄下的第59、77軍于台兒莊宣佈投共(后經證實,馮治安本人未參與);

馮部叛變之時,劉汝明兵團恰恰由商丘到達徐州,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一面擔心馮部會引領共軍前來攻城,一面又擔心劉汝明會和叛軍裡應外合,將他和徐州城作為見面禮奉送共軍。於是,劉峙一面急令原駐宿縣的孫元良兵團北上徐州監視劉汝明部動向,一面令原駐碾莊負責接應黃百韜的李彌兵團急返徐州,向馮治安部構築警衛陣地。

劉峙的這兩項舉措,造成由新安鎮西返的黃百韜兵團孤立而被共軍圍困,最終十餘萬大軍全軍覆沒;而宿縣由於防務空虛,遂為共軍趁虛襲破,造成徐州剿總與南京的陸上聯繫被隔絕,最終整個剿總覆沒。

數十年來,劉峙的應對一直被各路軍事學家、史學家百般詬病,劉峙甚至獲得“豬將軍”的美名。

然而,與前文潘朔端叛變時,蔣介石、熊式輝、杜聿明等人的應對飽受詬病如出一轍的是,馮部兩個軍叛變,司令官馮治安本人並未參與,甚至兩軍軍長劉振三、王長海亦未參與,叛變的是該兵團的三位師長,第37師師長李寶善則未附逆,率該師歸隊,直至最後。

而劉汝明不僅沒有叛變,而且將前來做說客的匪諜與叛徒悉數捆綁至南京,他效忠國民政府直到最後,率其殘部渡海逃至台灣。

然而,這一切,都是在經歷若干時間后才得以證實的。在馮玉祥公開投共,其遺孀又在報紙上號召馮部叛變,濟南的吳化文已經附逆的大背景下,劉峙得悉馮治安部幾乎全部投敵,他擔心劉汝明是共謀,馮部會做共軍前驅,這難道不是在情理之中嗎?凡事如果不回到當時的語境下,倚仗已經證實的歷史史實,來大肆抨擊劉峙的無能,實在是自作聰明的小人之舉呢。

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的慘敗,叛徒與匪諜的貢獻可謂厥功至偉。

1、1945年抗戰勝利后,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馬法五奉命率新八軍、第30、40軍自河南北上打通平漢線;10月30日,新八軍軍長高樹勛率部于邯鄲投共(該軍為馮玉祥部),導致馬法五被俘及第40軍覆沒。自此,打通平漢線成為國軍遙不可及的幻想;

2、1946年5月30日,第60軍184師師長潘朔端率部于遼中海城投共,成為國府下達六六停戰令的重大誘因;

3、1946年7月,第一綏靖區司令官李默庵奉命率領六個軍進攻蘇北共區,然而李默庵的作戰部署事先已被國防部參謀次長劉斐通報共方,導致國軍于蘇中潰敗;

4、1947年2月,陳誠命歐震率八個軍自台兒莊北上,命李仙洲率三個軍自膠濟路南下,意圖南北夾擊,一舉殲滅華東共軍,然而北線李兵團46軍軍長韓練成系匪諜,在他的陰謀策劃下,2月23日,第46軍、73軍于萊蕪全軍覆沒(均為半美械軍),兵團司令李仙洲、第73軍軍長韓浚被俘,第12軍在第8軍接應下僥倖逃脫;

5、1947年3月,西安綏署主任胡宗南奉命率領六個軍襲擊延安,意圖活擒毛澤東,然而其親信機要秘書熊向暉系匪諜,導致胡部在西北屢戰屢敗;案件被破獲后,為保胡宗南的仕途,軍統局長毛人鳳與胡宗南官官相護,目送熊向暉離開中國飛往美國,而隱匿不報;

6、1947年5月,徐州陸軍總部制訂了襲擊華東共軍總部坦埠的作戰計劃,然而該計劃卻被參謀次長劉斐、作戰廳長郭汝瑰通報中共,導致張靈甫74軍于孟良崮全軍覆沒;

7、1948年2月,胡宗南終於將西北共軍主力包圍在安塞、米脂的狹小地區,但劉斐強命胡宗南調三個軍開赴豫西,導致毛澤東從容東渡黃河,竄往華北;

8、1948年1月底,陳誠請辭東北,蔣介石命衛立煌出任東北剿總總司令,然衛氏早於西安事變時投共,在其指揮下,東北國軍終於全軍覆沒;

9、1948年9月,共軍圍攻濟南,杜聿明命王耀武堅守一個月,待消耗共軍銳氣后,再率徐州各兵團北上,與共軍決一死戰;然濟南城西守備總指揮、第84軍軍長吳化文叛變,導致濟南堅城八日破城,國共內戰的勝負,大局已定;

10、1948年9月,共軍大舉圍攻錦州,蔣介石命廖耀湘率12個師自沈陽西進增援,命侯鏡如率10個師自葫蘆島東進,企圖與東北共軍做決死戰,然而東進兵團司令官侯鏡如系匪諜,在其指揮下,東進兵團付出重大傷亡直到錦州失守,也未能突破共軍塔山防線;戰役期間,第54軍軍長闕漢騫曾提議佯攻塔山,實際主攻白台山,為侯鏡如所拒絕,然根據共軍守將程子華在其回憶錄中表示,當時如果國軍猛攻白台山,是能夠衝到錦州的,而他最大的擔心卻終究沒有發生;

11、1948年11月8日,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率第59、77軍于台兒莊叛變,導致黃百韜兵團五個軍最終覆沒;徐蚌戰場,國軍再無回天之術;

12、1948年11月25日,黃維第十二兵團為共軍包圍于雙堆集;27日,黃維欲趁共軍立足未穩大舉突圍,然而突圍之前鋒第85軍110師師長廖運周系匪諜,廖在陣前投敵,導致十二兵團突圍失敗,最終覆沒;

13、1949年1月20日,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率所部二十萬人于北平投共;

14、傅作義叛變后,浙江省主席、陸軍二級上將陳儀陰謀投共,被破獲后,陳儀被槍決于台北馬場町;

15、1949年5月,河南省主席、第十九兵團司令官張軫率部于武漢投共;

16、1949年8月,湖南省主席、陸軍一級上將、長沙綏署主任程潛,陸軍一級上將唐生智,長沙警備司令、第一兵團司令官陳明仁等率部于長沙投共;

17、1949年底,四川、雲南、貴州大部分軍政官員投共。

 

為什麼沒有或者罕有共軍將領率部投奔國民黨呢?即使在國民黨勢大時也沒有呢?為什麼共產黨人總能成功打入國民黨內部,而國民黨人卻很難潛入共黨之中呢?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108447030